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爱学习的原因,劳丽诗虽然沉默少语,但却很爱思考。勤奋加上动脑筋,弥补了一些身体条件上的不足。在2001年的九运会中,名不见经传的劳丽诗一举夺得跳台双人冠军、单人第三名。这年年底,劳丽诗离家3年多了才第一次回家。而她参加专业训练的6年中,只回过家两次,每年的春节都是训练中度过。
2002年1月,劳丽诗入选国家队。这一年,是劳丽诗初露异彩的一年。这一年,她夺得国际泳联跳水大奖赛西班牙站女子10米跳台单人冠军,加拿大站10米跳台冠军,美国站10米跳台双人冠军,全国跳水锦标赛女子10米跳台亚军,世界杯跳水赛女子10米跳台单人、双人冠军,釜山亚运会女子10米跳台单人冠军,一路摘金揽银。2003年,劳丽诗继续在澳大利亚站、中国站获得10米跳台单人、双人冠军,世锦赛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冠军,单人亚军。就差一块奥运金牌了,劳丽诗在心里暗暗较了劲,而家乡人民也把湛江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寄托在她的身上。
跳台上,劳丽诗以其高难度的动作成为中国队内的“难度第一人”;跳台下,人们发现这个小姑娘特别沉着稳重,心理素质也很好。劳丽诗在向奥运会的目标前进着。
然而,这时的劳丽诗又面临跳水生涯的另一道“坎”。面对欧美选手高难度动作的冲击,中国跳水队的优势在削弱。而劳丽诗由于身体的发育,一些原来很容易做的动作,现在做起来不那么容易了,这也是女跳水队员普遍遇到的问题。随着身体的发育完全,就会出现体重增长而力量不足的现象,而体重的控制对跳台运动员更甚。
从2003年底开始,劳丽诗的状态下滑,在一系列的世界大赛中相继失手。临近奥运会,劳丽诗状态依旧不稳,今年四五月份的大奖赛加、美两站都没发挥好,回来之后,她心里特别焦急,训练时也练不好。后来领队和教练都跟她说,这是一个正常时期,到这个岁数的女孩子都必须经过这个过程。劳丽诗恍然大悟,加强了力量的训练,慢慢地动作恢复好了一点,信心也随之增加,后面的训练也慢慢好起来。为了控制体重,这个特别爱吃的女孩,每天只吃一两顿饭。
在劳丽诗的低迷的时候,心急如焚的省队领导和教练们曾几次北上帮助丽诗“找问题”。省队的教练看完她的训练后当场对她说:丽诗你要做回你自己!你现在不是缺少实力,而是缺霸气和杀气。在教练们精心指导下,加上自己的刻苦训练,劳丽诗恢复了自己应有的自信和实力。
“过五关、斩六将”,劳丽诗终于站在奥运会的跳台上。
2004年8月16日,在诸神会聚的雅典,劳丽诗和队友李婷的10米跳台双人跳,象东方的飞天,象优美的诗篇,连雅典诸神都要赞叹了,被誉为“完美的一跳”,获得了10米双人跳台金牌。700万湛江人民沸腾了,大家奔走相告,祝愿她再创佳绩。
虽然在8月22日的单人10米跳台中,劳丽诗再度冲金未果,但仍是不负重望拿下银牌。其顽强拼搏精神,被湛江市长誉为“湛江女儿”。
劳丽诗:“我不遗憾。”
中国跳水奥运名单公布翌日一早,笔者就拨通了回到广州二沙头广东跳水队一边疗伤一边坚持训练劳丽诗的电话,劳丽诗说,从济南回来疗伤时也有过思想斗争。但看到国家跳水队的小队员们迅速成长、挑起大梁,她相信中国派出谁去冲刺奥运都是最优秀的。电话中稍微停顿了一下,似感觉到劳丽诗在长抒了一口气后,才对我说出了坚定的一句:“我不遗憾。”
湛江人民都记得四年前雅典奥运那锁定历史的一瞬——劳丽诗用她那完美的一跳,为家乡湛江圆了奥运金牌梦!如果要论那届奥运会广东体育军团的功臣,劳丽诗绝对算得上是“排头名”。她既是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的金牌得主;也是单人10米跳台的银牌获得者。
