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除疾病的洞穴:印度尼西亚西比路岛上有一个能健身治病的洞穴。关节疼痛或神经衰弱者只要在这里穴居十天半月,疾病便不治而愈。岛民利用这个洞穴开了一家医院,内设40多张病床。它已经使7000多名国内外关节炎或失眠症患者恢复了健康。
喷云吐雾的洞穴:在委内瑞拉古艾纳郊外,有一个洞穴每天上午11时开始喷云吐雾,每次2小时,喷的次数、时间和数量都很有规律,年年如此。
气象洞:在湖南省辰溪县仙人湾乡境内的沅水边上,有一人称“波罗洞”的洞穴。每逢久晴变雨或久雨变晴的前夕,便可发现从洞边的水里翻出脚盆大的水泡,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随后即可听到“扑哧扑哧”的响声。
变形洞:尼加拉瓜的丘科米尔镇,有一个直径3.45米的洞穴。这个洞的洞口上午呈椭圆形,下午则变成不规则的长方形;深夜又变为正方形,次日凌晨又还原成椭圆形。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火龙洞:新疆伊宁市北的白云山上有17座火龙洞。这些洞内的温度各不相同,有的洞中温度达50℃,只要你一到洞口,就会感到热气逼人。而在另一个洞穴,却温暖如春,温度通常保持在23℃左右。有一个洞里的温度竟达100℃,当地居民常利用洞中的热气来烤煮食物。
冰洞:奥地利有着数量众多的冰洞,这里的冰洞长年坚冰不化,蔚为奇观。尤其以萨尔茨堡的“巨冰世界”最为著名。
■ 南极的暖水湖
南极素有“冰雪大陆”之称,但是,在南极维多利亚冰原附近的平谷地区却终年不降雪,更无冰川,而且在平谷底部还有一个暖水湖——范达湖。在686米深的湖底部,水温高达27℃。探险家发现,在南极类似这样的湖泊有20多个,它们不仅终年不冻,而且湖水温暖。
科学家研究发现,南极湖泊有三种类型:一是湖面冰冻,冰下是液态水;另一类是湖面季节性冰冻,夏季湖面解冻,液态水露出湖面;还有一类是湖面水不冻的湖泊,上面讲的范达湖就属于此类。尽管湖表面有冰层,但随着温度的增加,湖水温度迅速提高,直到湖底水温接近27℃。
为什么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还有暖水湖呢?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范达湖湖水可能是被太阳晒热的。因为范达湖湖水清澈,湖面冰层没有积雪,太阳的短波辐射可以穿过冰层和水层,到达湖底,暖热了水温。同时湖面冰层又能像棉被那样挡住湖水热量的散发,所以湖底的水可以保持这样高的温度。
另一种观点认为,可能有一股来自地壳的岩浆流烤热了湖底的岩层,提高了湖底水的温度。
第三种观点认为范达湖的温水是受海底温泉加热而成的;第四种观点认为可能湖里存在某种特殊化学物质在反应生热。
虽然说法众多,但遗憾的是,每一种观点至今都还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在世界极寒的冰原中,暖水湖的成因还是一个谜。
■ 听命湖呼风唤雨的秘密
在我国云南的怒江洲,有一个能呼风唤雨的湖泊——听命湖。只要有人在听命湖边大声喊几声,湖上就会下雨,而且屡试不爽。
为什么声音能导致听命湖的上空下雨呢?
