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执悟
29140400000006

第6章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一切都是骗局》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一切都是骗局》——揭露美国全球经济援助背后的真实企图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以下简称《自白》)是美国人约翰·珀金斯以亲身经历所著,杨文策翻译,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2006年12月第一版。

《一切都是骗局》(以下简称《骗局》)也是约翰·珀金斯以亲身经历所著,刘纯毅翻译,中信出版社出版,2010年9月第一版。

大约三年前的一个下午,我偶然从广播里听到介绍《自白》这本书,我以为凭我几乎每个星期要去一趟书店的功夫,购买这本书不会太难,但遗憾的是一直没买到。2010年10月,听到珀金斯又出了一本《骗局》,走到书店遍寻不见,只得委托老婆网上购买,老婆创造性地居然将《自白》也网购回家,真令我欣喜。要知道想看一本好书,久寻不到,无疑和犯烟瘾时找不到香烟一样。一旦购得好书,简直有解冷解热解肚饥之功效。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写了购得《自白》和《骗局》的经历,还点出这两本书在中国的第一版时间,是有特殊用意在里面的。从我听到《自白》这本书到看完这本书,时间过去了快四年,这四年恰恰是21世纪经济危机的第一场灾难,正如作者本人所述,这样的灾难今后将愈来愈频繁,你、我、任何人都将在人类自我酿成的灾难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谁都逃脱不了。

何为经济杀手?珀金斯以自身经历指出,经济杀手是指那些拿着高薪的顶尖专业人士,他们从世界各国攫取了数以千亿计的金钱。这些钱,通过世界银行、美国国际开发署以及其他国外的援助机构,装入到美国各大集团公司的金库和少数控制全球自然资源的显赫家族的口袋中。经济杀手用尽各种高明手段:伪造财政报告,操纵选举、贿赂、敲诈、色诱乃至谋杀。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其规模空前庞大,令人恐怖。

我就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也凑合着谈谈我的认知:这次经济危机产生后的副产品之一,是在各家书店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经济类书籍。有评论,如《货币战争》、《金融危机产生》、《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弯的》;有传记,如《高盛帝国》、《花旗帝国》;有反思类,如《激荡三十年》、《大败局》等等,不一而足,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视野了解并审视这次经济危机的起因与泛滥。少年时,我们受到的教育是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向贫穷落后的国家搞资本输出,这是一种经济侵略。年长了,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得益于本次经济危机的副产品,才知道,人家资本主义国家也经历了反复几个阶段,比如美国、英国,自1929年到1932年大危机过后,国家控制经济的力度大大加强,直至20世纪70-80年代,英国首先实行“全民资本主义”,美国紧随其后,真正的私有化直到80年代才基本形成。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历经三十年到今天,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每年政府的统计中,民营私营企业占GDP和税收的比重已相当可观。这证明了在经济这个事上,全球愈来愈趋向于同一化,无非因为政治体制的不同,早晚几十年而已。

从经济的演变来看,无所谓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君不见,近期一报道,2010年度,在深市、沪市开户数达1.3亿多户,如果以每户一家来算,就有近5亿国民涉足股市,去掉农民、贫困户,差不多城市居民直接、间接都和股市有关联,再加上投资房地产和其他形式的投资,目前的中国也差不多迈进全民资本主义的门槛。无可厚非,人嘛,均以利益为导向,两千年前的《货殖列传》早已点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问题的症结在于,太快了,太少了,太落后了。太快了,指全民进入资本市场太快了,太疯狂了,股市黑幕不断,近年来更因为集团大户炒股指、股票,股民们已是投机而不是投资了;太少了,指投资渠道太少了,无可选择,要么房地产,要么股市,跳来跳去,搞得企业无心实业,而都挤在虚拟市场上;太落后了,指社保、医保等等落后于群众生活的提高和群众生活的欲望,由此产生老人经济、丈母娘经济等怪现象。养儿防老,不如自己防老,老人们热衷于房地产、股票,年轻人变成啃老族已成铁案。

五年前,我随团去欧洲公务考察,在荷兰一家著名银行学习了几天,给我们上课的或称之为介绍的大多是该行(集团公司)的国际部(又称为海外投资部)负责人,绕来绕去的最终目的是要我们这样的小银行引进该行作为战略投资者,还扬言,如若不然,像我们这样的地方性小银行机构,迟早将倒闭。一起去的几位同仁,听得很不入耳,纷纷提问,问题之尖锐,问题之深刻,搞得考察团团长连连向我们招呼:注意友情,注意友情!几年来,身处金融界、银行界,听得多,看得更多,金融业改革好比是看古代历史,正版的叫“志”或“记”,野版的叫“演义”,从两汉到明清都有。而银行改革近十年,操纵者称之为战略投资,引起国际上大股东的注意,不但引资,更重要的是引智,因为中国无能,做不好银行,要引进外国管理模式云云。这些可以从正版的《财经》、《银行家》杂志等等获知;野版的是至今争论不休的银行贱卖论,很多的观察类、智库、评论类上大量的列举事例,最典型的要数叶檀女士,作为独立的财经评论家,她在《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一书中引经据典,以数据为基础,列数我国各大银行被战略投资后各大国际财团从中赚了多少钱,怀着爱国主义精神,我看了是唏嘘不已。

但平心而论,大可不必感慨,经济的天然核心即是做生意,做买卖,卖者开价,买者还价,双方愿意。在我国只要过了政策这一关,什么样的“买卖”都可做成,真所谓“政治经济学”。政治放在前面,经济是政治的依附品或者说是政治的体现。前段时间看了一些资料,说到单是一个高盛集团,通过它的子孙公司已参股中国十几个行业,而中国国字背景的企业也有不少在俄罗斯、澳洲、非洲等地收购资源类企业。如果按珀金斯的说法,这多少有点像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地球的东南西北,已不是遥不可及,她已被进步的科技变为地球村了。村民之间的交易很难说是谁侵略谁,谁是谁的杀手,只要天下太平,村民各家各户生活安康。

作者在《骗局》第14章,专门讲述了“中国的转型经验”,他表述:中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生动案例。因为中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奇迹般的成功。中国这种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决策形式和美国的决策形式,哪一种更好?所以,经济当中的“侵略”还是存在的,问题是要取决于国家主权的导向,取决于政治和文化。所以,在这场经济危机中,中国的特色体现无疑,民主与集中,计划与市场,开放与管制,使中国的经济有了一道“防火墙”。经济危机犹如山林大火,及早设置防火沟就能控制大火的蔓延。这种特色,今后将更取决于“内功”,即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制与调控能力。他人有“经济杀手”,我们为何不能有“经济特警”。经济犹如社会,其实本身就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我们的将来需要什么样的经济秩序,这样的经济秩序既能使国家融入地球村经济,又能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并能促进经济发展使全体国民安居乐业。

又获悉,《杀手》与《骗局》将拍成奥斯卡大片,这使我有灵感:有感于我们的教育,二战片与局部战争片或科幻片将是部队院校的好教材,这种涉及经济的大片与评论(包括书籍和评论文章)无疑也是我们政府官员与经济官员良好的教科书。“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前人的成败得失,可以作为后人的经验。

我期待着,读到一本“经济杀手”在中国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