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禅林宝训顺朱
28880200000024

第24章

凌冰也。遲緩也。非宜零弛。言零落廢弛也。宜陵夷。言道替如陵之平也。累卵。晉靈公建九層之臺。三年不起。有荀息諫曰。臣能累十二棊子。又加九卵於上。公曰危哉。息曰不危。公造九層之臺。三年不成。男不耕。女不織。其危更甚。言祖道之危。亦類乎此。宸帝宮也。伐誇也。水菴引祖言。以勉投子。當謙下尊道。以利濟為心說。感動於人的言語。惟要真實切當。若言不真實切當。所以感動於人。必定膚淺。而人亦不肯懷仰也。昔白雲師祖。送演師翁。住持四面之時。叮嚀囑咐之曰。祖宗之替道。如陵阜之漸平。其危殆又如十二棊上累九卵一樣。毋得恣意怠荒。放逸花費眼前日子。復損自己大德。宜寬而不猛。容而不隘。量其出入。度其可否。廣利庶人。存護大眾。提持生死大事。報答佛祖殊恩。當是時。聞之者。是那一個不感懷慟念。爾昨來奉至尊召命。趨對天子宸庭。誠為法門中慶幸。尤宜謙恭重道。以廣化利益一切為心。不可矜己自負。誇張聲勢也。從上先賢。謙卑柔順。敬謹慎畏。明哲保身。全備厚德。總不誇張勢位。以為榮顯。所以能清聲振揚於當時。美名流芳於萬代耳。予自慮生程有限。老景無多。恐不復再有面會之期矣。故此叮嚀諄囑。

水菴少倜儻有大志。尚氣節。不事浮靡。不循細檢。胸次岸谷。徇身以義。雖禍害交前。不見有殞穫之色。住持八院。經歷四郡。所至競競業業。以行道建立為心。淳熈五年。退西湖淨慈。有偈曰。六年灑掃皇都寺。瓦礫翻成釋梵宮。今日宮成歸去也。杖頭八面起清風。士庶遮留不止。小舟至秀之天寧。未幾示疾。別眾告終(行實殞音允。穫黃入聲)。

倜儻音剔倘。卓異也。浮靡。任從奢費也。循順也。徇殉同從也。以身從道也。殞非宜隕。從高墜也。穫刈禾也。隕穫困迫失守也。取禮儒行。不隕穫於貧賤之意。同隕如蘀之隕而飄零。穫如禾之穫而枯槁也。不隕穫。言不遷變的意思。記水菴年齒少稚之時。雅致慷慨。瀟洒無羈。有遠大志向。氣勢節操。不事好浮溢奢靡。不循順檢校毫末。胸次沖虗。就如高崖深谷空豁豁的而且一般。徇身從義。不知有軀。雖是大禍大害交加于前。總不見有遷變失守的顏色。可謂得大無畏人矣。住持八所叢林。經歷四大郡府。凡到之處。競競戒謹。業業危懼。惟以力行祖道。建立法化為心。其有功於末運。大矣。淳熙五年。退臨安西湖淨慈寺。出院時。有偈云。六年灑掃皇都寺。時孝宗都臨安。故稱皇都也。瓦礫翻成釋梵宮。昔為敗壞瓦礫之地。翻然成釋迦梵剎宮殿。今日功成歸去也。功成名遂。身宜當退。杖頭八面起清風。言去住自由。拄杖一行。清風八面。從橫無礙也。此偈寓意有辭世之心。士庶強為遮攔稽留。不能止。一葉扁舟飄飄而去。徑抵嘉興府秀水縣天寧寺。無何示微疾。升堂別眾。入寂滅定焉。

月堂昌和尚曰。昔大智禪師。慮末世比丘驕惰。特製規矩以防之。隨其器能。各設攸司。主居丈室。眾居通堂。列十局頭首之嚴。肅如官府。居上者提其大綱。在下者理其眾目。使上下相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從。是以前輩遵承翼戴。拳拳奉行者。以先聖之遺風未泯故也。比見叢林衰替。學者貴通才。賤守節。尚浮華。薄真素。日滋月浸。漸入澆漓。始則偷安一時。及玩習既久。謂其理之當然。不謂之非義。不謂之非理。在上者惴惴焉畏其下。在下者睽睽焉伺其上。平居。則甘言屈體。以相媚悅。得間。則狠心詭計。以相屠獪。成者為賢。敗者為愚。不復問尊卑之序。是非之理。彼既為之。此則傚之。下既言之。上則從之。前既行之。後則襲之。烏乎。非彥聖之師乘願力。積百年之功。其弊固。則莫能革矣(與舜和尚書惴音贅。睽音奎。獪古外切)。

