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阴阳寒热养生智慧
29102700000030

第30章 夏季养生

夏天应重视饮食调养,这是因为当人在炎热的环境中劳动时,体温调节、水盐代谢以及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和泌尿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人体代谢增强,营养素消耗增加。另一方面,天热大量出汗,又导致了许多营养素从汗液流失。所以,夏天一定不要忘了补充水和无机盐。

1.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

夏季饮食调养,除了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外,还必须多吃一些能够清热、利湿的食物。其中清热的食物宜在盛夏时吃;而利湿的食物应在长夏时吃,因为中医学认为“长夏多湿”。

西瓜:炎夏盛暑,吃上几块西瓜,不但能清热解暑、除烦止渴,而且能利尿,帮助消化。因此,夏天人们一定要吃些西瓜,特别是从事露天作业或在室内高温环境下工作者。但因“春夏养阳”,故夏季不宜吃冰镇时间过长的西瓜,以免伤脾胃引起各种疾病。一般地说,冰镇时间不要超过3小时。

苦瓜:因味苦得名,历代名医皆认为苦瓜有清暑涤热、明目解毒的功效。如李时珍说:“苦瓜气味苦、寒、无毒,具有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的功效。夏天,人易中暑,加之多雨、湿热。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食物易腐烂变质,致使肠炎、痢疾等胃肠道疾病多有发生。所以,夏季常食苦瓜对身体极为有利。若烦热、渴,用鲜苦瓜1个,剖开去瓤,切碎,水煎服;用苦瓜做成凉茶,夏季饮用,消火消暑。

乌梅:盛夏之际,为保全家身体健康,最好多喝些乌梅汁、酸梅汤。乌梅性平、味酸,具有解热、除烦、止泻等功效。

草莓:具有清暑、解热、助消化等功效,是夏季的理想保健品。其吃法很多,除鲜食外,还可制成果酱、果汁、果酒、果脯等。

西红柿:中医认为,本品味酸甘、性平,有清热解毒、解暑止渴的作用,适用于中暑、胃热口苦、发热、烦渴等症。

绿豆:热天,工作和劳动之余喝一碗绿豆汤,自有神清气爽、烦渴尽去、暑热全消、心旷神怡之感,这是由于绿豆具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绿豆汤可冷饮也可热食,可甜服也可以淡喝,能适应不同人的味,方法简便,效果满意。

黄瓜:《本草求真》里说:“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清热利水”。因此,炎热的夏天多吃些黄瓜是有好处的。但生吃黄瓜应特别注意卫生,洗净后用开水烫一下更好,在凉拌时加上大蒜和醋,不但好吃,还可杀菌、防止肠道疾病。

2.宜省苦增辛

《备急千金要方》里说:“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养生论》里说:“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不可热也”。意思是,夏天尽管天气热,但人们不可食苦味的食物太多,一定要多吃点辛味的食物,这样可避免心气偏亢(中医认为苦味入心),有助于补益肺气(心属火、肺属金、火克金,心火不亢,肺气平和)。

此外,夏天一定要少吃性热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

3.饮食以温为宜

《养生论》中指出:“夏之一季,是人脱精神之时,此时心旺肾衰,液化为水,不问老少,皆宜食暖物,独宿调养。”此处“心旺肾衰”,是指阳气旺而阴气弱,食暖物,是为了助阳气,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又如何食暖物呢?养生家们认为,在早晚餐时喝点粥是大有好处的,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如豆粥有补肾消水肿的功能,肾功能较差的人最好多食用;荷叶粥能解暑热、清胃润肠、止渴解毒,可治嗓子痛;莲子粥能健脾和胃、益气强志,对腹泻、失眠、遗精、白带多等均有一定的疗效;百合粥能润肺止咳、养心安神,最适合肺阴不足的老年人食用;冬瓜粥有利水消肿、止渴生津的功能,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银耳粥有生津润肺滋阴养肺的功能,可以治疗高血压和慢性支气管炎;黄芪粥则可治脾虚所至的水肿;豆浆粥和皮蛋淡菜粥则可治疗血管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

4.宜喝自制冷饮

中医学认为,夏季人体阳气在外,阴气内伏,胃液分泌相对减少,消化功能低下,故切忌因贪凉而暴饮。如果过量,会损伤人体脾胃的阳气,使人胃胀难受,以致腹痛、腹泻,所以民间谚语说:“天时虽热,不可贪凉,瓜果虽美,不可多食。”这是人们对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

有条件的,根据自己的体质有针对性地自制一些饮料,现简介如下:

