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科技发明的历史长河
29181800000040

第40章 永乐大钟铭文篇

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宫殿群是北京的故宫;世界上最大的坛是北京的天坛;而世界上铭文最多的钟,就是与故宫、天坛同时问世的明朝永乐大钟。

大钟通体铸满了佛教经文咒语100多种,共23万多字。这些经文字字整齐,行行分明,铸在钟上质朴、坚韧、深沉、工稳。想象一下,要在6米多高的大钟上铸满数厘米见方的小字,就算在今天也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那么,500年前的人们又是如何将这经文和钟体合二为一的呢?

永乐大钟钟壁上的铭文全部都是铸造出来的。不光是外壁有铭文,内壁也有铭文。具体来说,它是在制造内范的时候,在宣纸上用朱砂写好经文,然后把宣纸翻贴在内外范上,再刻好阴字。加热烧成陶范,合范,最后铸成了这个样子。铭文中没有一个错别字,可见古人的认真态度。

在大钟寺浩瀚的钟林里,有不少前朝的精品古钟也装饰有铭文。而这些铭文都是在钟体铸好之后雕刻上去的。因此,有人推测,永乐大钟的铭文并非铸造而是雕刻而成的。对于这种说法,又该作何解释呢?

从字的外观方面不难看出,字的外表面有明显的棱角,如果是雕刻而成字的外表面就是一个弧面而非棱角。这个弧面就是外范的内表面。由于钟上的文字是阳文,则范上应刻成阴文,也就是说,刀从泥范的表面挖下后形成棱角,尖角就是刀挖所致。由于刀锋挖进的深浅不一,使文字的外表面高低不匀,这在钟体上显而易见,由此断定这些字是随着大钟一铸而成的。

这23万字经文的诞生不仅需要能工巧匠的超凡智慧,还凝结着明朝书法家的辛劳。经鉴定,钟上铭文字体婉丽典雅,笔笔工整,字字隽秀,是明初馆阁体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传闻出自明初书法家沈度的手笔。永乐初年,朱棣曾征召四方善书之士,临习内府所藏名帖,为皇家服务。这样就出现了被朱棣誉为“我朝王羲之”的沈度为首的一批馆阁体书法家。永乐大钟上的众多经文正是他们艺术成就的体现。

也许这是最佶屈聱牙和枯燥乏味的文章,但23万字的版面安排得如此匀称整齐,与经文文本对照从头至尾绝无空白又一字不多、一字不少,真要经过一番精心的运筹和计算。

在考察永乐大钟经文排版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正对着敲钟点的大钟正面中偏下最醒目的地方,铸有大钟经文的总纲,那就是“敬愿大明永一统,惟愿国泰民安乐,惟愿时丰五谷登”等十二愿。但按照正常文本排版它应该处于大钟内壁从下往上4/5的位置。那么这段经文是专门安排在这里的,还是经文的走向另有玄机?

《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的开头在顶部东北角。按照正常的顺序排了两圈范之后转到内壁,内壁排了两段之后又转出来,这样一共是三进三出。它进出的位置类似于中国八卦的方位,但是否真是如此还是一个谜。这样就把经文的总纲排到了醒目的地方。不过,这种排版方式至少可以把朱棣喜欢的经文,放在突出的位置供世人瞻仰。

不论是古代帝王拈香祈雨还是今日人们辞旧迎新,总不忘敲响这口永乐大钟。每击钟一下,遍体经文字字皆出声响,仿佛把23万字的经咒诵念一遍。这经咒饱含着古人美好的祝愿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并还将继续伴随着永乐大钟祈福迎祥。

(范文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