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科技发明的历史长河
29181800000029

第29章 博物篇

在中国古代,关于药物起源的传说颇多,流传最广的是原始农业的发明人神农氏“尝百草”。公元5年,西汉朝廷开始征集人力,整理、研究本草学,至东汉最后完成首部本草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全书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到了公元659年,唐朝政府颁行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新修本草》,将药物种类增加到844种。而宋代唐慎微著《证类草本》收载药物已达1588种之多。

从东汉到明朝1000多年里,历代本草学家都各自作出了贡献,本草学专著数十种,可谓代代相传,贯通一气。

李时珍博览精读了前人本草书籍,由衷钦佩历代医家成果的同时,也发现了前人理论和观察上的一些失误。如萎蕤与女萎功效完全不同,《证类本草》把两者错当为一物。南星、虎掌原是一种植物的地下根茎和叶片,《开宝本草》又误认为两种植物。《本草衍义》甚至把兰花错当作兰草,将卷丹误看成百合,如此等等,举不胜举。

历代的先贤自然也想将书编好,李时珍开始思索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通过反复比较查对,李时珍意识到:关键就在深入调查研究不够,往往“未深加体察,惟据纸上猜度而已”。

宋代朱熹理学思想里面有一条谈到“格物致知”的问题,他要追求一个事物的本源,搞清楚它的本源到底是什么。李时珍受到了朱熹这种思想的影响,所以他分析一种药物、研究一种药物时,不是盲目地相信前人书本上的记载,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自己的试验、自己的摸索来确认前人的记载是否正确。

任职一年后,李时珍离开了僵化守旧的太医院,告病还乡,穷毕生精力编著《本草纲目》。蕲州自古盛产药材,李时珍经常手持剪锄,身背药篓,上山采药,踏遍了附近一带山林,并在家中开辟药园,试种各种药物。为弄清某种动、植物的真相,更不辞辛苦,长途跋涉,“一一采视,颇得其真”,足迹遍布10多个省区。

五倍子这种药物很早便被收入本草,宋代《开宝本草》将其列入草部记载,《嘉祐本草》则将其收入木部,李时珍通过认真观察,在《本草纲目》中对五倍子做了详细记载,“五六月间,有小虫于肤木上,食其汁,老则遗种,结小球于叶间,宛若结成,壳坚中虚,山人霜降前采取,蒸杀货之”。将五倍子的生长过程、形态、采取时间、炮制方法说明清楚,并订正其分类错误,列入虫部。一桩冤案,就此了结。

李时珍除了向樵夫、猎人请教,也没有放松向前人学习,以读书为乐事,如他自己所说:“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稍有得处,辄著数言。”

有一个民家女子得了狂症,就是现在属于精神分裂这类的病,然后她爬到树上去吃桃花,结果吃完桃花后,发现她的病有减轻的倾向。一般的人认为,这只是一个笑话而已,李时珍却通过这个事例,研究桃花是不是有解散抑郁的作用,他从这里边来分析桃花的药用功能。所以《本草纲目》的博大精深,跟他的思维方法很宽博有关。

从1552年动笔,到1578年,编成《本草纲目》,“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

《本草纲目》凝结了作者毕生的心血,全书收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包括植物1181种、动物462种、矿物137种,每种药物,记述详细,条理清晰。《本草纲目》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金石不分、鱼虫互混、品类错置的现象。批驳了“草子变鱼”、“马精入地变锁阳”等谬说。书中无处不透露出李时珍“医者贵在格物”的朴素唯物主义科学观。

在李时珍一生取得的诸多成就中,最为突出的是,在《本草纲目》中首创了先进的科学分类法。

被历代奉为经典的《神农本草经》中,将全书收录的365种药物,根据性能、功效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上药一百一十二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多属无毒的补养类药物。“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系补养兼有攻治疾病的作用。“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大多是除寒热、攻治疾病的药物,其中有毒居多,不可久服。这是中国药物学最早、最原始的分类方法。

李时珍阐明以前本草分类方法,在《本草纲目》中创造性地提出按药物的自然属性,依据“从贱到贵”的原则,将所收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先无机、后有机;先植物,后动物;先低级生物,后高级生物的排列次序,体现了生物界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自然进化规律。他彻底摒去前人“上中下”三品分类。

1892种药物,在16部下,又划分为60类,纲举目张,结构井然。尤其对植物采用了“析族分类”,将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排列在一起,如草部芳草类,廉姜/山姜/豆蔻/郁金等姜科植物;芳草类,菊/野菊/艾/青蒿等菊科植物列在一起,与现代植物学科目体系不谋而合,可谓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方法。

《本草纲目》作为晚明中国近代科学思想萌芽的经典著作,公元1596年印成问世时,作者李时珍已逝。局限于历史,书中也存在如“烂灰为蝇”,“腐草为萤”之类的错误,然而瑕不掩瑜,全书展现了作者在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及天文、气象众多领域的卓越见识,影响深远,被称为“东方的医学巨典”。从17世纪开始传往日本及欧洲,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生物进化论》中,直接引用了《本草纲目》中的论述,赞叹它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陈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