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现代家庭生活指南丛书——新编养生保健知识大全
29231900000046

第46章 养身妙术(7)

古人说:“发为脑之华”,头发乌黑、润泽、柔韧、茂密,是血气充足、肾气充盈和脑健神旺的表现。我国古代非常注意养发。头发养生有以下几方面:

1.饮食调养由于素体虚亏、精血不足而导致脱发或头发变白的人,在生活中可增加补品,适当多吃些鸡蛋、牛奶、瘦肉、鱼类、核桃、芝麻等食物。这些食物对头发有滋养作用。此外还可按下列食疗处方服用:胡桃仁1000克,桑椹子500克,黑芝麻250克,共研成末,加蜂蜜2500克,拌匀备用。每次30克左右,日服两次,开水送服,有补养头发作用。

2.七情勿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失调,可导致发白或脱落。《摄生要禄》说:“多怒则百脉不定,鬓发憔焦。”《千金方)说“忧愁早白”。头发的养生,要保持心情开朗,乐观豁达,心境从容,身体健康。

3.发宜常梳用“梳发”按摩法保养头发在我国历史悠久,这是一种清头明目、疏通血脉的良好方法。隋代巢元方著的《诸病源候论》说:“千过梳头,头不白。”《延寿书》说:“发多梳,头不白。”其按摩方法为:每日晨起、中午或晚睡前,或在练气功及按摩时,以两手十指代梳,自额部拈竹穴位(相当两眉内梢处)起,经过发际、前顶、头顶到后脑发际处,由前到后,再由后到前,由左向右,再由右向左,如此循环往复,梳头数十次,主要用指头按摩,长期坚持,可使头发生长,白发变黑。

4.药物防治对于头发脱落花白、焦枯者,宜服补精血药以防之。陆九芝《世补斋医书》记载的《延寿丹》,曾被近代名医秦伯未称赞为“防老良方”。其处方为:何首乌216克,苍草500克,菟丝子500克,杜仲250克,牛膝250克,女贞子250克,霜桑叶250克,忍冬藤120克,生地120克,桑湛膏500克,黑芝麻500克,金樱子膏500克,旱莲草膏500克,酌加炼熟白蜜,捣丸。中成药六味地黄丸与何首乌丸合服,亦具有防治发白、脱发之效。如果有头皮发痒、脱屑,甚至毛发脱落者,可用下列处方;紫荆皮12克,生侧柏叶15克,硼砂10克,大小蓟各10克,用以煎水洗头,有一定的保养头发的作用。

颜面防皱法

当人的气血虚衰、五脏之气减弱、血气减少时,可出现颜面不华和皱纹。因此古人说:“心,其华在面”,是有一定道理的。保持颜面的健美,不仅要注意面部皮肤的保养,也要着眼于五脏健康。

1.保护颜面为了预防颜面过早地发生皱纹,每晚可在额、眼角等容易发生皱纹的地方涂上一层杏仁甘油台剂(将杏仁特别是甜杏仁去皮洗净晾干,研成细末,加等量甘油调成,每日一次)等皮肤保护剂。

2.按摩颜面按摩颜面可通经活络,使血脉旺盛、肤华肌强,增加皮肤光泽,预防皱纹发生。每日清晨起床及睡前用两手掌从前额向下颌部按摩脸部,动作柔和,按摩速度要均匀和缓,每次数十遍,使面部感到温热为止,每日最少两次。坚持数年,令人面有光泽,皴斑减少,此法对于预防皱纹的过早出现,或使已有的皱纹变浅,均有一定作用。

3.情绪乐观抑郁、忧思等不良情绪会伤害肝脾,导致气耗血虚,颜面出现皱纹。因此,保持情绪乐观,是预防皱纹出现的基本原则。

固齿养生法

古人认为“者,肾之标。少长别乎此,盛衰见乎此也”。说明牙齿与人的生长和盛衰密切相关。固齿养生有以下几方面:

1.刷牙漱口古代养生家主张饭后漱口,《千金方》说有“食毕当漱口数次,令人口齿不败口香。”《老老恒言》提出:“漱用温水,但去齿垢……冷水漱口,习惯则冬亦不冰齿,可以永除齿患,即当欲落时,亦免作痛。”古人认为用骤寒骤热水漱口,对牙齿有害,为此有人提出:“冷食不用热水漱口,热食不用冷水漱口。”《饮膳正要》说:“清晨用盐刷牙,无齿疾。”宋代已有牙粉刷牙,《太平圣惠方》记载有制牙膏的方法。关于刷牙的时间,《金丹全书》做了精辟的论述:“今人漱齿,每以早晨,是倒置也。凡一日饮食之毒,积于齿缝,当于夜晚刷洗,则垢污尽去,齿自不坏。故云晨漱不如夜漱,此善于养齿者。今观智者,每于夜后必漱,则齿至老坚白不坏。”《卫生宝鉴》提倡“早晚刷牙”。

2.搅舌漱津古人认为“赤龙(指舌)搅水津”有益健康。水津指唾液而言。具体方法是:在叩齿之后,用舌头在牙周上,内外左右,运转数十次,待唾液增多时,接着进行漱津鼓漱,口中鼓气,并做漱口动作。练功时,将口紧闭,上下牙齿咬紧,用两腮和舌做漱口样动作。每次漱三十几次,唾液增多后,分三口咽下,并以意念送至脐下丹田处。此法可以按摩齿龈,促进牙齿的坚固,增强唾液分泌,增加食欲。坚强牙齿,保持口腔清洁。

3.叩齿保健古人认为,叩齿可以固齿延年。晋代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说:“清晨叩齿三百过者,永不动摇”;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记载:“鸡鸣时,常叩齿,三十六下,长行之,齿不蠢虫,令人齿牢。”具体方法如下:全身放松,心静摒除杂念,口唇轻闭,然后上下齿有节律地互相叩击,可以每日晨起及晚上各叩击三十六次,一边叩齿,一边用手掌边缘轻击自己的后颈部;也可以每日三餐前各叩齿4~8次。坚持练功,可以使牙齿坚固,促进消化功能,增进身体健康。

咽津养生法

古人说:“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渡长年”,可见古人对唾液是很重视的。我国古代医书对唾液有许多论述,把唾液称为“玉液”、“舌下津”、“醴泉”、“甘露”、“金津玉液”、“玉池之津”、“华池之水”、“神水”等等。中医认为,口中唾液是津液的一部分。唾液是一种最为宝贵的液状营养物质。《红炉点雷》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日,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可见咽唾液不仅能补益肾精而且还能健壮五脏。

唾液可洁口腔、固牙齿、补肾精、益五脏、疗疾病。利用咽津法可治疗老年人消化不良,“能除口苦,互香洁,食甘味和正”;能治阴虚火旺的失眠头晕症,《友渔斋医话》说:“夜间如遇心火上炎,卧不能寐,漱津满口,作三次咽,如是数行,所谓华池之水,能降浮火”;“一朝服玉泉”,能达到“补虚劳”,令人强壮,有保健益寿作用。古人认为:“津液频生在舌端,寻常漱咽下丹田。于甲畅美无凝滞,百日功灵可驻颜。”

咽津的方法有二:一是结合气功和保健按摩进行,配合本法。端坐,排除杂念,舌顶上腭,牙关紧闭,松弛面部肌肉,调息入静之后,唾液渐增多,候到唾液满口时,低头缓缓咽下,并以意念送至脐下丹田穴;另一方法是不拘行住坐卧,晨起漱口后,宁神闭口,先叩击36次,然后咬牙,用舌搅口腔四周,次数不拘,以津液满口为度,分三口缓缓咽下。咽津时要“用意精猛,令津与气谷然有声”。饭后、睡前也可做。平时口中有唾液,要随时咽下,或经常舌抵上腭,使“津液自生”;或以意促其分泌,频频咽下,长期坚持,可以健康延年。

腿足养生法

人的衰老除了表现为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外,最明显的表现还是步履蹒跚。因此古人说“人老腿先老”。古今学者在论及养生保健时,都很注重腿足养生。

(一)濯足养生

古代养生书籍《修龄要旨》说:“足宜常濯”,“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洗足可以使足部血脉通畅,通畅周身气血,改善局部营养,有助消除疲劳。上床入睡后可缓解头痛,预防感冒、冻疮,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亦有裨益。方法是:在临睡前,用38~40℃热水,连洗带泡,每次洗泡的时间约10~20分钟,双脚摩擦。洗后一定要认真擦干,特别是趾缝之间要擦干净。一般老人不能用冷水洗脚,以免“寒从脚下起”。