这是因为,声源体发出声音会引起四周空气振荡,那种振荡方式就是声波。声波可以引起空气的扰动,从而产生气流的碰撞。在听命湖,人们发出的声音就起到了扰动相对稳定的空气,从而使湖面产生上升气流,进而使云层加速运动的促发作用。
再加上由于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山区,这里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它的环境清洁、单纯,保持着一种脆弱的平衡,局部气象一直保持在一种不稳定的、处在下雨与不下雨的临界状态,容易受到声波扰动影响,而其他地方并不是处于这种状态。
听命湖的下雨就是这个道理。由于水汽饱和,周围群山环绕,环境单纯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它就保持稳定状态。一旦受到影响,就会发生变化。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达到质变。
因而人们在湖边大喊的声音,就能够影响到气流的变化,从而形成阵性降雨。由于听命湖坐落在大山深处,四周都是高山,这样的环境能起到汇聚声音的效果。在群山环绕之中,人们的呼喊声被山峦放大了,达到了一定的强度,从而扰动空气,使听命湖上的空气流碰撞,产生雨滴。这就是听命湖呼风唤雨的秘密。
■ 神秘的抚仙湖
抚仙湖位于云南澄江县城南面,形状像一个葫芦,面积212平方千米,是我国名列第二的深水湖泊,最深处达155米,容水量为滇池的127倍。抚仙湖的形成,大约起始于地质年代第三纪末。历史上水位无具体记载,但上升和下降幅度不大。
《澄江府志》曾记载过抚仙湖中有“海马”。据当地人讲,他们也发现过如马一样大的东西,浑身白色,在湖岸上晒太阳,在水面上行走如飞。根据史料记载和现代人们所见,抚仙湖中确实有这种动物,但究竟是什么动物?目前还是一个谜。
据传,在抚仙湖中淹死的人身体不但不腐、不上浮,而且在水中也是直立状态。1980年,渔民在湖中捞起一具尸体,据有关专家分析,这具尸体在冰冷的深水中年代久远,既没腐烂,也没有被鱼虾吃掉,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以致形成了一层白色的硬壳。
尸体距今有多少年了?那层白色的硬壳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也是一个谜。
更神奇的则是湖底发现的古城。
1992年5月2日,潜水爱好者耿卫在湖底发现了大量的石板、石墙、石柱,很整齐地排列在一起,这些石头好像是人工雕琢而成,整个水下建筑群约有七八百平方米。此外,从录像中还可以看出湖底有三角形的石体、陶片等。
有人认为这是座古城,或者就是神秘消失的俞元古城。史料上最早记载的俞元县是在公元前106年。从历史的考证来看,抚仙湖现在的水位与原来差不多,汉朝时有过灾害,元朝时有过地震,但一直未予记载。但是一座城的规模难道只有七八百平方米大?
此外,有人说这是古时抚仙湖附近的村落;有人推测是古码头;有人认为是宗教祭坛;还有人推测是旧石器时代的建筑物。
众说纷纭,到底耿卫的水下发现是什么?人们只好再等将来的发现了。
■ 贝加尔湖之谜
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虽然只是世界第7大湖,却有着地表最大的淡水容量,面积3.15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730米。
在这里,目前已发现有1550种动物和1085种植物,其中至少有1000种以上为本地所独有。有些生物极为珍贵,只在几万年甚至几亿年前的古老地层里才有与其类似的化石。还有不少的生物,要到相隔甚远的热带或亚热带的个别地方,才能发现它们的同种或近亲。
例如,有种藓虫类动物,它的近亲却生活在印度的湖泊里;还有种长臂虾,只在北美洲的湖泊里才有它的同种。
然而,最让科学家感兴趣并且迷惑不解的是,贝加尔湖中生活着许多地地道道的海洋生物,如海豹、鲨鱼、海螺、奥木尔鱼等。世界上的淡水湖中,只有贝加尔湖湖底长着浓密的“丛林”——海绵,海绵中还生长着外形奇特的龙虾。
可是贝加尔湖的湖水一点也不咸,为什么会生活着如此众多的“海洋生物”呢?
最初,一些科学家认为,地质史上的贝加尔湖是和大海相连的,海洋生物是从古代的海洋进入贝加尔湖的。由于地壳变动,贝加尔湖成了内陆湖泊,同时,随着雨水、河水的不断注入,咸水变淡,现在的“海洋生物”就是这种情况下遗留下来的。
但从贝加尔湖底取上来的岩芯样品中,没有发现任何中生代的沉积层,只有新生代的沉积岩层。其他一些材料也证明,贝加尔湖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陆地,贝加尔湖也是地壳断裂活动中形成的断层湖,从而否定了湖中“海洋生物”是海退遗留的说法。
那么,湖中的“海洋生物”到底从何而来呢?它们又是怎样进入湖中的呢?
