书城教材教辅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赛艇·皮划艇
28805200000006

第6章 皮划艇(1)

皮划艇运动概述

皮划艇是一项运动项目,1924年作为表演项目进入奥运会,1936年,皮划艇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1972年,皮划艇又增加了急流回旋项目。由于花费太高,该项目也在慕尼黑奥运会之后马上撤出了奥运会。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恢复了该项目比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保留了该项目,而悉尼奥运会也举行了该项比赛。德国、瑞典和前苏联等欧洲国家在静水比赛中一直占有优势。

皮划艇运动历史

皮划艇分皮艇和划艇两个项目。皮艇起源于格陵兰岛上的爱斯基摩人所制作的一种小船,这种船用鲸鱼皮、水獭皮包在骨头架子上,用两端有桨叶的桨划动。划艇则起源于加拿大,因此又称加拿大划艇。

实际上,这两种艇都是从独木舟演变而来的,因此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朝鲜、香港、澳门等地都把皮划艇称为独木舟。

独木舟是人类祖先在原始社会就已广泛使用于渔猎和运输的水上劳动交通工具。原始的独木舟在世界许多地方发现过,例如非洲的埃及、南亚的印度和西欧的荷兰。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浙江湖州钱山漾、浙江余姚河姆渡、福建连江、广东化州等都出土过独木舟或船桨的残骸,这些文物已有5000~9000年的历史。

几千年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独木舟已为其他船艇所替代。但是在一些边远、偏僻地区,独木舟仍有其独特的生命力,如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人、哥伦比亚的海达人、加拿大的印第安人,以及我国西藏、云南、广西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在制造和使用独木舟,并且还组织民间的独木舟竞渡比赛。

现代的独木舟运动——皮划艇是1865年开始的,苏格兰人麦克格雷戈以独木舟为蓝图,仿制了一条名为“诺布·诺依”号的小船,长4.57米,宽0.76米,重30公斤。麦克格雷戈从1865~1867年划船周游了法国、德国、瑞典等欧洲国家,编写了《诺布·诺依千里行》一书,从而积极推广了皮划艇运动。1867年他所创建的英国皇家皮划艇俱乐部,举办了第一次皮划艇比赛。

此后,皮划艇运动逐渐兴起,到19世纪末,皮划艇运动已成为欧美各国广泛开展的一项体育活动。但是,它比我国的“龙舟竞渡”晚了将近2000年。

在皮划艇运动的开展过程中,不少人为了提高船速,热衷于艇形的改造。19世纪末德国工程师赫曼根据自己的飞行经验,将皮艇制造成鱼形,提高了船速。以后,英国造艇家弗龙德发现船体越长阻力越小,速度也越快,因此造船者纷纷加长船体。1923年,丹麦、瑞典、奥地利等国家组成了一个工作委员会,规定了艇的长度为5.2米,宽度为51厘米,一直延用至今。

1956年又出现了凹形船体。到1960年,横向的凹形轮廓线达到了顶点。1964年,国际划联又制定了“无凹面”的规则,使艇设计标准化。但是人们又设计了菱形皮划艇,1972年出现了玻璃钢艇。近年来,又出现了蜂窝结构的碳素纤纸艇,而美国造船家为了提高船速,在皮艇外壳,制造了人工鲨鱼皮,其表面有一层平行的“里布勒特”沟纹,这些又细又密的沟纹,能使水平稳地流过,而不会形成旋涡。但是这种设计未被国际划联通过。尽管如此,其精神仍是可嘉的,因为皮划艇运动必须协调人的技术、运动器材和水的作用这三者的关系。

随着皮划艇运动的广泛开展,各国相继成立了皮划艇俱乐部。

1924年1月,由丹麦、瑞典、法国和奥地利发起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成立了“国际划艇代表会”,缩写为I.R.K.,拟订了代表大会的章程和第一个皮划艇竞赛规则,规定比赛的艇种有皮艇、划艇和风帆艇,比赛的距离为1500米和10000米,比赛的形式有普通比赛和接力比赛两种。

1924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8届奥运会期间,加拿大和美国运动员曾在塞纳河上进行划艇表演赛,当时的比赛要求同一条划艇用双叶桨比赛一次,再用单叶桨比赛一次。

1936年在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皮划艇开始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共进行了9项比赛。有男子1000米单人皮艇、双人皮艇、单人划艇、双人划艇,10000米单人皮艇、双人皮艇、双人划艇,以及可拆卸的10000米单人皮艇和双人皮艇。这种拆卸式皮艇用木架和防水帆布制作,携带比较方便,系德国人所发明。但由于速度不如木制艇,所以只在第11届奥运会上露了一次面就销声匿迹了。到第14届奥运会,增加了10000米单人划艇和女子500米单人皮艇。

