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成语典故读本
29131700000038

第38章 生活认知(12)

汉武帝立即让人把李延年的妹妹带到宫中,看看她到底是不是具有绝世的美貌。等到汉武帝见到李延年之妹后,才知道她果然是世上难觅的美女,就把她留在身边,称她为李夫人。一日之间,李延年就成为皇亲国戚。

李夫人本来是个歌伎,她进宫之后,非常知足,很珍惜皇帝对她的宠爱。武帝见她既有色,又有德,对她更加怜爱。二人你怜我爱,如胶似漆。可惜李夫人进宫没过多久,便身染重病而死。

◎成语释义

形容女子的容貌特别美丽,超出常人。

◎故事出处

《汉书·外戚传下·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断章取义

春秋后期,齐国的大夫崔杼和庆封共同密谋,一起作乱,将国君齐庄公杀死,改立杵臼为君,史称齐景公。崔杼和庆封则分别担任右相和左相的职务。

庄公有两个亲信——卢蒲癸和王何。他们得知庄公遇害,觉得大事不好,就逃奔国外去了。卢蒲癸临走前嘱咐弟弟卢蒲嫳,要他想办法获得崔杼和庆封的信任,以便在适当之时奋力出击,上为国君报仇,下为百姓除害。

卢蒲嫳没有辜负哥哥的嘱托,故意表示为庆封效力,并帮助他杀死了崔杼。庆封独掌朝堂后,对卢蒲嫳非常信任。后来卢蒲嫳又想办法让哥哥回国,为庄公报仇雪恨。

卢蒲癸回国后,把要杀死庆封的事告诉了妻子庆姜。庆姜虽然与庆封有亲,但表示要大义灭亲,支持丈夫完成除害之举。结果,卢蒲癸不但将庆封杀死,还杀死了岳父庆舍以及庆氏全族。

后来,有人问卢蒲癸:“庆氏和你们卢氏都是姜姓之后,你娶庆姜为妻,不是与同宗联姻吗?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卢蒲癸笑笑说:“庆姜不因我与她同宗而避开我的求亲,我为什么要回避呢?就像常常有人截取《诗经》中的某篇某章,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一样的啊。我只要我想要的,怎么会把‘同宗’的问题放在心上!”

◎成语释义

原意是引用《诗经》中某一篇章的诗句,借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不考虑所引诗句的原意。后来常用来指不顾全文和原意,只根据自己的片面理解和需要,孤立地摘取别人的文章或言谈。章:文章中的章节、段落。

◎故事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出处译文

截取《诗经》中某篇诗的某一章节,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筋疲力尽

李纲,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是宋朝的名臣。宋徽宗时期,他考中进士,经过屡次升迁,官位一直升到太常少卿。

李纲为人正直,对国家忠心耿耿。靖康元年,金兵将京城汴京团团围住,李纲与投降派进行坚决的斗争,主张抗击金朝统治者,反对议和割地。金兵见宋朝迟迟不降,就攻打城池,李纲亲自上城督战,宋军士气大振,终于将敌人杀退了。

但是,宋徽宗后来听信了投降派的谗言,对李纲不再信任。结果,由于缺乏良将辅佐,金人终于攻破汴京,将徽宗、钦宗二位皇帝掳走。

后来,徽宗之子康王即位,史称宋高宗。高宗登基之后,颇有兴国之志,封李纲为宰相,准备与金人血战到底。可是,高宗身边小人太多,所以李纲只做了七十天的宰相,就被高宗罢了官。

在投降派的教唆下,宋高宗不再信任李纲。然而,李纲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屡次上书,陈述抗金大计。虽然宋高宗对李纲的意见理也不理,但李纲毫不气馁,没有放弃劝谏高宗的希望。金人听说李纲的事迹,都敬佩他的为人。

李纲曾写下《病牛》一诗: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诗的大意是:牛为主人辛苦耕耘千百亩田地,使主人粮谷满仓,却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到了这时,又有谁对牛表示哀怜呢?其实,它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想让老百姓都能吃上饱饭。如果达到这个目的,哪怕累得爬不起来,它的内心也是甜甜的。

实际上,作者创作此诗是采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积极向上的心情。

◎成语释义

形容极度疲乏,一点力气都没有。疲:疲惫。尽:竭。

◎故事出处

宋代李纲《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出处译文

牛辛苦耕耘千百亩田地,使主人粮谷满仓,却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到了这时,又有谁对牛表示哀怜呢?

