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夜间重游灵隐寺,只见寺内月光皎洁,松竹与泉石互映,树影婆娑,但觉秋气逼人。宋之问微有寒意,心有所触,又吟一句:
岭边树色含风冷;
谁知,任他如何苦苦思索,总是难得有合适的下联。宋之问双眉不展,在寺内踱来踱去。此番情景,又被一旁打坐的老僧看到了。
老僧对宋之问说:“我替你再对下联如何?”接着吟道:
石上泉声带雨秋。
宋之问大喜,一把抓住老僧的手,请僧告之法号,两人一见如故,彻夜长谈。原来这位老僧就是隐居在这里的“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
触景生情续绝联
清末,有位姓张的秀才有一次到江苏省泰县一处叫“白米”的小镇,恰好天已过午,只见一户人家有一只长满白羽毛的雄鸡,正在引颈啼鸣。
张秀才见此情景,顿时兴起,随口吟出一句上联:
白米白鸡啼白昼;
此上联连续用了三个“白”字,欲续下联,却搜肠刮肚,苦苦思索,怎么也对不出来,一时成了绝对。
事隔几年,张秀才出门路过一个叫“黄村”的地方。时已傍晚,一只大黄狗正在村头对着不速之客——张秀才汪汪大叫。才思敏捷的张秀才触景生情,终于续出了下联:
黄村黄狗吠黄昏。
撰联封秀才
乾隆下江南来到一个小镇上,家家户户门上的春联还依然如新。乾隆看见有些春联写得甚是巧妙,便一路审评观看。忽然,他看见一户人家的春联写着:
数一数二门第;
惊天动地人家。
横批:先斩后奏。
乾隆心中感到奇怪,对联口气之大,屋却是破旧茅庐。再三打听,原来是寻常人家。乾隆心中恼怒,便找了写那户人家春联的人来问。
来人却是个十多岁的小孩,乾隆又气又笑,质问那小孩。那小孩道:“我的父亲卖烧饼的,不是一个两个地数给人家吗?我二叔是卖鞭炮的,一响不是惊天动地吗?我三叔是杀猪的,杀猪后还要吹气敲打,不是先斩后奏(揍)吗?”
乾隆一听,笑道:“果然说得有理,我封你做秀才,还赏你五百两银子作读书之用。”
膏药不可吃
有这样一副对联:
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
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
A即C,B也是C,但是A+B就不一样了。语言的运用也应注意概念的这种变化关系。正是利用这种关系,创造了上面这副奇联。
济公续联
相传,济公年幼时,父母就已为他订了一门亲事,可他对婚姻十分淡漠,小小年纪竟喜欢上了佛事。
济公出家之后,这位姑娘坚守贞节,坚决不嫁给别人。谁知家运不济,正当她青春妙龄之际,公婆相继去世,被生活所迫,只得寄居于舅老爷家中。
济公一去不回头,众亲友出于关心,都来劝说姑娘,不要久守闺房,把青春耽搁了,应重新择婿,另觅前途。姑娘找不出理由来谢绝亲友们的劝告,便对众人说:“我已拟好一个上联,现写好抄在屋外墙上,有对出下联者,我就嫁给他!”上联是:
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上联贴出后,远近轰动,很多读书人纷纷赶来对句,但没有一个能对出来的。
此后不久,济公因事返乡,听说姑娘求对,便来到贴联的地方,取过笔墨,对出了下联:
远避迷途退还莲迳返逍遥。
舅老爷家人见到下联,立即抄下,迅速跨入门内,送给姑娘。姑娘一看,惊喜交加,吩咐道:“快叫他进来见我!”家人出去寻找时,济公早已转身走了。
此上联全是宝盖头的字,下联全是走之旁的字。上联的意思是说:寄居别家,坚守贫寒、节操,不免有空虚、寂寞之感;下联的大意是说:远避世俗,走向佛门,达到逍遥的境界。
骑马挥鞭妙喻联
在高原牧场生活的一些人,根据牧场环境与实物的特点,撰写了一副奇特的对联,曰:
骑M马,挥L鞭,放开O口唱春色;
过H桥,走S路,登上T台迎未来。
“M”犹似马背之鞍,“L”像赶马之鞭,“O”若张开之口,“H”似横架之桥,“S”似弯曲之路,“T”如高起之台。比喻新奇形象,英语字母与汉字交辉,雅趣皆有。
巧对谜联
一天,纪晓岚儿时的友人来探访他,纪晓岚十分开心,和他倾谈到深夜。