然而,之后的那段坎坷,足以令每一个知内情者动容落泪。2004年12月重新集结的中国跳水队,没见了这位奥运会一金一银获得者劳丽诗的身影。我敢说,当时媒体对中国跳水队的议论焦点,除了田亮,就是劳丽诗了。肩伤旧患重发,恰又遇女孩子的生理发育期,体重带来的身段动作极不协调;思想烦恼更时时在夜阑人静时袭击着她的大脑……劳丽诗事后在一次交谈中对笔者说:“最低落时,我真想不跳了。”
可称得为“湛江女儿”者,自有湛江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干劲。在分别要面对伤痛、体重、动作难度和压水花等重重困难和压力中,“不言放弃”始终成为劳丽诗奋力再向北京奥运冲刺的座右铭。终于,人们在2006年5月,又看到了劳丽诗重披“国字号”战衣在10米高台上凌空展翅的骄健身影。她并以复出的大好状态,在2006年苏州全国跳水赛上,仅在最后一个动作5243B上被今天代表中国出战北京奥运女子单、双人10米跳台的陈偌林以25分超出,获得银牌。劳丽诗的沉稳大器和顽强拼搏,又一次给人们对她冲刺北京奥运寄予无限希望。
但竞技运动生涯有时就是万般的残酷。正当劳丽诗在贾童、袁培琳等年轻的世界冠军、全国冠军又遇生理发育期而围扰影响正常训练,她几乎回到中国跳水的“女台一号”位置上时。济南的一次训练,她腰背严重受伤;跟住,咬紧牙关的坚持训练,又使肩伤旧患重发导致要采取手术。亲自上去探望女儿的劳妈妈说:“腰伤,只能睡木板床;肩痛,有时连手都抬不起来。”劳丽诗正是在一边与疾患顽强斗争;一边顽强地拿下了俄罗斯站、英国站等世界跳水系列大奖赛的奖牌。但人们不难发现,在无锡、南京和烟台的好几次全国冠军赛暨奥运选拔赛上,我们的劳丽诗远远未能跳出昔日最辉煌时的水准。
她含着眼泪回到广东队疗伤,认真地听取着吴国村总教练“不言放弃,做好候补”的教导。当今年墨西哥、加拿大、美国乃至南京一站站国际跳水系列大赛陈偌林、王鑫的连失甚至缺赛,外界有议“女台呼吁劳丽诗”时。她也只能心静似水地,祈祷着自己早日康复;更祝愿着国家队的小队友们早日战胜困扰,担当起为国家争光、冲刺金牌的重任。
劳丽诗说:“2009年全运会,我仍可为广东跳;2010年亚运会,国家需要我,我仍可奋力冲刺。”在劳丽诗的心目中,永远有着自己不懈拼搏的目标。
桑雪的成功故事
桑雪在参加2000年悉尼奥运会只有16岁,是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中最年轻的选手之一,她与同岁的李娜合作,夺得女子双人10米跳台跳水冠军。
1993年,天津市体育运动学校来少年宫招生,老师一眼就看中了桑雪,说她的综合条件不错,是块体操运动员的坯子。可进体校练了不长时间,因为桑雪的体质较弱,然后让她改为跳水。
第二天早晨,桑雪的母亲领着9岁的桑雪去市里专业跳水队毛遂自荐。一痊老教练惊讶地端详着桑雪,一拍手,眉开眼笑地说:“嘿,你给我送来个这么好的苗子!”桑雪的母亲问桑雪:“你想不想学跳水?”她说:“跳水好玩儿,我想学。”就这样,一直学习体操的桑雪进了天津跳水队。有意思的是,这时候的桑雪并不会游泳,是小“旱鸭子”。
刚接触水,她有种本能的抗拒,呆在池边不愿下去,桑雪的母亲就搂着她的肩膀说:“桑雪,要想学跳水,就得跳打交道,对你来说,水不是可怕的,是可爱的。你想想,不会游泳怎么能跳水呢?”她眨着一双大眼睛,若有所思的样子,一把拉住母亲的手说:“我明白了。妈妈,等看着我的行动吧。”
一个星期后,桑雪学会了游泳。接着,她就能勇敢地往水池里跳了。“害怕吗?”她的母亲问她。“不害怕”,她干脆的回答。
享受童年的欢乐,对桑雪来说是件奢侈的事。即使放假在家,她也在胡同里练“蛙跳”。看着胡同里那群欢欢喜喜跳皮盘的孩子,桑雪的脸上流露出羡慕的神情情,她试探着问她母亲:“妈妈,我能玩一会儿吗?”我摇了摇头,语气坚决地说:“不能。万一摔破点儿皮,下水很容易感染啊。”
