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英雄的悲喜
29159800000055

第55章 张献忠投降了洪承畴。

脚叠成一座山的形状,称为莲峰。他回头一看自己妾的脚也很小,就顺便砍下来堆在莲峰顶上,随即再将这些小脚架火烧毁,名为点朝天烛。

至于男子则被砍脑袋或割下阳具,也堆在一起在太阳下暴晒。

张献忠性格狡谲嗜杀,一天不杀人就悒悒不乐。他在蜀地开科取士。得到一个姓张的状元。张状元的外表学问都很优秀,容貌长得像美女一样娇艳。张献忠对他非常宠爱,吃饭睡觉形影不离。但是有一天张献忠忽然对左右随从说:“我很爱这个状元,一刻舍不得他离开,还不如杀死了他,免得整天牵肠挂肚。”于是将张状元砍成了好几块用布囊装了挂在床边。接着他又悬榜诡称开科取士,召诱士子前来应考,他令人在地上挖掘一个深三四丈的大坑,待这些寒窗十年的读书人来到青羊宫后,就被张献忠推进土坑活埋。

张献忠在中园坑杀成都百姓。明朝投降的各卫籍军九十八万全部被杀死。他派遣手下四个将军分道屠戮蜀中的各府各县,名为“草杀”。张献忠又创造了生剥皮法,就是在人皮还没有被完全剥下而人已经死去的。刽子手抵死。属下的将卒以杀人数目的多少叙功。若属下表现出不忍心的神情,张献忠就将他们处死。都督张君用、王明等数十人都因为杀人少而被剥皮。

当时川中百姓被屠杀一空,据《明会要》卷五十记载:明万历六年四川有“户二十六万二干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到清康熙二十四年就陡减至“一万八千零九十丁”。一些四川县志上的户口记载也可以说明,如民国《温江县志》卷一记载:温江县在张献忠死去十三年后仅存三十二户。经过这一次劫难,可以说如今没有几个四川人是土生土长的。当时的民谚说:“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流流贼,贼流流,上界差他斩人头。若有一人斩不尽,行瘟使者在后头。”平民被杀完了,张献忠就派心腹去士兵中间窃听,士兵偶有怨言就会全家被杀。

张献忠为什么要将四川人杀之一空?有个荒诞不羁的说法是因为当时的四川人过于奢靡淫逸,因而上天降怒,让张献忠杀尽四川平民。当时蜀中妇女的裙子,都是在白罗上用红丝碧线绣成风流的香艳诗句,然后飘若惊魂地在市井间盈盈经过,路上行人都注视着绣裙上的文字。另外蜀中女子流行穿一种高底、厚约三四寸的绣鞋,鞋跟是用檀木雕琢而成,里面藏着香檀雕的雏花,并放进香末,高底鞋跟下开个小孔,每走一步足底下就会漏出一朵雏花状的香末。因为张献忠的肆虐,后来的四川女子或许美艳的还有,但再也没有以前的那种诗意盎然的风流韵致了。

川中自从遭张献忠的杀戮,城内都杂树成拱,野狗吃起人肉像虎豹那样的猛兽,在路上咬死人,不吃干净就走了。百姓逃到深山中,穿着草编的衣服,遍体都生了毛。顺治三年,在四川作为一个基地已被消耗殆尽后,张献忠开始向陕西进发,企图与清争夺西安。他焚烧了成都的宫殿庐舍,率众出川北进,又想尽杀川兵。屑下的将军刘进忠统率着川兵,听到这个消息逃跑了。在盐亭界凤凰坡,张献忠被清兵捕获斩首。当清军到成都府时,整个成都只剩下不到二十户人。

清代彭遵泗所写的四卷《蜀碧》记述了张献忠在四川时的所作所为,书前作者自序说全书是他根据幼年所听到的张献忠遗事及杂采他人的记载而成。当时的西洋传教士也有具体情景的记载。

张献忠的残忍或许让人难以接受,其实这是游民的最真实一面。王学泰先生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中指出游民不同于农民,历代王朝末世乱局中的许多起义者都是游民而绝非农民。而且张献忠与腐朽的明朝政府为敌,缺少切实的目的。他占领一个地方然后再放弃,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不停地杀戮,才使他的毫无目标的行为具有存在下去的活力。此外,他死之后,人们传说他有一千船金银财宝埋藏在锦江江底。三百多年来,围绕这千船宝物,生发出许多故事来。

清人吴伟业的《鹿樵纪闻·献忠屠蜀》和彭孙贻的《平寇志》都记载了张献忠藏宝之事。据其说:(张献忠)用法移锦江,涸其流,穿数仞,实以精金及珍宝累万万,下土石筑之,然后决堤放水,名曰‘铜(锢?)金’。”还说,为了保住亿万财富,竟将藏宝的人全部杀掉。

乾隆年间进士彭遵泗在其《蜀碧》一书中,也提到了张献忠“锢金”之事。

《明史》张献忠本传中则记为“又用法移锦江,涸而阙之,深数丈,埋金宝亿万计,然后决堤放流,名‘水藏’,曰:‘无为后人有也。”’连官修史书也这样说,可见就不是传言了。另外,清军人川后,张献忠在撤离成都时杀了不少宫妃、太监和杂役,恐怕也是担心他们泄露藏宝地址,而杀人灭口。然而,张献忠突然死掉,知情人又不露面,这藏宝之事就成了一团谜。

这一千船沉江的金银财宝,该有多么大的诱惑力!不仅是想暴富的财迷们垂涎欲滴,就连堂堂的清朝政府也两次动过打捞沉宝的主意。

一次是道光十八年,清宣宗专门派一名熟悉蜀地的道员,去锦江一路寻查。但是花了不少钱财,费了不少功夫,也没找到藏宝之处,只得悻悻而归。

另一次是咸丰年间,咸丰帝给成都将军裕瑞发出一道谕旨,命其“按照所呈各情形,悉心访察。是否能知其处,设法捞掘,博采舆论,酌量筹办。”然而,这位对地理、佛经、外语皆有研究的将军,也一无所获,此事也不了了之。

民国初期,四川省政府秘书长杨白鹿,将一张“藏宝秘图”拿出来,与曾任过川军师长的马昆山商议寻宝。二人一拍即合,主即成立个“锦江淘金公司”,由当过“政洲处长”的幸蜀峰任经理,让熟悉土木工程的杨永思任总工程师,又从川军某部拉来百多名青壮士兵,热火朝天地大干起来。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只捞出三箩筐古代铜钱,未见什么财宝。几个人都泄了气,这场挖宝闹剧也狼狈收场了。

有人认为,所谓张献忠锦江藏宝之事很可能是耸人听闻或故弄玄虚。仔细分析,就知其难以令人相信实有其事。

江底藏宝是个有计划有步骤的大工程,需要经过截流清底、开挖石穴、安排装运、严密填实、设置标记等许多必不可少的工作,尤需大量人力,假以时日方能完成。张献忠撤退成都是迫不得已的仓促转移,他又意外遇难,退一步说,即使有藏宝计划,也不可能有条不紊地实施。

张献忠遇难不久,清军即占领了成都,俘获了大西国的一些宫人和大臣。当时,清廷也进行过“追赃”活动,拷掠威逼,无所不用其极,但收获甚微。倘若真有“锦江藏宝”这样招人物议的大事,难保都能守口如瓶,何必拖到几百年之后再来寻宝?

还有人认为,现代高科技手段十分发达,勘测锦江水底之物,并不费力。如果浅浅的锦江真有大量藏宝,何愁它不能重见天日?

总而言之,张献忠藏宝之谜一时还不会解开;也许以后还会有许多故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