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决定男人是否有钱
29088700000013

第13章 20几岁,你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1)

人们往往会偏爱20几岁的年轻人,但是无论怎样偏爱,一个没有任何能力的人绝不会出人头地。竞争要靠实力,成功要靠资本。在20几岁时,你一定要全方位发展自己,多学知识,多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自身素质,如果等到30几岁再做这些基础性的工作,那就晚了。要实现三十而立的目标,必须在20几岁多下工夫。

1.年轻是资本,但需要实力做支撑

20几岁的年轻人要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必须有一样拿得出手的专长。不学无术、得过且过,没有掌握半点拿得出手的本事,根本无法生存。年轻是资本,但如果不趁年轻提升自己的实力,再年轻也无济于事。

虽然说要求你学外语、通电脑、懂知识都是些老生常谈的东西,但你也明白,最宝贵的真理往往蕴藏在最平常的话语当中。所以,就是这些可以证明一个20几岁年轻人的实力的技能,会帮助你获得一张漂亮的履历表、一份好的工作以及一份自信的心情。

在你20几岁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全方位的发展。

一、在20几岁时,尽量学一门外语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扩大,外语越来越成为一项基本的技能,一种学习的工具。不言而喻,掌握了一门外语就掌握了参与竞争的一项重要砝码,同时也掌握了一种基本的学习工具,以便将来面对山穷水尽的困境时,还有退而结网、重新充电的可能。而且学好外语还可以有条件出国,学习西方的管理理念和技术理念,将来学有所成可以选择在国外优越的物质条件下生活,也可以选择回国。所以明智的20几岁的年轻人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学外语上。有一位年轻人,从大一起就抱着一本阿拉伯语的书学习,别人好奇地问他,为什么挑了这样一个小语种,他的理由是英语、法语的学习者众多,竞争也激烈,小语种自有小语种的好处。两年之后,果然有一个阿拉伯地区的某国领导来访,自然由他充当了翻译,正是由于这次接触,为他后来获得该国的全额奖学金去留学奠定了基础。

20几岁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掌握一门外语不仅是自身素质的表现,更是让社会承认的本钱之一。

二、在20几岁时,要懂得如何利用电脑

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就与机器结下了不解之缘,到现在,更是可以说机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工具。比如电脑,现代人的生活、工作早已离不开它。在银行,电脑故障会导致整个业务陷入瘫痪;在超市,没有电脑就无法买卖东西;甚至交通、民航、海关,没有一处离得了电脑。

20几岁的年轻人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始终是得风气之先,当然对电脑情有独钟。电脑随着信息时代的腾飞而取得主宰,它已经不仅是一种工作用具,而是成为了一种生存的工具。年轻人热爱电脑,是因为电脑能带来高效率。而只有高效率,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所以,尽管有人对电脑代替人脑表示担忧,对网络把人带入虚拟世界感到恐怖,但这些都不能阻止现代人对电脑的需要和依赖。

三、在20几岁时要多学知识

你当然听过“知本时代”的说法,的确,我们很应该庆幸自己生在一个崇尚知识的时代,但也要看到,大部分人提取信息与知识都与社会前沿功利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深刻但古板的理论,早已引不起大多数人的兴趣,他们更多的倾向一种技巧性的、可操作性的、时效性的知识,他们要的不是专,不是深,而是博,是通。在讲究效率与利益的社会里,随着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对人才的要求不再仅是某一个专业的能手,而是涉及的知识面越广越好,“门门通”比一个专才更容易获得社会的承认,包括对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等的要求,都是一种知识。当然还是要求每个人都有所长,必须有一两门精通的学科才能有立足之地,所以,现代社会对青年人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懂得的知识面越广越好,这样才能适应多变又多面的社会。

外语能力、电脑技能、知识层面,这些都是20几岁年轻人的实力展示。然后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证书考试,各种各样的培训与进修,也许有的人是想靠几张证书获得一份好工作,但更多的人是通过这些东西来表明自己的能力。毕竟,每一种技能都代表你在生活中的实力更强大一些,你所掌握的知识更多一些,也更符合“知本时代”的要求。

2.在20几岁时,要有承受力

人在20几岁时都会年轻气盛。当然年轻人要有自信和骨气,但这和年轻气盛是两码事,不要混为一谈。在20几岁,要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和失败的磨难,是年轻人最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

本田宗一郎1906年11月出生于日本荒僻的兵库县的一个贫穷家庭。由于家庭贫穷,九个孩子中有五个因营养不良而早夭。他家离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的家不远。盛田出生在一个拥有网球场的优裕家庭,而本田却是一个修理自行车的穷铁匠的儿子。这种早期环境的影响对本田很有好处。

本田在上学的时候非常喜欢逃课,这让他的父亲伤透了脑筋。用本田自己的话说:“那种正规的教育真是让人厌恶!”但是,对于学校的实验课,他却非常喜欢,所以他经常逃课去别的班级上他们的实验课。早期的这种富于探索的精神为他以后的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后来,本田创立了自己的摩托车制造公司。当时摩托车行业已经快要趋于饱和了,但是他没有畏惧,依然硬着脑袋挤了进去。在五年内打败了250个竞争对手,实现了儿时的制造更先进的摩托车的梦想。

当他成功的时候,他说:“回首我的工作,我感到我除了错误、一系列失败、一系列后悔外什么也没有做。但是有一点使我很自豪,虽然我接连犯错误,但这些错误和失败都不是同一原因造成的。这使我在失败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本田宗一郎的事迹告诉我们,凡是经得起失败、挫折考验的年轻人,都会因为他的毅力而获得丰厚的报酬。

