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印象美国
29090400000051

第51章 市民可随意列席议会会议

在国际舞台上,美国所扮演的角色,在很多方面表现为强权、霸权、不够民主。但在美国国内却是另一番景象,民主的氛围还是很浓厚的。民主公开,成了美国文化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成了人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渗透到社会事务管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与它移民国家所演绎的包容个性有关,与法治管理的水平有关。在美国,只要不触及法律,人们可以自由参与社会事务,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自由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我从接触过的几件事来展现美国是如何做到公开透明、体现公民自由意愿的。

2009年7月,我在美国有幸列席了High wood City议会会议,那次会议议题有三个:一个是关于财政税收问题。很专业,是个历史问题,我听不懂,只是感到现场的讨论比较激烈,议员之间的意见不是很统一,最后口头表决,8个议员,5票赞成,3票反对,议题勉强通过。第二个议题是关于城市社会事务局一公务人员汽车用油量偏高,是否存在假公济私的问题。该公务人员在会上作了汇报,表明自己最近经常进出水厂维修改造工地,用车较多,导致油费明显增加。会议要求在会后进行核查再作结论。还有一个议题是关于一项地方立法,由议会聘用的律师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汇报。表决结果是一致同意该项立法,并作为法典颁布实施。会议效率很高,一个小时就完成了三个议题。会上还有很多自发来旁听的市民。参加会议后,当地媒体对我进行了采访,我就用八个字对会议进行了概括,即民主、公开、事无巨细。民主,就是整个会议民主气氛浓,各议员分别代表自己选民的利益,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毫无掩饰、直言不讳。特别在第一个议题的审议过程中,有三个议员敢于亮出“No”,表示反对,我感到很震惊。这在类似的一些国内决策会议上极少发生,哪怕是无记名投票,也很少会出现这样的比例。城市的议会是公开的,一年的所有议会在年初都作了安排,包括时间和议题。一些重大的议题年初就已经确定,并在城市网站上对市民进行公布。市民可以旁听自己关心的议题,了解议员是否真正维护自己的权利。这也为下次选举议员提供了参考。现在国内一些地方的人大也在逐步探索让社会各界代表旁听人大会议的制度。但在组织安排上还难以做到完全符合个人意愿,还有,开放度和公开度方面都有很多局旁听议会限性,不能与美国议会相提并论、同日而语。美国议会事无巨细,是指议题很杂,大事小事都列进。大到城市法典的颁布,小到报销油费的问题,凡是涉及公共利益、纳税人的钱都进行严格的审查,这在国内是不可思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