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作家作品泛读
29077600000033

第33章 亨利·詹姆斯

亨利·詹姆斯,1843 年 4 月 15 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祖父是百万富翁,父亲是宗教哲学家,哥哥威廉·詹姆斯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生长在一个富有教养的家庭中,羡慕古老的欧洲文明,自幼往来于欧美之间,1 87 5 年起定居伦敦。191 5 年因美国一时未曾参加世界大战,忿而加入英国籍。1 91 6 年 2 月 28日于伦敦病故。

詹姆斯从小受教于家庭教师。186 2 至 1 864 年在哈佛法学院求学,并与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威·迪·豪威尔斯相识。18 64年开始写作文学评论与短篇小说。187 5 至 1 876 年在巴黎结识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莫泊桑、福楼拜、都德和左拉,以及英国作家罗·路·斯蒂文森等。他因残疾未能在南北战争时服役,长期以来勤奋写作,著作浩繁。1 91 1 年获得哈佛大学的荣誉学位,19 12年获得牛津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称号。191 6 年英国政府授予他最高文职勋章。

詹姆斯的主要作品 是小说,此外也 写了许多 文学评论、游记、传记和剧本。190 5 年开始,他曾用三年 时间精心修订他的《全集》(纽约版),共 2 6 卷(1 907~1 917),附有重要的序言 18篇,详细论述了主要著作的主题思想和创作方法以及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早期的多卷本作品集还有伦敦版的《亨利·詹姆斯故事集》14 卷(191 5~19 19)和伦敦麦克米伦版的《全集》3 6 卷(1 921~19 23)。他的小说常写美国人和欧洲人交往之间的问题;成人的罪恶如何影响并摧残了纯洁、聪慧的儿童;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艺术家的孤独;作家和艺术家的生活等。这表明作家对个人道德品质的浓厚兴趣,这是深有文化教养的知识分子所怀有的人文主义倾向,而不是人们所熟悉的对贫苦大众的人道主义同情。作者赞美优美而淳厚的品德,把个人品质高高置于物质利益甚至文化教养之上,个人品质和他人利益高于一切。他的许多小说歌颂了纯洁、宽宏、轻易委身于人而受骗的女主人公(《贵妇人的画像》,《鸽翼》,《金碗》)。《波音敦的珍藏品》典型地反映了这种思想,女主人公是个贫寒的孤女,由于她有很高的鉴赏力,被指定为珍藏品的继承人,但她蔑视物质利益,忠诚卫护对珍藏品一无所知的儿子的幸福而舍弃了自己的一切。教养和鉴赏力并非最高价值,作者称许女主人公不为物质利益所桎梏的“自由精神”。在粗俗好利和文化教养之间,他宁取文化教养;但是在文化教养和“自由精神”之间,他宁取“自由精神”。文化教养深但心理复杂而阴暗的欧洲人,在作者心目中不及纯 真、慷慨、轻信的美国人,这是作者经常处理的主题。

作者重要的长篇小说有《一个美国人》(187 6、1 877),《贵妇人的画像》(1 88 1),《波士顿人》(18 85~1 886),《卡萨玛西玛公主》(18 85~18 86),《波音敦的珍藏品》(189 6),《梅西所知道的》(189 7),《未成熟的少年时代》(1 899),《圣泉》(1 901)和后期的三部作品《鸽翼》(19 02)、《专使》《19 03)和《金碗》(190 4)。

《贵妇人的画像》女主人公伊莎贝尔得到一笔巨额遗产后,拒绝一个美国资本家和一个英国伯爵的追求,偏偏看中一个侨居意大利的美国“艺术鉴赏家”奥斯蒙特。结婚之后,她发现自己受了骗,原来奥斯蒙特同她结婚是因为看中了她的遗产,但是,她没有气馁,而是“骄傲地”生活下去。

《鸽翼》写另一个纯洁、慷慨的少女米莉也落入了欧洲人的圈套。她的生活目标是慷慨许身,奉献自己的一切,虽然最后发现了陷阱,但是对于她已经向之献出爱情的男子并无怨言,终于赢得了他的爱情,使他深知代表爱情的鸽子的两翼如何庇佑了他。

