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物理多大点事
29136600000071

第71章 很有“力学头脑”的竹子

在沙漠里生长着一种非常坚硬的植物,名叫梭梭树,据说它的树干用斧头也不易砍断。然而,科学家却并没有将“植物界的钢铁”这顶桂冠授予它,而是奉献给了“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子,这是什么道理呢?

据近代力学家的测定,竹材的收缩量很小,而弹性和韧性却很高,顺纹抗拉强度为1800千克/厘米2,相当于杉木的2.5倍;顺纹抗压强度也能达到800千克/厘米2,约等于杉木的1.5倍。特别是浙江石门地区出产的刚竹,其顺纹抗拉强度竟然高达2800千克/厘米2以上,几乎等于同样直径的普通钢材的一半。一般竹材的密度只有(0.6-0.8)×103千克/米3,而钢材的密度则为7.8×103千克/米3左右。因此,虽然钢材的抗拉强度为一般竹材的2.5~3倍,但若接单位重量计算抗拉能力,则竹材单位重量的抗拉能力就比钢材强2~3倍,故誉之为“植物界的钢铁”并非夸张。

也许有人认为,“腹中空”是竹子的一种先天性缺陷。殊不知,这“愎中空”恰恰是竹子赖以“适者生存”的一种力学美。强度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最早预言道:“人类的技术和大自然都在尽情地利用这种空心的固体。这种物体可以不增加重量而大大增加它的强度,这一点不难在鸟的肢干骨上和在芦苇上看到,它们的密度很小,但是有极大的抗弯和抗断能力。”根据近代材料力学的弯曲理论,可以精确地推算出,空心杆的抗弯能力要比同样截面积的实心杆大得多;而且空心度(内、外径之比)越大,其抗弯能力也就增加得越快。例如,太湖流域大毛竹的空心度为0.85,它的抗弯(风吹雨打)能力要比同样重量的实心杆大2倍多。这是因为,杆体受弯时,是其外缘部分的材料变形大,一侧受拉,另一侧受压,因而抗力也大,而中心部分几乎不变形,因此不受力或抗力很小。所以,要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使之全部用在刀刃上,惟空心圆断面为佳。由此可见,竹子岂不是很有“力学头脑”吗?

机械设计师从中得到启示,研制成很有经济价值的空心传动轴。例如,一根空心度为0.87的传动轴,在不降低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可以节约钢材一半。此外,由于竹子在反复弯曲变形下的疲劳寿命大大高于木材,所以一些科学家断言,完全可以将竹子用作轻型飞机的材料。最近的大量试验充分地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另外,竹子还有一种奇特的生长方式。到出土前母笋的节数就已确定,出土后不再增加新节,而只是增加节与节之间的距离,一节比一节高,但一节比一节细,形成一种阶梯状的近似“等强度杆”。首先,下粗上细的形状,可以确保各段在受弯时抗力均匀,因为在风载作用下竹子的根部总是弯得最厉害,故要求断面最粗,而沿着竿的高度由下至上逐渐减步弯曲变形直至竹梢降为零,因而也就越长越细。显然,这是一种最为经济的材料分配方式。其次,竹节还可起“补强作用”。实验测定,有节整竹比无节竹段,其抗弯强度足可提高20%。所以,一般的大毛竹(节数为70左右),尽管高达20米开外,却仍能摆动自如,真所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科学小链接

建筑与竹子

我国南方因为盛产竹子,所以到处都可以看到竹房、竹家具、竹船、竹车、竹绳、竹桥;而且一些现代化的大建筑也居然采用竹筋代替钢筋来浇铸水泥柱、墙和管道等。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成功的高315米的70层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于1985年初动工,1988年竣工),居然敢在多台风的香港建造,就是得益于竹子的启示。整座大厦看上去就像竹子一样,下粗上细,到一定高度变细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