第二天,纪晓岚便带朋友出外游玩。但见湖光山色,渔民都优游地捕鱼,纪晓岚不禁叹道:“官场险恶,怎及渔家之乐。”
友人见纪晓岚情绪低落,便道:“我有一上联,是个谜语,打一动物,请你来对吧。”
说完吟道:
卧也坐,行也坐,立也坐,坐也坐;
这一招果然有效,纪晓岚立时忘了烦恼,专心猜谜。走了一会儿,忽地一条小蛇游进草丛之中。纪晓岚笑道:“有了!”于是随口对道:
坐也卧,行也卧,立也卧,卧也卧。
纪晓岚还说:“横批——我吃你。你的是青蛙,我的是蛇。”
徐五自题联
曹石仓先生辞掉官职回到故乡,有一天闲来无事在街上闲逛,看见一间陋屋,柴门不正,柱子上写着一个桃符:
问如何过日;
但即此是天。
于是,曹先生便问这间屋子的主人是谁,别人告诉他说,主人是屠者徐五。曹先生走到厅里,又看见两联,一云:
仗义半从屠狗辈;
负心多是读书人。
一云:
金欲两千酬漂母;
鞭须六百挞平王。
写得如此之好,曹先生都感到悚然。相传徐五还有一联云:
鼠因粮绝潜踪去;
犬为家贫放胆眠。
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则天称帝后,喜好听臣民对她的歌功颂德之辞,可不好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她朝思暮想,终于想出了“出题对答”的计策。
一日,武则天在金銮殿召集翰林院诸学士,出题令诸人对答,她的上题是:
玉女河边敲叽棒,叽棒叽棒叽叽棒;
学士们虽绞尽脑汁,也未能找出合适的对题。沉默了一阵,有个惯于献媚的学士,似乎明白了武则天的心思,忽地吟道:
金銮殿上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则天听后,笑逐颜开,大加赞扬。从此,“万万岁”一词便传播开来。
万岁本是祝颂欢呼之词,本无等级高低之分。秦汉以后,万岁限于臣对君王的拜恩庆贺,也用做对皇帝的称呼,词义的范围由此缩小不少。
白居易易联
白居易被贬到忠州做刺史时,心情苦闷,常到东城苏家小店喝酒。这家店有一种酒,用城门东的甘甜井水同祖传老窖酒“麦曲”酿成,叫透瓶香。此酒喝完半日才发作,为了防止客人醉倒,老板只用一两的酒杯卖酒。
白居易初来这家酒店,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杯中酒常满;
店里客常新。
横批:透瓶香
白居易立即向掌柜道:“掌柜,来半斤透瓶香尝尝。”
掌柜摇手道:“客官,本店规矩,只卖一两,多了不卖,因一两便醉。”
白居易道:“管它厉害,我今日一醉方休。”
掌柜原是执意不卖,但禁不住白居易苦苦相求,只好打了二两给他。白居易喝了一口,只觉香醇可口,好不痛快,连忙提笔写了一副对联:
杯中酒不满;
店里客不依。
不料此对却令掌柜十分麻烦,因客人以为掌柜卖酒不满。白居易闻言笑着说:“这个好办,加几个字就行了。”便提笔将对联改成:
杯中酒不满,哪能过瘾;
店里客不依,一醉方休。
从此,酒店的生意更加兴旺起来。
谐音联
郑板桥退隐后,以卖字画为生,他的好友李啸村时常来探望他。一年冬天,瑞雪纷飞,郑板桥信步来到李啸村家门前。二人欢聚畅饮,并想赋诗作纪念。
李啸村便叫他家的牧童磨墨,那牧童一不小心将墨溅得满手都是,郑板桥乘势笑道:
牧童磨墨,墨溅牧童一脉墨;
李啸村文思不及郑板桥敏捷,正低头苦思之际,忽见丫鬟正在添加煤炭,正好有了下联:
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郑板桥赞道:“对得好。”
李啸村心里也想难一难郑板桥,沉吟一会,说道:“我也有一上联请对。”于是吟道:
童子打桐子,桐子正落,童子正乐;
郑板桥应声道:
麻姑吃蘑菇,蘑菇真鲜,麻姑真仙。
李啸村不禁佩服郑板桥的文思敏捷。
巧改新婚联
从前,某地有一小镇,临街房铺,南杂百货,酒肆茶楼,一应俱全。镇中有一旅社,高大雅致,气派非凡,厅堂正面墙上挂有一副对联。凡来投宿者,只要一看到对联,就别无选择地住下来了。因此,旅客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红火。
这副对联是这样写的:
日之夕矣君何往?