1997年12月,桑雪在市跳水队条训时,不慎将头部磕在了台子上,大夫说她不光是脑震荡,脑内部还有积液,按常规,起码半年后才能恢复正常。恰在这时,国家跳队教练来到天津队物色新队员,桑雪居然被教练看中,通知她一个月后去北京试训。为了不错过这难得的机会,一个月后,桑雪脑中的积液刚有些吸收,她就要我们为她打点行装进京。
由于试训期间表现出色。第二年3月,桑雪被选进了中国跳水队。这一年,她还不到14周岁。正是从这时候起,她开始朝着跳水世界冠军的目标一步步接近了。
那年桑雪去新加坡参加比赛,由于体力严重透支,一连几天发高烧,回国后也不见好转,王敏教练就把她送回天津家中休养。到了晚上9点多,她突然休克,把一家吓坏了。在经过医院的抢救之后,桑雪终于醒了。她一边抽泣,一边问她的母亲:“妈妈,我还能练跳水吗?”一听这话,她的母亲和爸爸心里很不是滋味,都哭了,连身旁的在大夫都跟着掉下了眼泪。
1999年1月,桑雪在世界杯赛夺得两枚金牌。回到家,她说:“我只带回了一样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一家人谁也没想到,她从运动包里拿出来的竟是一台裹得严严实实的袖珍秤。原来,她担心在家过年吃得太多,人会长胖,每天秤秤体重,也好随时控制自己的食量。桑雪为了跳水,真是用心良苦,她每天只是吃些拌金针菇和索什锦之类的素菜。
当年4月,全国跳水冠军赛在济南举行,赛前训练时,桑雪的脚后跟磕了。为了中断训练,她咬牙硬是用脚尖翻腾做动作。去食堂打饭,她就像兔子一样蹦着走。伤成这样,她也没告诉她的家人。
在取得了世界冠军后的桑雪,并没有沉醉的鲜花和荣誉里,她年纪虽小,但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不间断地训练中仍像往常那样刻苦、拼搏。
“苦水泡出冠军来”,有一句俗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其实颇有道理。
在里米亚战争中,一枚炮弹破坏了一座花园般的城堡,却炸出了一个泉眼,汩汩清泉喷涌而出,这里后来成了着名的喷泉景区。挫折也是这样,它暂时破坏我们的心灵,却激发奋斗的泉水。
任何成功者的早期经历都能印证温德尔·菲利普斯的至理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许多人最终迈向成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不曾失败者不会成功。
每一次失败都会使一个勇敢的人更加坚定。如果没有失败的刺激,他们或许甘愿平庸。失败使人发奋图强。历经失败的痛苦,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感受到真正的力量。
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自社会的、工作或学习的逆境压力,都需要承担下来。承受这种压力,首要的是培养忍受逆境的能力。其次是能把所谓的逆境看作是一种机遇,找出扭转逆境的办法。当逆境出现时,相信自己能够掌握自我命运,能够从逆境中走出去,在善对一个个逆境中获得健康、知识与活力、成功。
吴敏霞的故事
某种程度上说,上海游泳馆所处的位置造就了一个奥运冠军。
吴敏霞5岁那年,舞蹈班与跳水队同时向她发来邀请。最后,父母替她作主:跳水。原因很简单,练跳水的上海游泳馆离她家更近些。
于是,一个梦就这样开始了……
梦中跳水酿祸
“阿拉妹妹从小就睡相不好,练了跳水后,更是经常在梦里扑腾,在家里睡觉,翻下床好几次了。可把我们吓坏了。”
