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
28974300000054

第54章 诸葛亮北伐

公元225年,诸葛亮亲率大军,七擒孟获,平定了南中(今云南、贵州一带),稳固了蜀汉的后方。公元227年的春天,诸葛亮屯兵汉中,开始积极准备北伐。

当初诸葛亮放出风声,要从褒谷、斜谷攻打县(今陕西眉县),直捣长安。其实,这只是诸葛亮声东击西的策略。诸葛亮派赵云、邓芝为疑军,进占箕谷(今陕西太白境内),大张旗鼓,做出要进攻的模样;暗地里,诸葛亮却派大军主力北出祁山,想先取得陇右,然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夺取长安。

公元228年春天,诸葛亮出兵祁山。蜀军经过这几年的严格训练,阵容整齐,号令严明,士气十分旺盛。由于刘备已经死了四五年,蜀中一向没有动静,魏国君臣不免放松了警惕。这次蜀军突然袭击祁山,守在祁山的魏军不是对手,纷纷败退。蜀军乘胜进军,祁山北面的天水、南安、安定三个郡的守将都背叛魏国,投降了诸葛亮。

那时候,魏文帝曹丕已经病死,曹魏的都城迁到了洛阳。魏国的文武百官得知蜀汉大举进攻的消息,都惊慌失措。倒是刚刚即位的魏明帝曹比较镇静,立刻抽调5万精锐兵力,由身经百战的张郃统领,赶往西线,驻防陇右。而且,曹还亲自到长安督战。

诸葛亮到了祁山,决定派一支先头部队,去占领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可是,由谁来带领这支人马呢?

曾任太守的马谡才干过人,喜欢谈论兵法,诸葛亮十分赏识器重他。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能重用,你可要多加考察!”诸葛亮不以为然,任命马谡为参军,经常召见马谡,从白天直谈到深夜。

等到出兵祁山,诸葛亮没有重用有实战经验的老将魏延、吴懿,单单看中了马谡。并命他为先锋,王平为副将。

马谡和王平到了街亭,张郃的主力也正从东面开过来。马谡察看了地形,心中大喜,对王平道:“这一带地势险要,街亭旁边有座山,我们正好在山上扎营,布置埋伏。张郃来了,我们就冲下山来,杀他个措手不及。”

王平略一沉吟,说:“临走的时候,丞相吩咐要坚守城池,稳扎稳打,切勿贪功冒进。现在,将军在山上扎营,如果敌人从山下切断了水源,那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马谡自以为熟读兵书,胸中十分有韬略,王平的劝告哪里听得进去半分,执意要在山上扎营。王平见状,只好央求马谡拨给他1000人马,好让他在山下临近的地方驻扎。

张郃率领魏军赶到街亭,看到马谡放弃现成的城池不守,却把人马驻扎在山上,暗暗高兴,马上传令手下将士,在山下筑好营垒,把马谡扎营的那座山围得严严实实、水泄不通。马谡几次命令士兵冲下山去,都被严阵以待的魏军挡住了。蜀军不但无法突破魏军阵线,反而被魏军的乱箭射死了不少。

果然,魏军切断了山上的水源。断了水的蜀军连饭都做不成,几天过去,自己先乱了阵脚。眼看蜀军就要崩溃,张发起总攻。蜀军将士纷纷逃散,谁也不听马谡的指挥。最后,马谡单枪匹马,杀出重围。

王平带领1000人马,稳守营垒。马谡一失败,王平就命令士兵们把战鼓擂得震天响,佯装进攻张。张也怀疑蜀军有埋伏,对蜀军不敢穷追猛打。王平整理好队伍,不慌不忙地撤退,一路上收容了不少马谡手下的散兵。

街亭失守,蜀军失去了重要的据点。为避免遭受更大损失,诸葛亮把人马撤退到汉中。

回到汉中,诸葛亮详细查问,知道街亭失守完全是马谡的责任。按照军法,诸葛亮把马谡下了监狱,定了死罪。在斩马谡的时候,诸葛亮想起他和马谡平时的情谊,心里十分难过,不禁失声痛哭。诸葛亮还亲自为他吊丧,痛哭流涕;抚养他的子女,与往常一样恩待他们。长史蒋琬对诸葛亮说:“当初楚国杀了得臣,晋文公喜形于色。现在天下没有平定却杀死智谋之士,难道不惋惜吗?”

诸葛亮哭泣道:“孙武所以能在天下克敌制胜,是执法严明,因而扬干犯法,魏绛就杀了他的仆人。如今四海分裂,战争才刚刚开始,若破坏法令,用什么来讨伐敌贼呢?”

