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徒生童话中,有一篇故事叫《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圣诞夜,贫苦的小女孩依然在寒风凛冽中叫卖着她的那几根火柴。当人们都高兴地和家人一起在温暖的火炉边欣赏圣诞树的时候,寂冷的大街上只剩下女孩孤单的背影。为了取暖,她无奈擦着了那几根火柴,带着最后一丝微笑合上双眼,脑海里还回忆着奶奶的慈祥……
当你想起这个故事的时候,是不是对火柴也有一些人性的感怀呢?即使在今天我们已经很少使用火柴,可是,在属于火柴的年代发生的故事也许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些珍贵的回忆。
火柴什么时候诞生的呢?它的雏形最早出现在公元2世纪的中国,那些早期炼丹家们在用硫磺炼丹的时候,无意中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火柴。
至于世界上第一根真正的火柴,它的出生地可是与中国相去万里,时间也晚了很多年。18世纪的时候,罗马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根真正的火柴。它是用一根木棒,棒端裹着用糖、氯酸钾、阿拉伯树胶调合存一起做成的疙瘩。将这根魔术棒似的火柴浸到浓硫酸中它就会燃烧起来。可是,这种火柴造价非常昂贵,而且使用起来又不方便,必须同时带上很危险的浓硫酸,所以当时的人们很少用它。
到了19世纪初时,瑞典人受到摩擦起火的鼓励,发明出更简便易用的摩擦火柴。不过,那时的火柴可不是在火柴盒上直接擦着的,而是擦在墙上、鞋底上或者其他较硬的物体上。摩擦火柴具有小巧轻便的优点,很快就在各国流行开来。这种火柴头上涂有硫磺,再覆以白磷、铅丹或二氧化锰及树脂的混合物。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了问题:白磷的燃点太低了,只要随便在什么硬物上一擦就着,很容易造成火灾,对人们的生活构成威胁。再加上白磷有剧毒,人只要误服了0.1~0.2克就会死亡。
所以,这种火柴不再受到顾客的青睐,人们又开始寻求另外的办法。有人发现,如果将黄磷隔绝空气在250℃-300℃下加热,它就会转变为颜色红紫的磷,叫红磷。红磷的燃点比白磷要高,而且没有剧毒,单单把它与硬物摩擦是不能起火的。所以,当时有人以为这是改进火柴最好的方法了,可是人们在对它进行实验的时候,发现它与氯酸钾混合后却比白磷更易摩擦起火,甚至发生燃烧与爆炸。而且这种不幸的事故就真实地发生过。怎么办呢?1885年,瑞典的伦塔斯脱路姆终于研究出了一种巧妙而简单的办法,才解决了这个难题。他把引火剂分为了两部分——氯酸钾蘸在火柴头上,红磷涂到纸条上贴到火柴盒两侧。火柴头只有在火柴盒的侧面摩擦时,才会点着。这样的火柴既没有毒,又不易引起火灾,因此不久以后便风行全世界,被广泛采用。
科学小链接
磷
磷有白磷、红磷、黑磷三种同素异构体。白磷又叫黄磷,为白色至黄色蜡性固体。白磷活性很高,必须储存在水里,人吸入0.1克白磷就会中毒死亡。白磷在没有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260℃或在光照下就会转变成红磷,而红磷在加热到416℃变成蒸汽之后冷凝就会变成白磷。红磷无毒,加热到240℃以上才着火。在高压下,白磷可转变为黑磷,它具有层状网络结构,能导电,是磷的同素异形体中最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