大概是吴敏霞8岁的时候,一次跳水队去广西南宁比赛,父亲吴钰明陪同前往。
火车上,心细的父亲知道女儿睡相不好,所以,特地让一个大孩子陪着吴敏霞在中铺睡。吴敏霞睡在里面,大孩子睡外面。
车外天色已暗,火车里的灯也关了,大伙儿昏昏入睡。吴钰明又起身看了吴敏霞一眼。也许是太累了,吴敏霞看上去睡得很熟。又撑了一个多小时,吴钰明的眼皮也开始不断往下合,他坐在走廊的翻椅上,正似睡非睡的时候。突然,听到“咚”的一声,然后便是哭声。
他一下睁开眼睛,看到两排床的中间有一个人。再一看中铺,果然只有一个人了。吴敏霞的哭声,把一车厢的旅客都吵醒了。吴敏霞倒也懂事,伏在爸爸怀里哭了几声,便不哭了。
不知道吴敏霞身体上哪一部分先着地。反正,除了脸上有一道红印外,安然无恙。“可见其技术不错。”事后有人这么开玩笑对吴钰明说。而让吴钰明想不通的是,外面隔了一个人,她是怎么翻下来的?
十支草莓铅笔
上世纪90年代,对小女孩来说,“草莓铅笔”绝对具有杀伤力。
其实,这只是一种普通的铅笔,只是笔的上端套上一个塑料小草莓。当时,这种铅笔在小学生中非常流行,吴敏霞也很喜欢。一天她主动对妈妈说,如果期末考试得了双百分,能否给她买草莓铅笔?“没问题。”妈妈一口应允,“买10支。”
后来考试成绩下来,吴敏霞数学100,语文98,差了两分。总成绩排在全班前三位,相当不错。但吴敏霞回家后,一脸不高兴,别说草莓铅笔,就是“铅笔”两个字也未提。看到女儿考了这个成绩,家里还是很开心。妈妈把10支草莓铅笔送到吴敏霞面前,吴敏霞摇摇头,执意不要,她说:“下次等我考到双百分时再用。”
回忆起这件事情,妈妈诸金妹说:“妹妹从小一直是这脾气,说一不二,很要强。她说出的话,从来不会反悔。”
这件事发生在吴敏霞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后来随着课程越来越难,吴敏霞再也没有机会拿双百分,所以尽管草莓铅笔就放在写字台上,但她一直没动过,直到后来送了人。
治伤没掉眼泪
10岁前后,吴敏霞患上了脚气。“别看是练跳水的,她的体操鞋也特别容易坏。当时,往往是鞋底穿了,但表面还完好无损。小孩子不懂,碰到下雨天,水浸湿鞋袜后,没有及时换。就这样,时间一长,脚气出来了。加上她一直训练,到后来,她的脚上都开了十几个口子。”吴爸爸与吴妈妈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那是一段煎熬的日子。吴爸爸坦承,他都有些担心孩子是不是会就此放弃跳水。“她用无创膏包住脚上的伤口继续练。但是,脚趾一用力,伤口就开裂,鲜血渗出来,融在池水里。”
为了治好吴敏霞的脚气,父母跑遍了整个上海,最后是用了一剂偏方才搞定。捏指算来,前前后后近两年。
让父母心里暗暗佩服的是,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小姑娘居然没哭过一次。
2001年,吴敏霞被借到北京跳水队征战全运会(上海北京双计分)。由于训练时弄伤了髋关节,吴敏霞回上海疗伤一周。回北京那天,父母陪着刚打了封闭针的女儿去虹桥机场。一路上,吴敏霞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一直忍着痛,坚持自己拿东西,还和父母有说有笑。等过了安检口,看到父母走后,她一下又变得一瘸一拐了。
这一幕,恰巧给无意间转过头来的父亲看到。后来提起此事,吴敏霞说,是为了不让父母担心。
两条七星香烟
9岁的时候,吴敏霞第一次出国比赛。那是大阪与上海一次友好城市间的邀请赛。到了大阪的当天晚上,吴敏霞还因为一个人睡一间房,而吓得大哭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