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社区的建设,并根据社区功能与居民需求的多样性进行有效的模式选择,社区从微观层面担当起了造就大社会的重任。和谐社会必然以和谐社区为基础,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民主权利,完善社区的各项功能,这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
苏州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重大拐点,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年9月,苏州市委十届十次全会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要“把苏州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开放创新的先行区、城乡一体的示范区,成为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三区三城”的提出是对苏州未来发展形态的一种描述。建设“三区三城”是苏州既定的总目标、总定位、总要求。城市实力是一个综合概念,既包括硬实力,也包括软实力。苏州提出的“三区三城”建设,既是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硬实力的目标任务,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苏州将在增创人文优势、优化发展环境、强化亲商服务、弘扬城市精神等方面着力提升软实力。将建设“三区三城”作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总定位、总方向,作为转型升级的切入口、落脚点,全力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抢占发展制高点,致力增创新的竞争优势。
使苏州成为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就是苏州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率先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成为全国的样板;使苏州成为开放创新的先行区,就是用开放推动转型,进一步提升全面开放水平,创出全国认可、以科学发展为特征的新苏南模式;使苏州成为城乡一体的示范区,就是要率先在城乡发展规划、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方面取得突破,为江苏乃至全国城乡一体综合配套改革创造新经验、提供新示范。
使苏州成为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就是要使苏州发展为拥有符合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在世界产业分工中处于高端位置、具有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的重要城市;使苏州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就是以生态环境优美为核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相协调,在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捷度、公共安全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和特色,适宜居住、工作和发展,无愧“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使苏州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就是要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兼容并蓄、相得益彰,同时文化与旅游又相互作用、优势叠加,成为真正的文化与旅游强市。
“三区三城”是一个整体,为苏州今后的发展确立了系统性的目标思路,即以科学发展为导向,以开放创新为动力,以城乡一体为落脚点;以建设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为核心,以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为根本,以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为特色,加快提升综合竞争力,努力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确保苏州继续走在全国发展的前列。[朱金龙:《建设“三区三城”创新苏州优势》]
“十二五”期间,苏州发展的总体设定是:地区生产值年均增速10%左右;到“十二五”期末,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下降1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70%,接近美国水平。为了实现苏州发展的这一总体设定,苏州正在完善发展机制,提升率先发展、科学发展水平,坚持生态优先、环境优先,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步发展,为开创“三区三城”建设新局面,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新跨越而努力,在此过程中,以“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为特色的张家港精神、以“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为主要精神内涵的昆山之路、以“开放融和、创新创优、亲商富民、和谐共赢”为亮点的园区经验成为苏州和谐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而“崇文、融和、创新、致远”的城市精神准确地刻画出了苏州这座充满古韵今风魅力的城市之魂,成为是苏州城市的核心标识,体现了苏州的凝聚力、精神动力和持续发展的生命力。苏州获“2004年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和“年度城市”的颁奖词写到:“一座东方的水城让世界读了2500年;一个现代工业园,用10年时间磨砺出超越传统的利剑。它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出现代经济的版图;它用双面刺绣的绝活,实现了东方与西方的对接”。的确,在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科学完美结合的苏州正在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产学研紧密联合、各类人才聚集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基地、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21世纪的苏州将是“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真正的人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