(二)腿足导引按摩

腿足导引按摩的具体方法如下:

1.搓脚心运动:养生家极为重视“足心宜常擦”,所谓搓脚心,主要是搓脚心肾经的涌泉穴。先将两手掌搓热,然后用手掌擦两脚心,各100次。具有滋肾水、降虚火、镇静安神、舒肝明日等作用。可防治眩晕、耳鸣、失眠、足部萎弱酸疼、麻木浮肿及下肢孪疼等病症。

2.扳足运动:采取坐位,两腿伸直,低头,身体前屈,以两手扳足趾,20—30次。能锻炼腰腿,增强脚力,防止足部软弱无力。

3.揉腿肚运动:以两手掌挟紧一侧小腿肚(腓肠肌),旋转揉动,每侧揉动20次。能疏通血脉,加强肌力。防止小腿抽筋及肌肉萎缩。

4.扭膝运动:两足平行靠拢,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掌置于膝盖上,膝部前后左右呈圆圈运动,先向左转,后向右转,各20次。可防治下肢乏力、膝关节疼痛。

5.干洗腿运动:两手先紧抱一侧大腿根,稍用力向下摩擦到足踝,然后再往回摩擦到大腿根。依同法再摩擦另一大腿。乾洗腿可使关节灵活、腿肌与步行能力增强。预防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水肿及肌肉萎缩等。

6.用腿运动:一手扶树或扶墙,先向前甩动右腿,使脚尖向前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动,随即将脚尖用力向后,脚面绷直,腿亦伸直,上身正直,左右腿各甩20次。可以预防下肢萎软无力或麻疼、小腿抽筋等。

(三)散步养生

传统的养生术提倡早起、饭后或睡前散步。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战国策·触龙声说赵太后》日:“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於身也。”孙思邈在《千金方》提出:“行三里二里,及三百二百步为佳。”《紫岩隐书》说:“每夜入睡时,绕室行千步,始就枕。……尽行则神劳,劳则思息,动极而返于静。……行千步是以动求静。”《褚氏遗书》指出;“养股趾者常步履。”可见古代早就推崇散步养生,它能活血通络,畅达气机,活动关节,助脾消化,宁心养神,强壮筋骨,强健腿足,防病养生,从而达到益寿延年。

养生十六宜

养生十六宜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以动养生为主的养生方法,我国古代许多养生保健书籍如葛洪的《抱朴子》、胡文焕的《类修要诀》、李中梓的《颐生微论》中均有记述。它渊源于古代“修昆仑法五宜”、“祛病延年一十六句之术”及“古洞真经按摩导引诀”的若干内容。我国古人的这种养生方法,被日本人民崇为养生法宝,竞相传抄。近年日本札幌一位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年女寿星,介绍的长寿奥秘就是包括以下内容的养生卜六宜:

1.发宜常梳古人认为常梳发能明目去风。每日梳头百余下,动作宜轻松缓慢。

2.面宜多擦古人认为常擦面能去邪气,可使面上皱斑不生而有光彩。方法是,先搓热两手,从鼻部两侧自下而上,擦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计30次。

3.目宜常运古人认为,常运睛能去内障外翳,并有纠正近视、远视作用。方法是。双目从左转到右14次,再从右转到左14次,转睛要慢,然后紧闭步时,再忽然大睁。

4.耳宜常弹古人称弹耳为击探天鼓、掩耳弹枕。认为常弹耳能防治头晕耳鸣、补益丹田。方法是,两手掌心掩耳,鼻息九次,然后以第二指压在中指上,就用第二手指滑弹在后脑部,听到咚咚响声,计24次。

5.齿宜常叩古人认为常叩齿能令人齿坚不痛。方法是,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大牙24次,再叩前齿24次。

6.舌宜舔腭舌宜舔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舌尖轻轻抵住上腭,古人称为舌抵上腭;一种是用舌尖轻轻舔动上颚,同时都注意舌下部位,待口水增多,接着做咽津。

7.津宜数咽古人认为,咽下的口水能灌溉五脏六腑,润泽肢节毛发。做舌舔腭,待口水增至满口时,鼓漱36下,此时称为津,分一口或几口咽下,咽下时喉部咚咚有声,以意送至下丹田。