1960年在罗马举行的第17届奥运会,取消了所有10000米的长距离比赛,增加了男子4x500米皮艇接力比赛和女子500米双人皮艇。1964年又把接力比赛改为男于1000米四人皮艇。到1976年又增加了男子500米单人、双人皮艇和划艇项目。1984年洛杉矾奥运会又增加了女子500米四人皮艇。因此,目前奥运会皮划艇比赛总共为12项,而世界皮划艇锦标赛,则趋向于发展较短的距离,增加了200米比赛项目,长距离也将10000米改成了5000米。

皮划艇运动在欧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历来比赛的优胜者属欧洲国家。在第11届奥运会上,皮艇的强队是德国队与奥地利队,划艇的强队是加拿大队和捷克斯洛伐克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1948年第14届奥运会到1972年第20届奥运会,男子皮艇共有23块金牌,其中瑞典队获得9块。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苏联和匈牙利的实力较接近。女子皮艇共11块金牌,苏联队夺去7块。

从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开始,皮艇和划艇都增加了500米距离的比赛项目。1976年、1980年和1984年的三届奥运会上,男子皮艇15块金牌,苏联得5块,民主德国与新西兰各4块。划艇12块金牌中,苏联占三分之一,罗马尼亚与南斯拉夫各两块。女子7块中,民主德国占3块。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美国和新西兰的男子皮艇冲击了欧洲的一统天下,夺走了3块金牌,但是德国、苏联和匈牙利仍保持着强大优势。苏联解体后金牌分布的格局有所变化,而德国的优势更为突出。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独联体只获得1块金牌,而德国却夺取了6块。非、欧洲国家只有澳大利亚获得男子1000米单人皮艇冠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欧洲国家再度称霸划坛,包揽了全部12块金牌,其中德国队在多人艇项目中获4块金牌。

上述这3届奥运会的36块金牌,男子皮艇15块,德国有5块;女子皮艇9块,德国也是5块;划艇12块,德国有3块。因此德国在目前皮划艇项目中是最强大的,它在近3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达总金牌数的三分之一强,其次是匈牙利和保加利亚。

尽管在第26届奥运会上皮划艇金牌的获得者都是欧洲国家,但人们也同时注意到,金牌已分散到6个国家,竞争愈来愈激烈,成绩愈来愈接近了。

中国皮划艇运动历史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了与皮划艇运动十分相似的“划龙舟”比赛。现代皮划艇运动是于1930年前后传入中国的。英国人首先在上海设立了“划船总会”,后来俄国人又在东北设立“水上俱乐部”,那时的皮划艇运动是专供外国人娱乐的。

1952年底,中国首次制造出自己的皮划艇。1954年在北京市水上运动会上,设立了男子1000米和女子500米皮艇比赛项目。“文革”期间,皮划艇运动被迫停止开展,直至1972年才得以恢复。1974年中国加入国际划联。1975年皮划艇被列为全运会正式项目,同年中国开始参加世界锦标赛。2004年雅典奥运会,孟关良和杨文军取得男子500米双人划艇金牌,标志中国皮划艇运动已经有部分项目步入世界最先进行列。

划艇运动知识

项目起源

划艇起源于加拿大。北阿拉斯加以渔猎为生的印第安人将树干掏空,坐在里面用木棍划行,故又称独木舟。划艇两头尖,艇身短,无桨架,无舵。划桨时前腿成弓步立,后腿半跪,手持一头带有铲状桨叶的桨在固定的舷侧划水,并控制方向。有单人、双人、障碍回转项目。

比赛器材

1静水比赛项目:比赛器材。

(1)划艇:由一名或多名桨手划动的轻而窄的敞舱船,桨手前腿成弓步,后腿跪着,两手握一支单面桨,在艇的一侧划水。

(2)桨叶:桨的较宽部分。

(3)座舱:皮艇或回旋划艇内一名或多名桨手所坐的地方。

(4)舱面:皮艇或划艇艇首、艇尾上方的封闭部分,用以排水及巩固舷边。

(5)双叶桨:每端各有一片桨叶的桨,用于在皮艇的每侧划水。

(6)握手:桨的组成部分,位于桨叶上方。

(7)单叶桨:一端只有一片桨叶的桨。

(8)桨:划艇桨手用桨,桨轴每端有一片平叶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固定在艇上。

(9)防水围裙:桨手所穿,系于座舱周围,将桨手封于艇内,防止水进入。

2激流回旋项目:比赛器材

(1)弯柄桨:用以增加力量,但会影响控制。

(2)划艇:由一名或多名桨手划动的轻而窄的敞舱船,桨手前腿成弓步,后腿跪着,两手握一支单面桨,在艇的一侧划水。

(3)桨叶:桨的较宽部分。

(4)座舱:皮艇或回旋划艇内一名或多名桨手所坐的地方。

(5)舱面:皮艇或划艇艇首、艇尾上方的封闭部分,用以排水及巩固舷边舱面:皮艇或划艇艇首、艇尾上方的封闭部分,用以排水及巩固舷边。

(6)水门:由两根悬于水面上方的有斑纹的竿组成,两竿由一条横穿水道的金属线相连。

(7)握手:桨的组成部分,位于桨叶上方。

(8)双叶桨:每端各有一片桨叶的桨,用于在皮艇的每侧划水。

(9)单叶桨:一端只有一片桨叶的桨。

(10)桨:划艇桨手用桨,桨轴每端有一片平叶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固定在艇上。