攸司所主也。十局頭首局曹也。部分也。使各司其局也。西序知事五局。一首座。二書記。三知藏。四知客。五侍者。東序知事五局。一都監事。二維那。三副寺。四典座。五直歲也。翼恭也。戴頂戴也。拳拳奉持也。惴憂懼也。睽斜視也。屠宰殺也。獪害也。襲合也。月堂和尚曉住叢林者。當遵行先聖禮法說。昔百丈大智和尚。慮末法世時比丘驕奢懶惰。特製肅眾規矩。以防閑之。隨其器量才能。各設所主之部分。主法尊居方丈廣眾萃處。通堂東西敘列知事頭首之尊嚴恭肅。猶如官家府衙一樣。居上者。單提大法綱要。在下者。葺理庶物條章。必使上之與下。迭相扶持。又如一身使兩臂。兩臂使十指。無不尊率依從一般。以是之故。前輩遵承典刑。翼戴禮法。拳拳服膺。佩奉行持者。以大智先聖之清淨芳規。遺餘風汜。未曾泯滅故也。比來只見叢林道衰法替。學者只以通才學為貴重。以守節操為卑賤。浮靡華飾。習而尚之。素朴真淳。蔑而薄之。蛇飲日滋。蠱水月浸。漸漸澆漓。深入膏肓。致令針灸藥餌俱不能及。始猶不覺。不過上下偷安于一時。及乎翫愒歲月習染日久。反以為是。安之無愧。不謂不是合宜之義。不謂不是正道之理。在上的不免憂恐。而怕下檢。在下的則傍窺觀望。以伺上隙。恬然無事時。則巧言蜜語。以相謟諛。得個縫罅。則狼心狡意。以相殘害。或事有僥倖而成立者。彼此咸誇伐以為賢。若事乖違而敗壞者。彼此誚責以為愚。那裏更有尊長卑幼之序次。善是惡非之道理。彼若惡作胡為。此亦無慚效法。下既胡言亂說。上亦無恥依從。一唱百和。前行後襲。烏乎。可不痛傷之也乎。倘不是三賢十聖。一切智人。乘十大行願。十大智力。積累百年功勛。其結固弊病。恐亦不能改革矣。其誰能遏人欲于未萌。存天理于未著哉。

月堂住淨慈最久。或謂和尚行道經年。門下未聞有弟子。得不辜妙湛乎。月堂不對。他日再言之。月堂曰。子不聞昔人種瓜。而愛甚者。盛夏之日。方中而灌之。瓜不旋踵而淤敗。何也。其愛之非不勤。然灌之不以時。適所以敗之也。諸方老宿提挈衲子。不觀其道業內充。才器宏遠。止欲速其為人。逮審其道德則淫汙。察其言行則乖戾。謂其公正則邪侫。得非愛之過其分乎。是正猶日中之灌瓜也。予深恐識者笑。故不為也(北山記聞淤音迂。挈牽入聲)。

妙湛名思惠。法雲善本之嗣也。記月堂和尚住持臨安淨慈多年。或者謂。師行此授受之道最久。門庭之下。不見有繼續慧命弟子。寧不辜負妙湛之所托囑乎。月堂意謂。續法要當重法。絕法實由輕法也。彼豈知此乎。乃默而不答。他日又重問之。月堂乃曰。我與你說個譬喻。如人種瓜。而愛惜之極。正當中夏大熱之時。日正中天。而用水澆灌之。足未離瓜之園。而瓜已苗萎根爛了也。何故。葢其愛惜慇心。非不勤劬。然而灌澆徒為。實匪時候。不惟無益于助養。而反有害乎根荄。今諸方長老。提攜挈持禪衲。不觀其道行德業福慧。果內充否。才能器量作為。果廣遠否。此咸不論。只欲迅速出頭為人。及審識其道德。則淫溢穢污而不堪。詳察其言行。則乖違背戾而不當。謂其公正。則私邪便佞而無恥。寧不是愛惜學者之太過其分乎。如是愛人。正如日當中天。去灌瓜一般樣也。予深恐。有見識者恥笑也。是這等樣故。寧可辜於先師。而不敢為也。或人宜可以鑑我之心矣萎音葦。荄音皆。

月堂曰。黃龍居積翠。因病三月不出。真淨宵夜懇禱。以至然頂煉臂。仰祈陰相。黃龍聞之。責曰。生死固吾分也。爾參禪不達理若是。真淨從容對曰。叢林可無克文。不可無和尚。識者謂真淨敬師重法。其誠至此。他日必成大器(北山記聞)。

月堂曉學者。宜尊師重法說。昔黃龍南和尚。居住積翠叢林之時。因染重病。三月之久不愈。未出方丈。真淨至子夜。潔澣身心。懇禱三世諸佛。以至頂上剜燈。兩臂然香。仰祈暗裏陰相福祐。黃龍聞真淨如此。乃呵責之曰。我之生死。本吾之分定也。當生任生。當死任死。爾參禪。做甚不通達此個道理若是。真淨從容和緩而對曰。叢林之中。克文無益於人。可以無者。和尚開導十方禪衲。承佛慧命。可一日無耶。識者謂。真淨孝敬師承。尊重大法。其真誠專篤。所以至此。他日必竟是成大美器的。季而謂。世諦中。臣損軀以事君。子竭力以事父者多矣。未見徒之事師如此。其專且篤也。真淨可謂出世諦中千古來一人矣。