王平在街亭曾经劝阻过马谡,在退兵时,又用计保全了人马,立了功,该受奖赏。于是,诸葛亮破格提拔王平为参军。

第一次北伐失败,固然是因为马谡违反军令,但诸葛亮用人不当更应该负责。于是,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了一份奏章,请求将自己降职三级。刘禅接到奏章,不知所措,在大臣的建议下,才遵照丞相的意思办,把诸葛亮降级为右将军,兼理丞相的职务。

诸葛亮赏罚分明,又以身作则,蜀军将士都很受感动,士气更旺。这年冬天,诸葛亮带兵杀出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包围了陈仓(今宝鸡东)。第二年春天,诸葛亮又出兵收复了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两个郡。刘禅恢复诸葛亮的丞相职务。

到了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出兵祁山。当时魏军主帅大司马曹真病重,魏明帝派大将司马懿和张等一起率领人马赶往祁山。司马懿的精兵驻守在上(今甘肃天水)。诸葛亮希望速战速决,亲自率兵向司马懿挑战。但司马懿就是不肯应战。魏军将领以为司马懿害怕诸葛亮,纷纷请战,说:“你见了蜀军就像见到老虎一样,难道不怕天下人耻笑吗?”

其实,司马懿执行战略防御的方针,不和诸葛亮决战是完全正确的。蜀汉的10万大军,一切给养都得从剑南运到前线,千里迢迢,常常跟不上。而魏军在本土作战,后方供应不成问题,利于打持久战。

很快,由于后方运粮官员失职,粮食供应不上,诸葛亮只好主动撤兵了。魏将张带兵紧紧追赶,赶到木门一带的山谷地带,中了诸葛亮的埋伏,被乱箭射死了。

诸葛亮几次出兵,都因为粮食供应不上而退兵。他吸取这个教训,设计了被称为“木牛”、“流马”的运输工具,很便利地把粮食运到斜谷口(在今陕西眉县西南)囤积起来。

魏明帝青龙二年(公元234年)二月,诸葛亮做好充分准备,发动10万大军进行第六次北伐。同时,他约好孙权,一起发动攻势,南北策应,使魏国腹背受敌。

诸葛亮的大军出了斜谷口,到了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他一面派兵构筑营垒,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一面又派兵在五丈原屯田,解决军粮供应不足问题。司马懿率领魏军渡过渭水,也筑起营垒,和蜀军对峙。

孙权接到诸葛亮的信,马上兵分两路,进攻曹魏。魏明帝曹一面亲率大军到南面抵挡东吴的进攻,一面通知司马懿在五丈原坚守不战。

孙权听说魏明帝曹亲临前线,就退兵了。诸葛亮只好单方面作战,但司马懿始终稳守营垒,诸葛亮三番五次挑战也没用。双方在那里相持了100多天。

要使魏军决战,就得想办法激怒司马懿。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妇女的服饰,意思是司马懿既然如此胆小,不如回去做个“闺房小姐”吧。

魏军将士见主帅受到这样的奇耻大辱,气不过,纷纷嚷着要跟蜀军决一死战。司马懿知道这是诸葛亮的激将法,并不发火。

为了稳固军心,司马懿说:“好,我马上给皇帝上个奏章,请他批准我们跟蜀军决战。”多日后,魏明帝派来一个大臣,传达命令,不许出战。

诸葛亮知道司马懿的用意,说:“上奏章请求打仗,司马懿这是做给将士们看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哪有千里迢迢去请战的道理。”

诸葛亮料到了司马懿的心思,司马懿也在探听诸葛亮的情况。一次,诸葛亮派使者到魏营,司马懿随口问道:“你们丞相公事一定很忙吧。近来身体如何?胃口可好?”

使者以为司马懿问的只是些客气话,也就不加隐瞒,老实地答道:“丞相的确很忙,军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得亲自过问。他每天起早贪黑,近来好像胃口不好,吃得很少。”

使者一走,司马懿就对左右将士说:“嘿,诸葛亮吃得少,事情又那么多,还能活得久吗?”

不出司马懿所料,诸葛亮由于操劳过度,不久,就病倒在军营里了。没过几天,这位年纪仅54岁的蜀国丞相就病逝了。

诸葛亮生前已对蜀军的撤退作好安排。他嘱咐将领们,在他死后先别把消息透露出去。

将领们遵照他的安排,把他的尸体裹着放在车里,布置各路人马有秩序地撤退。

司马懿得到诸葛亮病死的风声,立刻率领魏军追上去。刚过五丈原,蜀军的旗帜忽然转了方向,擂起战鼓,诸葛亮端坐于车驾中,蜀军转身杀将过来。司马懿大吃一惊,暗自思忖:“难道诸葛亮诈死,引我上当?”赶紧调转马头,下令撤退。蜀军将领等魏军离得远了,才不慌不忙把全部人马撤出五丈原。进入斜谷后才发丧。

百姓为此编了一句谚语嘲笑司马懿,说:“死诸葛吓跑了活仲达(司马懿的字)!”司马懿听了哈哈一笑说:“我能猜到诸葛亮在世时的计谋,怎么能猜到诸葛亮死后也有计谋呢!”他又亲自跑到蜀军原来扎营的地方,观看了诸葛亮布置的阵势,不由得赞叹说:“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

诸葛亮虽然深谋远虑、韬略过人,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六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