香薷饮:洁净的香薷10克,厚朴5克,用剪刀剪碎;白扁豆5克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代茶频饮,每日20,对于夏季感冒,以及发热、头沉、倦怠、吐泻为主病证者,效果较好。

三仙饮:金银花10克,土茯苓20克,生蚕豆30克,加水煎煮,以蚕豆煮熟为度,饱汁食豆,有消暑健身、清热解毒的作用。宜于伏天好生痱子、疮者。

五豆汤饮料:绿豆、赤白小豆、黑豆、白扁豆各适量,生甘草10克,煮沸凉后代茶饮用。本汤营养丰富,味道甜,既可补充盐分,又可清暑解渴。

三花饮:野菊花、荷花各10克,茉莉花3克,洗净后以沸水冲泡,加盖稍冷后当茶饮,有清暑解热、芳香开窍、去心胸烦热的作用。

如何用冷饮才有利于摄生保健呢?根据《天人相应》的自然法则,在盛夏,应顺应阳气升发的特点,要护养阳气,不可过分损伤才能适应“夏长”之规律。下面仅从摄生保健角度出发,提出几种传统的冷饮保健方法。

(1)脾胃虚弱春的冷饮

山楂焦大麦汤:山楂和焦大麦等量加白糖适量煎煮,冷后饮用,有消食除胀之功,又可消暑增强食欲,适用于脾胃功能虚弱、肉食积滞者饮用。

乌梅汤:乌梅100克,去核,加白糖适量煎煮,冷后饮服。乌梅味酸而涩,有生津开胃、除烦涩肠之效,最适用于夏季腹泻及苦夏者服用。

香薷藿佩汤:香薷、鲜藿香、鲜佩兰各适量,煎汤凉却备用。本汤有芳香化浊,祛湿辟秽之功,可除胸闷恶心、1:1淡粘腻无味、口臭等症,能健脾开胃,改进食欲。极适用于体胖湿盛之人服用,又可防治夏日感冒,被视为酷夏之保健佳品。

(2)阴液虚亏眷的冷饮

百合绿豆汤:百合和绿豆适量煎汤,凉后代茶饮,有清热祛暑、滋阴增液、润肺止咳之功效,适用于阴虚内热之人饮用,又可防治干嗽久咳。此问:请问什么是生津?

答:体液称津液或阴液,此液因发热经久易被消耗,病人有发热,口渴、舌虹、唇燥等症状。为治疗需予滋养津液之药物,使其解热及生津。惯用的生津之药有玄参、麦冬。生地黄。石斛等。生津的方法可分为“甘寒生津”。“辛寒生津”、益气生津等。

外,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用一些果质饮料,如猕猴桃汁、草莓汁、刺梨汁等,这些果品之汁,味甘酸寒凉,营养丰富,清香可口,有健胃消食、补偏救弊之功,又有和阴调阳、滋补强壮之效,故可选用。

(3)冷饮之忌

不论是传统的保健饮料,还是当代的新型饮料,虽然都有良好的清暑解渴之功,但作为饮料,必须知其宜忌,才能收到保健的效果。

切忌暴食冷饮:在十分炎热的时候,或劳动之后非常干渴之际,切不可贪凉暴吃冷饮。如果过量,轻则胃胀难受,重则会引起消化不良、胃肠炎、腹泻、或引起旧病复发。故有谚语说:“天气虽热,不可贪凉;瓜果虽美,不可多食。”

冷饮的种类不宜太杂:选用饮料时,必须根据自己的体质特点和身体状况选用。饮用时不宜种类太多,否则,饮料相互交叉,对身体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大汗之后不可过用冷饮:大汗之后,腠理开泄,胃液量少。暴饮冷饮,皮窍骤闭,可引起“汗闭”。冷饮过多,不仅不能尽快地补充调节体内水分和盐类的丢失,反而冲淡了胃液,降低了胃液的杀菌力,而易患胃肠道疾病。

慢性病患者冷饮宜选择和节制:体质虚弱,尤其是某些慢性病患者,夏季吃冷饮要格外注意。例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冠心病等患者,不宜多吃冰冻的冷饮,更不可过量,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旧病。胃溃疡病、胃酸过多的疾病,不宜饮用含酸味的冷饮,避免加重病情。糖尿病患者,不宜饮用含糖较多的冷饮等。一般情况下,对正常人的冷饮,加糖也不宜过多,否则饮后会感到口中甜腻或胃部不适。

