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印象美国
29090400000006

第6章 在公共场合排队很自觉

公共秩序是一个国家管理社会及由此塑造的人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良好的公共秩序,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公众的共同愿望。遵守公共秩序是尊重社会公德、营造和谐互谅的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各种文化集聚交融,意识形态多样复杂,可这里的社会管理工作很到位。置身于这个国度里,你会为他们的社会秩序之好、公众道德素养之高、人际关系之融洽而赞叹。在这里生活工作的人很有安全感。初到美国时,也有中国的留学生曾提醒我们,鉴于我们学校附近是黑人居住区,治安状况不是很乐观,为确保人身安全,外出时务必带上20美元左右的现金,以防不测。因为如遇抢劫,只要给点钱就可免遭伤害。可一年生活下来,没有发生这类事件,感到比想象中安全。尽管这些年来美国也经常发生校园枪击案和个别恐怖事件,尤其是最近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的确有些骇人听闻,但这些都改变不了我个人对美国良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秩序的看法,用“井然有序”来概括和形容美国社会秩序实不为过。

初到美国,还真有点不习惯,觉得这里太死板,凡是公共场合都要排队,都得按顺序来。不管排队时间多长,都不会有任何人插队,大家都非常守规矩,都很耐心地等候,没有人会去破这个例。时间一长,不知不觉地被这种氛围所感染和熏陶,反而感到这样的秩序让人特别有安全感,觉得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在美国公共场合排队已约定俗成,餐馆就餐要排队、购物付账要排队、娱乐活动要排队、坐公交地铁要排队,大家都很自觉。尽管国内在这方面也进步了不少,逐步向国外接轨,有些也比较先进,如在银行营业厅、税务服务大厅、医院门诊挂号厅等公共服务场所也都实行了叫号制,确实有效解决了以前人们排队不自觉的问题,但在有些场合还是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觉。特别是人群集聚的时候,拥堵的现象时常发生,不文明的行为还会重演。最突出的是,每年春运期间,几乎每个车站、码头都是人满为患,人挤人的现象更是普遍,大家都是争先恐后的,秩序很差很乱。每每想到春节回家过年途中的情景总是心有余悸,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感。春运如此,一些大型的集会、活动现场更是如此。最近某足球明星走进国内一所知名高校时就发生了大学生踩踏事件,大学生这个本应是最文明的群体之一,做出此类事情实在很不应该。

还有一件事我仍记忆犹新,2010年夏天我去上海世博园参观日本馆时,目睹了一个插队的不文明行为。在几万人几乎都要排队3~4小时方能入馆参观的情况下,有人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于转角处避开管理人员的视线,越过隔离栏,硬把两个男孩插到长长的排着队的人群前面去。由于是小孩,大家没吱声,可这行为无疑会引起在场的人发自内心的谴责和反感。世博期间甚至出现过因插队而引发的伤人事故,着实令人瞠目结舌。在美国,哪怕上厕所也要排队,而且很有序。一次我和几位同学一起参加在美国西北大学音乐厅举行的音乐会。音乐厅里除了音乐声,没有其他声音,也没人走动。中场休息时大多数观众去洗手间,出乎意料的是,一出音乐厅,上洗手间的观众很自觉地排成长队,并留出了人员进出的通道。不管你年纪大还是年纪轻,都依次排队,那种耐心程度、平和心态和自觉程度真是让人叹服。假如在国内,或许是另一种景象了:很多人都会挤在厕所门口等待,不时流露急切的心情,伺机插队的动机时刻存在,你不挤我,我也会挤你,很难做到自觉礼让;也有因插队而破坏整个秩序,产生混乱局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