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两岸,处处可见充满古风乡韵的吊脚楼。这种千百年前山边人家房屋的建筑结构,沿袭至今仍改变不了它的独特姿态,可能是环境所决定一,了的吧。
是稍大的镇子,沿江都搭造着一溜吊脚楼。站在船头远望上去,几百间小木楼整齐的排列着,并肩拉手挨挨挤挤;底层都是空的,斜坡上长着密密麻麻的木腿儿。象是儿童们在江边摆设了一群积木,又象是燕雀们在山下修垒了一挣柴巢,稚气而又壮观。每个阁楼外,都留有一道走廊,矮檐下,老汉们躺卧竹椅中抱着长烟袋吸,抽旱烟,轻淡的雾缕儿冉冉升起;姑娘媳妇们身倚栏杆做着手工,宛若那彩衣花裙升飘在半空中的仙女。有一条白亮的石板路,从江边一阶一阶铺上镇街去,真似细软绵长的云梯。
沿着陡峭的石板路气喘吁吁地爬到镇上,街道很狭窄,木头房子石板路面,异常清洁。街上行人虽不多,但摊铺却不少。竹竿上挂着港衫、西装、尼龙太阳帽等等花花绿绿多种多样的现代化用品,给土黄色的镇容上增添了不少缤纷醒目的色彩。小商店门面不大,货还齐全,象好烟好酒一些城市里紧俏物品这里则能随便买到,可能是消费者太少的缘故吧。大食堂没有(因为没有大房于),小饭铺到处可见,一般都供应的是棕予米酒,甜糕稀饭,麻辣豆腐酱水面之类的地方风味小吃。市场不算冷清,但从居民们陈旧的服饰和碗中的干菜杂粮来看,他们的生活还是过得很清苦,其实那一张菜色的脸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儿的人身子虽精瘦却充满活力,说话嗓门挺大象唱高腔,站在街上吵架一方比一方劲头足,快嘴利舌土腔土调根本听不清他们吼一些什么,只见脚踩石板冬冬响,手挥上下指天地,头颅一扬一?扬嘴里射出白唾沫儿,大有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桑式,这在大城市里则是少见的现象。还有一个遗憾,就是满街里找不到公共厕所,使外来的旅人十分难堪和窘迫。
又顺着石板路快速冲滑下来,途中与停船卸货的人相撞,赶紧收身躲在一侧。眼见着他们矮小的躯体,扛着一件硕大鼓胀异常沉重的麻袋,气不喘身不晃腿不颤蹬蹬蹬爬上镇去,心里赞叹不已。
又站立船头打量矮小精致的吊脚楼,忽然觉得它们的古旧简陋中其实蕴满了刚劲,蕴满了力量。它们悬身子空中,却不摇不晃十分稳健,任凭风摧雨打不倾斜变形。我又想起了吊脚楼里那些争强好胜的主人,他们生活居住的土地只有一半落在实处,但他们却始终挺直身子坚持在这里,辛勤劳作,繁衍子孙,不折不挠。
啊,美丽而古老的吊脚楼,你是山民们的杰作,又是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