8.浊宜常呵古人认为,呼出浊气能消积聚,去胸膈满塞。方法是,停闭呼吸,鼓动胸腹部,待感到胸腹部气满时,稍抬头缓缓张口呵出浊气,做5—7次。

9.腹宜常摩古人称摩腹为摩脐腹,摩生门。认为能顺气消积。方法是,搓热两手,然后相叠,着肉或隔单衣,用掌心在以脐为中心的腹部,按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

10.谷道宜常提古人所说的谷道即指舡门,撮提谷道即是提肛,提谷道能提升阳气。方法为,在吸气时,稍用意用力,撮提肛门连同会阴上升,稍凝一下,放下呼气,做5—7次。

11.肢节宜常摇两手握固,连同两肩,向前轮转,先左后右,如转辗炉状各24次;平坐,提起左脚向前缓缓伸直,脚尖向上,当要伸直时,脚跟稍用力向前下方蹬出,计5次,再换右脚做。以舒展四肢关节。

12.足心宜常擦足心即涌泉,是前足心(脚底前三分之一处)的穴位,做此活动能固肾暖足,增强心肾功能,促进睡眠。做时宜赤足或穿薄袜,用左手拨住左足趾,突出前脚心,以右手掌心的劳宫穴,缓缓揉擦涌泉穴50—100次。然后换右脚的涌泉。

13.皮肤宜常干古人认为对皮肤进行干浴可使气血通畅,肌肤光莹,一般是从头顶的百会穴开始,顺次为面部、左肩臂、右肩臂、胸部、腹部、两肋、两腰、左腿、右腿等。

14.便宜禁日古人认为在大小便时紧闭口齿,双目上视,可使精气不随大小便而外泄。

15.背宜常暖。

16.胸宜常护古人认为阳脉之海的督脉经循背而行于身后,阴脉之海的任脉经循胸腹而行于胸前。因此背要经常保暖,胸宜注意保护。收敛,当夏而伏匿,当秋而疏散,当冬而泄夺,则势必损害健康。在疾病疗养方面,中医亦颇重视根据不同季节采取不同的疗养方法。《内经》说:“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又说:“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在用药方面,《本草纲目》说:“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故春月宜加辛温之药,薄荷、荆芥之类,以顺春升之气;夏月宜加辛热之药,香薷、生姜之类,以顺夏浮之气;长夏宜加甘苦辛温之药,人参、白术、苍术、黄蘖之类,以顺化成之气;秋月宜加酸温之药,芍药、乌梅之类,以顺秋沉之气;冬月宜加苦寒之药,黄芩、知母之类,以顺冬沉之气。所谓顺时气而养天和也。”这都充分说明,中国医学在养生方面,十分强调“天人相应”的观点。

由此可见,在一年四季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老年人的养生也必须与气候条件相适应,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采取种种摄生保健方法。

1.春季的摄生要旨

一到春季,冷雪消融,春花吐蕾,万物苏醒,阳气开发,万物都呈现生机活泼的景象,人们在摄生方面,亦应加以注意。

2.注意“春捂秋冻”

每到立春,从日历上说就是春天了,但有时还是很冷的,尤其是初春应该注意防寒。春天有时吹来的寒风,对人体刺激很大,如把春风当作真正春天到来而疏忽大意者,往往会由于这种寒冷的突然袭击而患感冒还算幸运,有时还会引起脑出血呢!因此,有高血压的病人和老年人的家庭成员更要对此充分提高警惕。

初春的温暖之后往往又继续寒冷,这样的温寒之差今后还可能越来越大。所以老年人一定要注意经常调换衣服。《摄生消息论》里说:“春季天气寒暄不一,不可脱去棉衣,老人气弱体怯,风冷易伤,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刘处士也说:“春来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令鼻塞咳嗽。身觉热甚,稍去上衣,稍冷莫强忍,即便加衣。”这些都是经验之谈。我们有句古老的生活谚语:“春捂秋冻”。这句谚语告诉我们,春天气候刚一转暖,不要急急忙忙脱掉棉衣,免得遇上刮风下雨,身体突然着凉而伤风感冒,这不但符合人体生理机能的需要,对脾胃的耐寒耐热锻炼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对老年人防病健身是大有益处的。

3.防止旧病复发

有许多疾病在冬季调养不好,到春季往往容易复发,比如人们在冬季没有注意保暖,在春季就容易发生手足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