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孙子兵法释译
28878800000097

第97章 一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

“原文”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①,日费千金,内外骚动②,怠于道路③,不得操事④者,七十万家⑤。相守数年⑥,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⑦,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⑧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⑨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⑩,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注释”

①奉:同“俸”,指军费开支。

②内外骚动:指举国上下混乱不安。内外,前方、后方的通称。

③怠于道路:怠,疲惫、疲劳。此言百姓因辗转运输而疲于道路。

④操事:指操作农事。

⑤七十万家:比喻兵事对正常农事的影响之大。

⑥相守数年:相守,指相持、对峙。相守数年即相持多年。

⑦而爱爵禄百金:而,如果。爱,吝啬。

⑧非人之将:非人,不懂得用人(间谍)。

⑨非胜之主:不是取胜的主宰者。

⑩动而胜人:动,行动、举动,这里指出兵。句意为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

先知:指事先侦知敌情。

不可取于鬼神:指不可以通过用祈祷、祭鬼神和占卜等方法去求知敌情。

不可象于事:象,类此、比拟。事,事情。意谓不可用与其他类似事情作类比的方法去求知敌情。

不可验于度:指不能用分析日月星辰运行位置的办法去求知敌情。验,应验、验证。度,度数,指日月星辰运行的位置。

“译文”

孙子说,凡兴兵10万,征战千里,百姓的耗费,国家的开支,每天都要花费千金,前方后方动乱不安,民夫戍卒疲备地在路上奔波,不能从事正常耕作生活的多达70万家。这样相持数年,就是为了决胜于一旦。如果吝惜爵禄和金钱,不肯重用间谍,以致因不能掌握敌情而导致失败,那就是不仁到了极点,这种人不配做军队的统帅,称不上是国家的辅佐,也不是胜利的主宰者。所以,英明的君主和贤良的将帅,他们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功业超越常人,就在于他们能够预先掌握敌情。要事先了解敌情,但不可用求神问鬼的方式来获取,不可拿相似的事作类比推测来得到,也不可用日月星辰运行的位置去作验证,一定要取之于人,从那些熟悉敌情者的口中去了解。

“释译”

“先知”是孙子兵书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与情报有关。知己知彼、知天知地,其目的就是为了“先知”。而在战争中,要真正做到“先知”,就必须重用间谍,如果吝惜钱财,反被敌方金钱所累,出卖自身利益,就会危害国家的根本利益。

虞国和虢国是春秋时期两个毗邻的小国,而且订有盟约,互相友善。当时,晋国欲与强楚争霸中原,必须南下中原伐虢,但中间隔着虞国,不便下手。公元前658年,晋国大夫苟息获悉虞公有贪财好利、见利忘义的弱点,于是将珍贵的良马和美玉奉献给虞公,虞公不了解苟息的企图,见了良马宝玉喜不自胜。接着苟息又用甜言蜜语称颂虞公,虞公莫不欣喜若狂,不仅答应借道给晋国伐虢,而且还愿意出兵助晋伐虢,将虞虢两国的盟约和唇亡齿寒的道理忘得干干净净。公元前655年,晋国大军借途伐虢,不仅灭亡了虢国,也顺道灭了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