■ 搬家的罗布泊
翻开不同年代的新疆地图,你会发现,罗布泊在不同的位置上,好像罗布泊在不停地搬家。这个问题最先由瑞典科学家菲丁发现。1896年,他来中国考察古代丝绸之路,发现楼兰附近的罗布泊不见了。
他找来很多资料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地图上所标注的罗布泊的位置不一样,根据这些资料都没找到罗布泊。后来,菲丁根据20年前一个叫布尔瓦泽尔斯奇的人发现的位置找到了罗布泊。菲丁这才明白,罗布泊自古以来,曾经多次搬家。
罗布泊为什么会搬家呢?
原来,罗布泊是一个内陆湖,在塔里木盆地的东部。2500年前罗布泊地区地壳缓慢下降,形成一个凹陷,塔里木河流经这里,就成了集水中心,形成了罗布泊。
因为供水的塔里木河是沙漠河流,河道很不稳定。在洪水期间,带来大量泥沙,淤积在湖底,湖底上升,湖水溢出,河水带着湖水改道,又在别的地方形成湖区。
另外,罗布泊的水很浅,最深的地方才1米深,很容易被大风带来的沙土填满,等洪水过后集聚在别处,原地的水就消失了。第二年,河水又从别的地方来了,于是,新的罗布泊又形成了。这样,罗布泊就在不停地搬家了。
■ 能煮熟鸡蛋的沸湖
在加勒比海多米尼加岛火山区的山谷中,有一个湖,面积并不大,长约90米,宽约60米,奇的是湖面上热气腾腾,湖水翻滚,像一锅煮开了的水。这里的水温确实很高,如果你将生的食物放入湖中,不大一会,它们就会被煮熟。
旅游者到了这里,经常会利用湖水煮点儿鸡蛋吃,以补充一下体力。有时,湖水还会干涸,深邃的湖底露出一个大洞。突然间,洞内喷涌出一股水柱,伴随着轰鸣声,喷射到空中几米高处,场面极为壮观。
其实,沸湖是一座巨大的间歇性喷泉。
■ 两种味道的湖
印度斋浦尔邦有一个面积大约200平方千米的藏巴湖。一年之中,该湖的湖水时而甜、时而咸。
每年从10月到第二年5月的8个月中间,该湖含有极浓的盐分,湖水因此是咸的。从6月到9月的4个月中间,这个地方恰是雨季,大量的雨水在这个地区造成湖水泛滥,这时,盐分会莫名其妙地完全消失,湖中的水带有甜味。雨季一过,藏巴湖又恢复了高盐分,变成了咸水湖。
无独有偶,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北部的努沃克湖,却是上淡下咸,界线分明。在两层水中生活着截然不同的动植物。
此外,在哈萨克斯坦的乌拉尔,还有一个奇异的湖——甜湖。湖水略带甜味,还有些像肥皂水,当地的妇女都爱在湖里洗衣服,无须洗衣剂,仅用湖水就能洗掉衣服上的污迹。据说湖水还能治疗风湿病。
原来,这里的湖水是碱性的,含有苏打和氯化钠等成分,而苏打是略带甜味的。由于这两种化合物按一定比例自然地混合在一起,才使湖水这样的奇异。
■ 呈现五彩的湖
在西藏北部的小平原上有一个闪着红、黄、白、绿、蓝五种颜色的五彩湖。因为湖水呈现五彩,所以显得非常神秘。
为什么这里的湖水会呈现五种颜色呢?
