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①,粮不三载②,取用于国③,因粮于敌④,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⑤,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⑥,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⑦。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⑧。
“注释”
①役不再籍:役,兵役。籍,本义为名册,此处作动词用,即登记、征集。再,二次。意即不二次从国内征集兵员。
②粮不三载:三,多次。载,运送。即不多次从本国运送军粮。
③取用于国:指武器装备等从国内取用。
④因粮于敌:因,依靠、凭借。粮草给养优先在敌国就地解决。
⑤国之贫于师者远输:之,虚词,无实义。师,指军队。远输,远道运输。此句意谓国家之所以因用兵而导致贫困,是由于军粮的远道运输。
⑥近于师者贵卖:近,临。贵卖,指物价飞涨,意谓临军队驻扎点地区的物价会飞涨。
⑦急于丘役:急,在这里有加重之意。丘役,军赋,古代按丘为单位征集军赋。
⑧中原内虚于家:中原,此处指中国。句意为国内百姓之家因远道运输而变得贫困、国家空虚。
“译文”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兵员不再次征集,粮草不多次运送。武器装备由国内提供,粮食给养在敌国补充,这样,军队的粮草供给就充足了。国家之所以因用兵而导致贫困,就是由于远道运输,远道运输会使百姓陷于贫困。临近驻军的地区物价必定飞涨,物价飞涨,就会使得百姓之财富枯竭。公家财富枯竭,国家就急于增加赋役。如此一来,国内便家家空虚。
“释译”
孙子在这里论述了军事后勤的问题,提出“因粮于敌”的军事思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古代战争,最主要的消耗即在粮草的供应上,对此,孙子明确指出“国之贫于师者运输,远输则百姓贫”。在当时交通运输落后的情况下,远道运输不仅劳民伤财,致使兵饥民疲,还会加重国家的经济负担,使“中原内虚于家”,而且运输线也会成为敌人攻击的目标,一旦粮道被敌人断绝,士卒将会困于虎口。基于这种情况,孙子提出“因粮于敌”的主张。在古代,“因粮于敌”的思想一直是指导作战的原则,这反映了孙子取之于敌,用之于战的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