5.清热祛暑,当数苦瓜

苦瓜为葫芦科,苦瓜属蔓性一年生植物,又称凉瓜、癞瓜、红羊、红姑娘、菩达、癞葡萄、锦荔枝等。苦瓜原产印度尼西亚,约宋代传入我国。苦瓜为纺形或长圆筒形,外皮有许多瘤状突起,嫩时呈绿色或淡绿色,后变为绿白色,成熟后为橙红色。苦瓜南方栽培较多,近几年北方也多了起来。因其有苦味,一些人不爱吃,但习惯后即觉得清脆爽1:1,别有风味。

苦瓜营养丰富,可生吃,亦可熟食。生吃需用糖拌,食之甜脆清香。熟食多作菜的配料,用苦瓜焖鱼,鱼肉不沽半点苦味。故苦瓜又有“君子菜”的美名。如不习惯苦瓜的苦味,食时可将苦瓜切开,用盐腌制片刻,然后炒食即可减轻苦味。或将苦瓜切开用水浸泡后烹饪,也可减弱苦味。

苦瓜味苦,生性寒,熟性温,无毒。生吃可清暑涤热、明目解毒,熟食能养血滋肝、润脾补肾。可治中暑、痢疾、赤眼疼痛、痈肿丹毒、恶疮等症。《本草纲目》说苦瓜“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滇南本草》说苦瓜能“泻六经实火,清暑,益气,止渴。”((泉州本草》记载:苦瓜“主治烦热消渴引饮、风热赤眼、中暑下痢。”防治中暑,可取新鲜苦瓜1个,截断去瓤,放入茶叶,封合,悬挂通风处阴干,或水煎或泡开水代茶饮,每次10~15克。苦瓜250克洗净去瓤,切成细丝,荤油爆炒,加入少许葱姜调料,佐餐用,可清热润脾,养肝明目。疮疖患者可用苦瓜1~2个,剖开去瓤后切碎,用水煎服。患湿疹、痱子可用嫩苦瓜或其鲜叶揉擦患处,或焙干后研末,以茶油敷患处。痢疾患者可将新鲜苦瓜捣烂,绞汁,再用开水冲服。取苦瓜子若干,炒熟研末,每次服6~10克,每日3次,以适量黄酒送服,10天为一疗程,可治阳痿、遗精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苦瓜含有大量奎宁,所以能清火解热。苦瓜还具有防癌作用,研究人员将苦瓜中的蛋白脂类物质提取出来注入患有淋巴癌的老鼠体内,可使老鼠的存活时间延长。科学家认为,苦瓜中的蛋白脂类物质能提高老鼠的免疫功能,有助于杀伤癌细胞。因此,他们预言苦瓜有可能成为治癌新药。我国科学家发现,苦瓜中含有类似胰岛素的物质,可降低血糖,故糖尿病患者经常食用苦瓜有一定的疗效。

食用苦瓜好处虽多,但脾胃虚寒者不宜生食,以免引起吐泻腹痛。

6.夏季养生“以热制热”

初夏时节天气转热,一些人早早打开空调享受清凉。然而实践证明:冷水浴、电风扇及空调等虽能使局部温度降低,但总体上说,体内热量难以及时散发,皮肤虽然凉爽了,心中反觉更热了。实际上“以热制热”有助于安然度过炎炎盛夏。

(1)耐热锻炼:人体的热耐受能力与热应激蛋白有关,而这种热应激蛋白合成的增加,与受热程度和受热时间有关。经常处于高温环境中,热应激蛋白的合成增加,使人体的热耐受力增强;以后再进入高温环境中,人体细胞的受损程度就会明显减轻。科学研究还揭示,获得或提高热耐受能力的最佳方法是进行耐热锻炼,即在逐渐升高的气温下进行锻炼,以达到适应更高温度环境的目的。进行耐热锻炼时虽会大汗淋漓,但过后体温反会降低,使缺氧程度减轻,体温调节功能提高,热适应能力增强,不但可增强体质和耐热能力,还可有效地防止中暑。

(2)喝热茶:冷饮只能暂时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解渴。饮用热茶,可消暑解渴、清热凉身。饮热茶后能扩张血管,促进汗腺分泌,排汗畅快,大量汗液通过皮肤表面的毛孔渗出体外而挥发,带走大量体热,能大范围降低体表温度2~3℃。此外,茶叶中的茶碱有利尿作用,排尿也能带走大量的热量。且茶水不但能刺激唾液分泌,而且能与唾液发生反应,滋润1:1腔,产生清凉感觉,而冷饮无此作用。