这是因为,在很久以前,青藏高原是大海的一部分,随着地壳的运动,海底成了陆地,五彩湖所在的地方因为地势低洼,形成了湖泊。由于当时青藏高原的气候湿热,因而形成红土,湖水被红土映照成红色。
后来,湖周边的黄色的泥土随着北风吹到这里,沉积在湖岸的红土之上,一部分湖水在黄土的映照下,呈现黄色。
随着青藏高原的继续上升,气候变干,湖岸边又形成了白色的石膏层,湖水在石膏层的映照下又显出白色。而在湖水较深的地方,由于对阳光的散射作用,又呈现绿色和蓝色。加上前面的红、黄、白三色,就形成了美丽而富有神秘气息的五彩湖。
■ 奇特的三色湖
三色湖是印度尼西亚一个闻名遐迩的旅游胜景。它位于印尼佛罗勒斯岛上的克利穆图火山山顶,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林木葱茏,繁花似锦。
此湖是由三个不同颜色的火山湖所组成,它们彼此相邻而湖水颜色各异。其中较大的一个火山湖,湖水呈鲜红色;与它相邻的一个火山湖,湖水呈乳白色;还有一个湖的湖水呈蓝色。
每当中午时分,这三个湖的湖面上轻雾缭绕,似笼罩着层层薄纱,格外迷人。一到下午,整个湖面却是乌云密布,加上从三色湖随风吹来阵阵刺鼻的硫黄气味,令人感到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据记载,这三个颜色各异的湖水是由于很久以前克利穆图火山爆发而形成的。呈鲜红色的湖水中含有铁矿物质,呈浅蓝色和乳白色的湖水中含有丰富的硫黄。
此外,在澳大利亚南部有一个湖泊,一年中会出现灰、蓝、黑三种颜色。这是由于湖中含有大量的碳化钙,并随季节变化上下浮沉而引起了湖水的变色。
■ 水分五层的湖
俄罗斯的巴伦支海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小岛,岛上有一个奇特的湖。湖中水分为五层,且层次分明,就像鸡尾酒那样清晰分层。各层水具有自己独特的水质、水色和生物群,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湖中世界。
湖的最上层是淡水层,淡水层下是咸淡混合水层,第三层是咸水层。水色最美丽的是第四层,水色娇红,宛如新鲜的樱桃汁液。第五层是由湖中各种生物的尸体残骸混合泥土而成,这一层常产生剧毒的硫化氢气体。
■ 越旱越涨的印天池
广西扶绥县与上思县交界的群山峻岭中,有一座海拔500多米的山峰,印天池就位于这个山峰上边,它是一个似火山口的圆形水潭。
印天池不太大,水面面积只有10亩左右,池边水清澄澈,池中水色深蓝,深不见底。
印天池与其他水池不同的是,每当雨季到来时,池里水位就下降,雨量越多,水位下降就越低。而当旱季来到时,池里水位就往上涨,天越旱,水位上涨越高,甚至溢出池口。这真称得上是一个怪池,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目前还无法得知。
■ 神秘的哈纳斯湖
哈纳斯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纳斯,蒙古语意思是“美丽而神秘的地方”。由于这里地形复杂,道路险阻,气候多变,从古到今很少有人前往,哈纳斯和它的名字一样,成为一个神秘的地方。
最为神秘的可能是保护区内的哈纳斯湖。该湖位于额尔齐斯河水量最大的支流布尔津河上游——哈纳斯河的中段,属北冰洋水系。
哈纳斯湖湖面海拔1374米,面积37.7平方千米,比天山的天池大10倍左右。这里环境幽静,白云缭绕,空气十分清新,俨然是一个美妙而神奇的人间仙境。
特别令人感到迷惑不解的是,湖水的颜色会随天气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湖水呈现绿色;云彩遮蔽太阳时,显现天蓝色;天气阴沉时,为灰绿色;黑云滚滚时又泛出浅红色。
如果在夏天,天气晴好,湖水常常呈现略带蓝绿的乳白色。乳白色的形成与高山上的冰川有密切关系。夏季温度高,使冰川融化,水流夹带着大量乳白色粉状冰碛风化物进入湖泊,从而使湖水呈现出乳白色。
总之,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哈纳斯湖湖水颜色也在变化,真是一个奇妙的“变色湖”。
■ “魔湖”艾耳湖
艾耳湖位于澳大利亚腹地,这个湖大约每10年才有一次湖水。大自然在这里演出了一个“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