松下电器的总经理山下在谈到失败时,曾这样说:“要使每个人在松下工作感到有意义,就必须让每个人有艰难感。如果仅仅工作不出差错,平平安安无所事事,那就毫无意义,艰难的工作容易出现失败,但让人感到充实。我认为即使工作失败,也不算白交学费,失败可以激发人们再去奋斗。”

挫折和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挫折和失败而放弃对成功的追求。只有那些把挫折和失败当成动因的年轻人才会接近成功。

克里蒙·史东是美国“联合保险公司”的董事长,美国最大的商业巨人之一,被称为“保险业怪才”。他的人生经历便是不断地战胜失败和挫折。在这个过程中,他的信心得到不断的加强。

史东自幼丧父,靠母亲替人缝衣服维持生活。为贴补家用,他很小就出去贩卖报纸了。有一次他走进一家饭馆叫卖报纸。气恼的餐馆老板一脚把他踢了出去,可是史东只是揉了揉屁股,手里拿着更多的报纸,又一次溜进餐馆。那些客人见到他这种勇气,劝经理不要再撵他,并纷纷买他的报纸看。史东的屁股被踢痛了,但他的口袋里却装满了钱。

勇敢地面对困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史东就是这样的年轻人,后来也仍是这种人。

史东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开始试着去推销保险了。他来到一栋大楼前,当年贩卖报纸时的情况又出现在他眼前,他一边发抖,一边安慰自己:“如果你做了,没有损失,而可能有大的收获,那就下手去做,而且马上就做!”

他走到大楼前,如果他被踢出来,他准备像当年卖报纸被踢出餐馆时一样,再试着进去。但是他没有被踢出来。每一间办公室,他都去了。他的脑海里一直想着:“马上就做!”每一次走出一间办公室,但是没有收获的话,他就担心到下一个办公室碰到钉子。不过,他毫不迟疑地强迫自己走进下一个办公室。他找到一个秘诀,就是立刻冲进下一个办公室,这样就没有时间感到害怕而放弃。

20岁的时候,史东自己设立了只有他一个人的保险经纪社,开业的第一天,他就在繁华的大街上售出了54份保险。有一天,他创造了令人几乎不敢相信的纪录——122份保单。我们能看到的,多是成功人士成功之后的风采。当他兜里仅剩下一元钱,前途渺茫、生活无望时,没有人会想到他将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成功者都是在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和挫折之后才取得成功的。现实中,很多20几岁的年轻人都害怕失败,那么就什么都不要做了,什么都不做就不会有失败,但是,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成功的道路上总是充满了一些障碍和干扰,所以成功是不容易获得的。这个世界上获得巨大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就是因为它得来不易。做大事的人所经历的失败如果放在一个不是做大事的人身上,或许他早就一败涂地了。但是,做大事的人却克服困难,摆脱失败的困扰,取得了成功。

3.在20几岁时,要敢于承担生活的压力

在当今社会,生存的压力时刻存在,在20几岁时,你一定要使自己具备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如果你想实现三十而立的目标,那么,学会变压力为动力是一种必具的能力。

随着世界变化节奏的加快,每个人都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生存压力。而很多刚刚跨过20几岁的年轻人对压力的承受力相当脆弱。

现代20几岁的年轻人从上大学到参加工作,“压力”就不知不觉地背在了身上。

在20几岁时,人在社会上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的压力又扑面而来,就业、结婚、荣誉、耻辱以及处处昭示的“忧患意识”和不绝于耳的“优胜劣汰”。社会位置的选取与被接受的程度,新观念的价值取向带来的不适应,使人面临挑战,也就是遭遇压力。

面对压力,20几岁的年轻朋友们应该怎么办呢?

是精神委靡、畏缩不前,还是笑脸相迎、化压力为动力?这是个勇士与懦夫之间的抉择。

软绵绵的黑糊糊的石墨在十万个大气压作用下能够变成光芒耀眼的钻石,那么20几岁的年轻人可不可以在“不能承受之重”的压力下奋勇向前,取得成功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历史上不乏其人。

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人的生存活动中都有压力,逃避压力的人,总是碌碌无为的人,越是迎着压力而上、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人,就越伟大,生存得就越有价值。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顶住生活中的重重压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仅学会了“听”、“说”、“看”,还著书立说,那本《我的生活》为世人留下了一首永难遗忘的生命之歌。

中国地质队技术员罗鹏飞,顶着野外探测的艰苦生活压力,坚持挥汗舞镐,挖掘勘探沟带,最终为中国制造第一颗原子弹找到了珍贵的原料——铀,成为发现“希望石”的功臣。

他们善于发现压力、利用压力、转化压力,因此是智者、是勇者,也是深谙生存之道的哲人。当后人为他们的成就所惊奇时,也不得不为他们变压力为动力的生存智慧所折服。

事实上,在压力面前,没有人是可以“免疫”的。不管20几岁的年轻人喜欢与否,压力每天都会陪伴着他们,如果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生存下去,那么学会变压力为动力就是一种必备的生存之道。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竞争和压力在所难免。在20几岁时,我们必须时时把自己置于一种压力状态下,才能感受到生存的残酷、竞争的激烈,才会挺身面对压力,用自己的努力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就像积压的火山终于喷发一样,必将爆发出耀眼的辉煌。

毕竟,人在20几岁的时候大多都是有惰性的,克服惰性就需要压力的帮助。在困倦的时候,压力让你坚持下去;在想玩的时候,压力让你静下心来学习;在你任意挥霍时间时,压力又提醒你合理地利用时间。压力也会使你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很多时候,压力的产生源于20几岁年轻人对某些事情的逃避。这样时间久了,不知不觉间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你越逃避,随之而来的压力便越大,压力越大,你越想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