《专使》的内容稍有不同,它写美国东部某镇工业巨富的儿子在巴黎被情妇所迷,他的母亲派遣专人从家乡来到欧洲,劝说儿子回家继承家业。这时儿子已非过去粗鲁的少年,在情妇的影响下,他举止儒雅,文质彬彬。于是这个专使全力支持情妇把他留在巴黎,并认为他此时的生活内容比在家乡时大为丰富,谆谆嘱咐他使生活更为丰富。这与他的母亲的愿望相反,于是她又另派了几个专人来到巴黎,其中有一个能够吸引儿子的美丽的少女,儿子其实很想顺从母亲的心愿,第二批派来的专人看来是能够完成使命的。

作者的著名的中短篇小说有《黛西·密勒》(1 878),《艾斯朋遗稿》(188 8),《真正的货色》(18 90),《小学生》(1 892),《螺丝在拧紧》(18 98),《丛林区兽》(190 3),《快乐的一角》(1 909),以及一组描写作家、艺术家生活的中短篇小说。《黛西·密勒》是早期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篇,写一个美国少女在欧洲的厄运,偏重于表现欧洲的风尚和美国习俗之间的矛盾。长住欧洲的美国人反映了欧洲的风格,他们不能接受黛西那样比较粗俗、不拘礼节但心地还善良的商人的女儿。作者力图对所谓的品德教养作出公正的评价。小说中那个爱慕黛西的长住欧洲的美国青年温特伯思始终不以“公众舆论”为然,反映了作者的观点。小说文字流畅,是初期作品的风格。

《丛林猛兽》的内容与文风和早期的作品大不相同,题材和《专使》有相同之处。在《专使》中,主人公敦促青年要尽情地生活,使生活丰富饱满。在《丛林猛兽》中,男主人公虚度年华,在过多的考虑和权衡是非中错过了炽热、真挚的爱情。他力戒自我中心主义,但仍为自我中心主义所束缚。作者揭示了一个受过高深教育而富有情操的男子最终的虚弱与无能为力。这部小说的文风十分复杂,多用冗长的句子,堆砌副词和比喻,有猜谜一样的对话,意思含混。

詹姆斯写了许多很有见地的评论文章,涉及英、美、法等国作家,如乔治·艾略特、斯蒂文森、安东尼·特罗洛普、霍桑、爱默生、巴尔扎克、乔治·桑以及屠格涅夫等。文集有《法国诗人和小说家》(187 8),《一组不完整的画像》(8 88),《观感与评论》(1 908),《有关小说家的短评》(19 14),《笔记与评论》(1 921)等。他的游记有《大西洋彼岸素描》(187 5),《所到各地图景》(1883),《在法国的一次小小旅游》(1885),《在英国的时候》(1 905),《美国所见》(190 7),《在意大利的时候》(1 909)。自传三篇:《童年及其他》(1 913),《作为儿子与兄弟》(1 914),《中年》(19 17)。

詹姆斯曾被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誉为“描写优美的良知的史学家”,但他对 政治和社会缺乏深刻 的认识,偶 然涉猎,也反映了他的保守的思想,他甚至讽刺、嘲笑进步的民主运动。他无视道德品质的社会根源,很少描写社会环境;对上流社会虽然认识很深,而且经常持批判态度,对下层人民则所知甚少,而且对人对事怀有许多精神贵族的偏见。他的文章风格和他的思想境界是一致的;特别在后期作品中,往往句子又长又复杂,大量使用副词,力求细密、准确、恰如其分地反映思想感情的深处。他在艺术手法上多有创新,例如所谓“角度”的方法,即他认为作家不可能无所不知,只能通过作品中一个有洞察力的人物的“角度”叙述故事、铺展情节。

詹姆斯的小说着重心理分析,讲究小说结构。他的小说几乎全是一个结构:即必定有个重点,所有的线索都向那儿发展;而且这些线索不是直接进行的,重点在中央,线索是圆圈,许多个圆圈错落的围绕着那个重点展开。到了小说结尾,詹姆斯已经将小说的中心问题所涉及的道德方面、伦理方面、感情方面等多种因素都发掘和反映出来了。詹姆斯在资产阶级文坛获得很高评价,被称为“小说艺术的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