寄人篱下

南北朝时期,有个名叫张融的读书人,性格非常怪僻,举止奇特。此人生得五短身材,面貌丑陋,可是精神很足,走起路来昂首挺胸,好像一切都不放在心上。

大臣萧道成非常赏识张融,觉得他才学出众,品格清隽。后来,两个人越聊越投机,就不顾身份差异,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后来,萧道成推翻南朝宋政权,建立了南齐。他虽然当了皇帝,仍然忘不了自己的朋友,经常和张融讨论艺术方面的问题。

有一天,萧道成和张融讨论书法。萧道成对张融说:“你的书法当然很有骨力,却明显缺少二王(指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法度。”

张融非常不满意这个评价,于是不服气地说:“陛下,人们都说我缺少二王的法度,可是也该想一想,二王的字体里也缺乏臣的法度。”

张融主张写文章要有一定的独创性,要能够体现自己的风格。他在一篇文章的序言中写道:“既然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写起文章来就应当像孔子删编《诗》《书》,制定礼乐那样,将自己的创造性发挥出来,不要一味模仿他人,像鸟雀那样寄居在人家的篱笆下。”

◎成语释义

寄居在人家的篱笆下面。原指写文章一味因袭,不能自成格调。现在用来比喻依附别人、不能自立的处境。寄:依附,依靠。篱:篱笆。

◎故事出处

《南齐书·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出处译文

男子汉大丈夫,写起文章来就应当像孔子删编《诗》《书》,制定礼乐那样,将自己的创造性发挥出来,不要一味模仿他人,像鸟雀那样寄居在人家的篱笆下。

摩肩接踵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大贤晏子,曾经担任齐国的相国,权势很大,齐国国君也很信任他。但他长相平平,个子非常矮。有一次,他奉了国君的旨意出使楚国。楚王听说他身材不高,就让人在城门边上挖了一个小洞,欲使晏子从那里进入,想借机侮辱他。

晏子对楚王的用意当然心知肚明,但他故意装出一副惊讶的样子说:“哎呀!我今天莫非来到狗国了吗?只有狗国才不把城门打开,而专门走狗洞哩!”楚王听了这话,觉得本国失了面子,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的国家是“狗国”,只得为晏子打开城门,任凭晏子大摇大摆地从城门通过。

晏子进入楚王的王宫,拜见楚王。楚王见一计不成,又生二计,还想继续对身材矮小的晏子进行侮辱,便故意问道:“你们齐国是不是没有人了,才派你到我国出使?你的个子实在太矮了呀!”说着,楚王及左右哧哧地笑了起来。

晏子不甘示弱,出言反讥道:“我们齐国的都城临淄,街道有上百条,人家有上万户,人们一齐张开衣袖就能将太阳遮住,一挥汗就像天上下起了雨,街上的行人肩擦着肩,脚跟碰着脚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

楚王听了轻蔑地说:“既然如此,齐国为什么不派一个比你强的人来呢?”

晏子说道:“大王可能不知道我国的情况。我国国君曾制定了一条规矩,那就是贤良的臣子出使有贤明君主的国家,无能的臣子只能到无能之君的国家去走一番。我这个人,不但相貌平平无奇,而且才能不高,只好到您这儿跟您谈论一番啰。”

楚王本想卖弄小聪明,戏耍晏子一番,没想到竟然自取其辱,虽然心中很生气,却无可奈何。他虽受了气,还得装出笑脸,隆重地接待晏子一行。

◎成语释义

肩擦着肩,脚跟碰着脚跟。常用来形容人非常多,特别拥挤。摩:擦。踵:脚后跟。有时也作“踵接肩摩”“肩摩踵接”或“肩比踵接”。

◎故事出处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出处译文

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跟碰着脚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

叹为观止

春秋时期,吴国的国君寿梦得了一场重病。他预感到自己可能命不久矣,就召集诸樊、余祭、余味、季札四个儿子到病床前,嘱咐身后的事情。

寿梦知道自己的第四个儿子季札是个特别贤明之人,于是提出让他继承王位,治理吴国。可是,季札认为自己年纪小,理应退居臣位,让大哥来当国君。可是寿梦还是觉得不让季札当王不行,就传下一道遗诏,要求四个儿子依次继承王位,最终仍由季札为君。

寿梦死后,诸樊做了国君,十三年后他离开尘世,由余祭即位。余祭被人暗杀后,余味又做了国君。他也感到季札是难得的大贤,就拜他为相国,执掌朝政。季札担任相国后,主张停止战争、安抚百姓,与齐、晋等中原国家和好。余味觉得他的主张很好,就命他出使齐、晋等国,建立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