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回来,家人不解地问,读了一年书,学过的课本呢!怎么才带回来那么几本呀?的确,读书读书,书都没有怎么读呢!面对家人的提问,我道出了缘由。第一,没买过课外书。说实话,除了学校要求使用的专业书籍外,我基本上没买过额外的课外书,也没看过课外书。因为自己英语水平不高,应付好必修课和选修课,就已经累得够呛了。每天要做作业、预习课件,不到深夜都完成不了,为了克服听力障碍,甚至在睡觉时还戴着耳机在被窝里听。记得老师带我们去过芝加哥市的国家图书馆,目的是帮助我们了解查阅资料的程序和方法,以便在做毕业论文时能顺利引用、参考其他著作、论文。同时老师也要求我们申办图书馆的借书证,因为该图书馆是芝加哥地区藏书量最多、种类最为齐全的,对留学生设定了开放日。部分同学申办了借书卡,可我翻翻书籍大都看不太懂,也就放弃了申办借书卡的念头,所以一年下来没有借过课外书。平时到学校图书馆大都也仅限于查阅与课程有关的资料,随手翻翻书架上的书而已。第二,美国老师上课,很少用课本,一般都按着课件讲解。第三,专业课的很多课本用过后是要归还学校的。美国人很注重资源的利用率,很多课程的教材都是上几届的学生留下来的。每学期开学时学校发给我们很多书,有一些是新书,但大多数是上几届学生用过的旧书。书整体保护得不错,书里面有不少以前的学生学习时用铅笔做的标注,书的封面都印有“USED”的字样。学校也明确规定有些书用完后必须要上交学校。在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在研究生的教学时段,尚且如此,可见,美国对资源的重复利用是何等的重视。这样一来,一年三个学期用过的书本,该上交的上交,该归还的归还,剩下的也就没几本了。上述这种情况,在20世纪70年代初我读小学的时候有过。当时国家相对比较困难,新学期开学了,农村的学校经常还不能及时下发新书,低级学生只能到高一级学生处借,等新书下发,往往半个学期都过了。借书阅读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催促自己及时阅读,因为要归还,必须及时阅读,等书的主人来催还就有点难为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