(11)防水围裙:桨手所穿,系于座舱周围,将桨手封于艇内,防止水进入。

(12)头盔:

(13)救生衣:

比赛项目

1单人划艇:艇长520厘米,宽75厘米,重16公斤。奥运会仅列男子比赛项目,现有500米(1976年列入)、1000米(1936年列入)。

2双人划艇:艇长650厘米,宽75厘米,重20公斤。奥运会仅列男子比赛项目,现有500米(1976年列入)、1000米(1936年列入)。

3障碍回转:运动员必须在规定的航道内穿越或绕过规定的障碍到达终点,以扣分少者为胜。航道长800米,有人工障碍和天然障碍。人工障碍是宽为90-120厘米的门框,一般设25-30个,比赛时必须穿越每个门框,碰撞或漏穿均要扣分。男、女单人和双人障碍回转均于1992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赛艇、皮艇和划艇的区别

在综合性运动会上一般都设“赛艇”和“皮划艇”两大比赛项目。虽然从定义上讲,这两大运动都是“在比赛航道内用人力划桨使赛艇前进的运动”,但是在运动员坐艇和用桨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具体体现在:“赛艇”是运动员坐在“装有4个轮子的座位”上,“背朝前进方向,用单桨或双桨前后移动划水来推动船体前进”;而“皮划艇”则都是运动员坐在艇内,“面朝前进方向,用一支桨划水来推动船体前进”。

“皮划艇”是一个项目的总称,实际上“皮艇”和“划艇”还有不同之处:“皮艇”为运动员“坐在艇内,用一支两端都有桨叶的桨左右交替划水”;而“划艇”则是运动员“单膝跪在艇内,用单叶桨在艇手一侧划水”。国际皮艇比赛设有单人、双人和四人皮艇3个小项,取“皮艇”之爱斯基摩语“KAYAKS”首字母加艇上人数的阿拉伯数字为代号,分别以“K1”、“K2”和“K4”来表示。而奥运会划艇比赛项目有单人和双人两种,取“划艇”之英文名称“CANOES”首字母加艇上人数的阿拉伯数字为代号,分别以“C1”和“C2”来表示。

赛艇起源于18世纪初叶,1715年在英国泰晤士河上就有了赛艇比赛;19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逐渐在欧洲普及起来,并传向美洲、澳洲和亚洲。中国于1913年在上海建立了“划船总会”。1900年赛艇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1982年被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皮划艇运动起源也较早,1715年英国首次举行皮划艇比赛,19世纪在欧美许多国家普遍开展,到1936年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世纪30年代皮划艇运动才传入中国。

奥运会具体项目

男子

静水项目:500米单人划艇、500米双人划艇、1000米单人划艇和1000米双人划艇。

急流回转项目:单人划艇、双人划艇

女子

女子划艇项目没有设入奥运会。

皮艇运动知识

皮艇的起源

皮艇起源于北美洲格陵兰岛上爱斯基摩人用动物皮包在木架子上制作的兽皮船。1865年苏格兰的麦克格雷戈仿兽皮船制作了1条长4米、宽75厘米、重30公斤的“诺布·诺依”号皮艇,驾艇穿越了瑞典、芬兰、德国、英国。19世纪90年代在欧洲得到广泛开展。皮艇有舵,比赛时,运动员坐在艇内,面向前方,手持两头带桨叶的桨在艇的两侧轮流划动,依靠脚操纵舵控制航向。有单人艇、双人艇、四人艇和障碍回转项目。

皮艇的分类

1单人艇:艇长520厘米,宽51厘米重12公斤。奥运会比赛项目有男子500米(1976年列入)、1000米(1936年列入),女子500米(1948年列入)。

2双人艇:艇长650厘米,宽55厘米,重18公斤。奥运会比赛项目有男子500米(1976年列入)、1000米(1936年列入),女子500米(1960年列入)。

3四人艇:艇长1100厘米,宽60厘米,重30公斤。奥运会比赛项目有男子1000米(1964年列入),女子500米(1984年列入)、1000米(1992年列入)。

4障碍回转:运动员必须在规定的航道内于激流中穿越或绕过规定的障碍到达终点,以扣分少者为胜。航道长800米,有人工障碍和天然障碍。人工障碍是宽为90~120厘米的门框,一般设25~30个,比赛时必须穿越每个门框,碰撞或漏穿均要扣分。男、女单人障碍回转均于1992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皮艇的制作材料

制造皮划艇的材料有:木制夹板、胶合板、铝合金、玻璃钢、塑料等。国际上对比赛用艇的长、宽、最低重量有统一规定,以利于公平竞争。制造者在此规定范围内,发挥其设计水平,以尽可能让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当然,取胜与否,主要还是来自运动员技巧的灵活运用和力量的发挥。

皮划艇运动场地

皮划艇静水项目场地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