(3)热水洗脚: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区和五脏六腑的反射点。古人素有“睡前洗脚,胜吃补药”之说,夏季也不例外。当时虽然感觉有点热,但事后反而会带来凉意和舒适。

(4)洗热水澡:夏天洗冷水澡会使皮肤收缩,汗腺分泌停止,洗后反觉更热。而洗热水澡时,热刺激大脑温度感受器,热信息传递到体温调节中枢,再经过一系列的神经反射调节,皮肤毛细血管和毛孔迅速扩张,汗液分泌加强,从而有效地将人体深部的热量散发出去,使人感觉凉爽。

7.夏补三伏

中医养生素有“夏补三伏”之说。但酷暑盛夏之时进补会不会有“火上加油”或“虚不受补”的副作用呢?答案是否定的。

“三伏”之际,人体气血趋向体表,形成了阴气盛于外而虚于内的生理状态。汗出太多,机体就会丧失大量水分、无机盐类和维生素,加之夏季胃液分泌相对减少,人的食饮减退影响消化吸收,致使营养补气相对减少。此外,酷暑夜短,蚊虫干扰,睡眠相对不足,从而易使人体出现虚证,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只有用补法才能调整机体功能。对于阴虚者,天越热阴越虚,阴越虚则虚火越旺,此时补阴,犹如久旱遇甘霖,不会“火上加油”。对阳虚内寒者,暑热越盛,阳气越伤,体内越寒,此时进补,恰似雪中送炭,也绝不会“虚不受补”。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进补?所谓“补法”,并非单纯地进食美味佳肴或吃补药,而是综合调摄。补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主要有神补、食补、药补、精补等。

(1)顺时调神:即“神补”。首先,在盛夏时节,宜顺应自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黄帝内经》指出:“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其意是指暑天可适当晚睡,早些起床,中午适当安排1.5~2小时的午休。在清晨或傍晚时,可选择公园,河边、湖畔、庭院等空气新鲜处,进行散步、太极拳、太极剑、导引保健功法、气功锻炼,使心情舒畅,胸怀宽阔,神清气和,精力充沛,心神得养。如果条件允许,还可参加外出旅游、消夏避暑,既使人心旷神怡,又可锻炼身体。

(2)因人施膳:即“食补”,是指用不同食物补养和调整机体的偏颇。体质偏于气阴虚者,可适当选些甘寒益阴补肾之品,如龟、鳖、鸭、鹅肉做菜肴;偏于阳气虚者,可适当选用温性食品进补,如牛肉、鸡肉、羊肉等,以温中益气,填补精髓,增强体质。但由于夏季人体消化功能较弱,因此,除适当服食一些上述补品外,饮食宜清凉味淡,少食肥甘油腻厚味之品。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适当饮用一些保健消暑饮料是必要的,但切忌过度贪凉饮冷。大汗之后不可暴食冷饮,某些慢性病患者更应有所选择。例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冠心病、脑血管病患者,不宜多吃冰冻的冷饮;糖尿病患者不宜饮用含糖的冷饮,胃溃疡病不宜过饮太酸的饮料等,以免带来不良后果。

(3)辨证服药:此为“药补”。阴虚体质者,可以适当服用一些滋阴清火、生津止渴之品,如西洋参、沙参、麦冬、五味子、石斛、玉竹等,以及生脉饮、西洋参蜂王浆等中成药。阳虚者,可选用巴戟天、蛤蚧、鹿茸等助阳之品,或选用金匮肾气丸、龟龄集等中成药。气偏虚者,可选用人参、黄芪。

8.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许多上了年纪的人都有个习惯,不论冬夏,到公园晨练或游玩时,手里总会捎上个小垫子,以备休息时用。

中医有句俗话叫做“冬不坐石,夏不坐木”不无道理。“冬不坐石”是因为石头具有聚温性及传导性,在冬季十分寒冷,属阴邪,对人体有侵害。中医认为,冬季养生应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如果久坐石凳,寒凉侵入人体,会导致新陈代谢失调,尤其容易伤及肾脏。“夏不坐木”是因为夏天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质椅凳,由于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虽然表面看上去是干燥的,但经太阳一晒,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会诱发皮肤病、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损伤阳气,容易伤害脾胃功能,导致消化不良。

因此,夏日在户外乘凉的人们,尤其是老年人,应常备个薄垫子。如果没有,也不要在长椅上久坐,尤其在雨后。否则,不仅不利于血液流通,还容易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