鸡既鸣兮我不留。
上联的意思是,太阳要落山了,提醒大家,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你不住在我这儿,还想住到哪里去呢?下联是告诉大家,明朝只要鸡一报晓,就去留自便了。
一天傍晚,有一教书先生来店投宿,进门看到这副对联,连声称妙。一会儿,有一村夫拿着一副空白红联,找到店主,说是朋友今晚结婚,请他去喝喜酒,想在店中找一位识文墨的先生写副婚联,以示庆贺。
店主沉思一会儿,指着教书先生说,就请他写吧。先生也不推辞,一边研墨铺纸,一边凝视着墙上那副对联。突然,他灵机一动,留头去尾,大笔一挥,一副新婚联就浑然天成了。联曰:
日之夕矣君何?
鸡既鸣兮我不!
战争对联
民国初期,军阀割据,连年战争不断,人民深受其害,某君撰联予以控诉: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悲悲惨惨凄凄。
这一通过双音节重叠的形式表达的对联,将军阀混战的局面和由混战带给劳苦大众的灾难,描写得入木三分。
萝卜对
从前有一位东家为人刻薄,待教书先生的饮食,每餐只供一味萝卜作为下饭菜。先生内心不满,却又不好明说。
一天,东家说要请先生吃饭,想借此考考儿子的功课。先生事先告诉学生说:“令尊席前如果让你对对联,你看我的筷子夹何物,就以何物对之。”学生答应了。
次日,东家设下酒席,让先生坐了上座,学生坐在先生下首。
东家说:“先生连日操劳,想必学生的功课一定大有长进。”
先生说:“如果对个对联,还是可以的。”
东家说:“那好,我就出两个字让学生对一对:核桃。”
学生心里记住先生先前说的,望着先生,只见先生拿筷子夹萝卜,就对道:“萝卜。”
东家说:“不好。”又出两字说:“绸缎。”
先生还是用筷子夹萝卜,学生对道:“萝卜。”
东家说:“绸缎如何对萝卜?”
先生答道:“萝是丝罗之罗,卜乃布匹之帛,未尝不可?”
东家抬头看见隔壁东岳庙上的钟,于是再出两字说:“鼓钟。”
先生还是用筷子夹萝卜,学生又对:“萝卜。”
东家说:“这更不通了。”
先生说:“萝乃锣鼓之锣,卜乃铙钹之钹,无甚不可?”
东家说:“勉强之至。”再出二字说:“岳飞。”
先生又夹萝卜,学生仍对:“萝卜。”
东家说:“这差得更远了。”
先生说:“岳飞是忠臣,萝卜乃孝子,对得甚为工整。”
东家很是恼怒,嗔道:“先生为何总是以萝卜让学生对?”
先生也发作道:“你给我每顿吃萝卜,好不容易今天请客,仍是吃萝卜,我眼睛看的是萝卜,肚里装的是萝卜,怎能不教你的儿子对萝卜?”
先生辞行
有一个私塾先生在一个有钱人家教书。一天,他给学生出了一副对联:
细细柳条拂牛背;
学生对的是:
弯弯枣棍捅狗牙。
私塾先生皱起眉头。“弯弯枣棍捅狗牙”,这不是叫花子干的吗?他找到东家说:“我不教你儿子了。”
东家很纳闷:“咋好好的就不教了?”
先生叹了口气道:“你的儿子志向太低,终究没有多大出息。”
东家问:“如何见得呢?”
先生便把对对子的事说了一遍。东家听了笑着说:“先生仅凭这一点,就断定我儿子胸无大志?其实你出的对联也并不高啊!‘细细柳条拂牛背’,也不过是放牛郎所为呀!”