月堂曰。黃太史魯直嘗言。黃龍南禪師。器量深厚。不為事物所遷。平生無矯飾。門弟子有終身不見其喜怒者。雖走使致力之輩。一以誠待之。故能不動聲氣。而起慈明之道。非苟然也(一本見黃龍石刻)。

月堂曉主法者。當豁達胸襟。以誠待人說。黃山谷居士曾言。黃龍南公。器深叵測。量廣有容。不為一切事物之所遷移。一生行履。總無矯奢修飾之態。門下徒弟學人。一個個本色老成。且不見其有輕喜輕怒者。況南公乎。雖走作小使。効勞盡力之輩。亦以誠實念頭。待他非得一子地而何。所以能不大聲以色而振起慈明圓祖之道。豈苟且徒然歟。有容量。有誠念。使之然也。

月堂曰。建炎己酉上巳日。鍾相叛於澧陽。文殊導禪師厄於難。賊勢既盛。其徒逸去。師曰。禍可避乎。即毅然處於丈室。竟為賊所害。無垢居士拔其法語曰。夫愛生惡死。人之常情。惟至人悟其本不生。雖生而無所愛。達其未甞滅。雖死而無所畏。故能臨死生禍患之際。而不移其所守。師其人乎。以師道德節義。足以教化叢林。垂範後世。師名正導。眉州丹稜人。佛鑒之嗣也(一本見廬山岳府惠大師記門)。

建炎。宋高宗年號。上巳日。三月初三日也。鍾相。洞庭湖叛賊也。澧陽。常德府澧州也。逸奔也。毅果敢也。強忍也。至到也。至人。言到地頭的人也。月堂曉人處死生禍害之際。要有操守主見說。建炎己酉三月初三。鍾相作亂於澧陽。傷殘人民。文殊正導禪師。厄于難焉。師先於建炎三年春日。上堂示眾。舉臨濟終時囑三聖因緣曰。正法眼藏瞎驢滅。臨濟何曾有此說。古今時人皆妄傳。不信但看後三月。果到後三月。賊勢既盛。其徒眾欲與師南奔。師云。學道所以了生死。斯禍已及。詎可避乎。徒眾俱去。師即毅然果決。處于丈室之中。賊至。師云。速當殺我。快汝心意。賊舉槊刺之。血皆白乳。賊驚駭。引蓆覆之而去。無垢居士。跋其法語曰。夫喜愛其生。厭惡其死。凡人常情。惟是到地頭人。悟其四大元非有。非有。誰當此生。雖與眾同有此生。而了無愛好之心。達其五蘊本來空。既空。誰當此死。雖與眾同有此死。而了無有畏懼之念。故能臨生死禍患。交加于其前。預知報謝。毫髮不爽。而總不遷改其所守之志。師真其得道之人乎。以師道高德重。守節而生。仗義而亡。足以振起末運。風化叢林垂之千載萬年。模範後世焉。師葢四川眉州丹稜縣人。法名正導。佛鑒惠懃和尚之嗣也。學者當知。師之道德節義。亦應知其所自矣槊音朔。矛也。

心聞賁和尚曰。衲子因禪致病者多。有病在耳目者。以瞠眉努目側耳點頭為禪。有病在口舌者。以顛言倒語胡喝亂喝為禪。有病在手足者。以進前退後指東劃西為禪。有病在心腹者。以窮玄究妙超情離見為禪。據實而論。無非是病。惟本色宗師。明察幾微。目擊而知其會不會。入門而辯其到不到。然後用一錐一劄。脫其廉纖。攻其搭滯。驗其真假。定其虗實。而不守一方便。昧乎變通。俾終踏於安樂無事之境。而後已矣(實錄)。

心聞名雲賁。育王介諶之嗣也。瞠直視貌。劃剖也。剖判分說的意思。錐刺也。劄宜扎拔也。搭滯。言凝止不脫灑的意思。心聞賁和尚。直心直行。破學者禪病。以顯直指綱宗說。衲子因參禪。而致病者極多。略而言之。則有四焉。一有病在耳目者。則認色塵為道。而瞠眉努目。又認聲塵為道。而側耳點頭以為禪焉。二有病在口舌者。則認舌為道。而顛言倒語。認口為道。而胡喝亂喝以為禪焉。三有病在手足者。則認脚為道。而進前三步退後三步。認手為道。而指東劃西指西劃東以為禪焉。四有病在心腹者。則認蘊心為道。而擬窮玄究妙。認空腹為道。而擬超見離情以為禪焉。總此四者。據實評論。種種謬解。無一非病者。惟本色本分宗師。燭圓明眼。洞觀察智。知幾知微。纔一見而即知他有見解無見解。纔入門而即知他到地頭不到地頭。然後或用一錐。刺膏肓病。或用一劄。截我慢幢。或用金剛劍。斬斷[糸*廉]纖。或用奮迅機。掃除搭滯。或用無塵鏡。顯真現假。或用無礙辨。練實搗虗。而決定不令守于一方便。令得無量巧方便。決定不令昧乎變通。而令得無量巧變通。使究竟行到刀兵饑饉水火三災所不及之處。空無作無願三解脫之境而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