先生说:“好,把你的儿子找来,当着你的面我出个高的让他对对。”
于是叫来了学生,先生又出了一个上联:
圣天子坐早朝,列两边文文武武;
学生想了想,对出下联:
穷乞丐跪大街,叫一声奶奶爷爷。
先生向东家说:“你看如何?”
少伏生八岁
北宋梁灏年轻时屡试不中,终于在82岁高龄时中了状元。他万分感慨,以激动的心情撰写了一副对联:
白首穷经,少伏生八岁;
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这副对联道出了多么悲凉又多么自豪之情!自比辅佐周文王的姜尚(太公)虽大两岁,但比传《尚书》的伏生成名还年轻八岁。
穷人的另类春联
通常春联都是充满喜庆和吉祥的,不过也并非全部如此。对联史上,也有另类春联。一副清代佚名题于云南某地村口社庙的春联就比较另类,让人玩味:
咦,哪里放炮?
哦,他们过年!
这是一副形式比较特别的对联,上、下联像两个人在互相对答,讲过年的事儿。过年本来是全民的节日,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可是从这副对联里,隐约感到下层的劳苦大众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他们无法真正过年,只能听一听别人过年的炮声而已。
古时还有一位穷书生的春联,似乎就表达得更加凄惨了:
人穷双月少;
衣破半风多。
既然是书生,即使穷困潦倒,也是要咬文嚼字一番的。双月,“朋”也,“双月少”,就是朋友少;“风”繁体写做“風”,半风即“虱”字。“半风多”就是虱子多。
由于衣服破烂不堪,以致虱子大量繁殖。
书法家智补门联
东晋时有一位书法家,一年腊月由山东移居浙江绍兴。因为春节将至,他挥笔写了一副春联: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不料,刚贴出去就被人悄悄揭走了。他于是另写了一副:
莺啼北里,
燕语南邻。
贴出后又被人“盗”走。春节就要到了,门口连副对联也存不住,书法家的妻子很着急,但又想不出好办法。
书法家经过一番沉思之后,嬉笑着取笔又写了一联。写好后,他让儿子把对联拦腰剪断,上下联都只贴上半截: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这两纸半联贴出后,见到的人无不惊愕。因为话不吉利,自然没有人再来揭了。到初一黎明时,书法家亲手将春联的后半截贴在下面,那对联便成了: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邻居及过路的人见了,无不称妙。
囚 联
明朝武宗年间,朱宸濠凭着心计和手段做了宁王,但他野心不绝,暗中招兵买马,图谋王位。
一书生识破了他的野心,正想告发时,却被他拿下囚禁在后花园的囚笼中。一日,宁王来到后花园视察荷塘工程,见到工人正在挖泥放水,一时兴起道:
地中取土,加水以成池;
宁王说后,等了老半天,随行的人却对不出下联。他感到十分扫兴,这时书生却诵道:
囚内出人,进王而得国。
宁王听后觉得是大吉大利,立将书生放了。当他定下心来,却发现囚内的人放了,代之而进囚的是王,岂不是我也进囚笼吗?还做什么皇帝?命人立即去追,却已找不到那书生了。后来宁王谋反不成,真的进了囚笼。
徐文长的绝联
徐文长性格狂放不羁,被看成是不可理喻的怪人。他曾写过这么一副对联:
几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南腔北调人。
这副对联很有个性,简直是对他活生生的写照:放浪形骸,愤世嫉俗。“东倒西歪”与“南腔北调”,成语相对,幽默且工绝。
徐文长还有一副怪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上下联字字雷同,完全一样,但上下联又不一样。上联说:年轻时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正是好好读书的时候,却不爱好读书;下联的意思是:到老了,想读点书,却耳聋眼花,体力不支,不能好好读书了。对联形式如此奇特,内容却如此深刻。
郑板桥六十自寿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因赈救饥民冒犯大吏而被罢官。60岁时,自己给自己写了一副寿联,从中可看出郑板桥的个性和生活状况: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嘲知府
明朝正德年间,吉安知府武文定因平定朱宸濠之乱而立下大功,官拜兵部尚书。一年他到野外游乐,此时景色美不胜收,心中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