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以苏州为个案
29245400000007

第7章 相关的概念(1)

在城市社区的研究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许多与社区相关的概念,针对比较重要的概念,分以下具体节进行专门研究和分析。

(第一节)城市社区及功能

一、城市社区内涵

城市社区即城市地域的社会共同体。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一定城市地域范围的人口群体依循一定的风俗、习惯、制度、规范、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组成一个具有一定社会组织制度和社会心理等特征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区域。它是人类居住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一定区域内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城市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和基础,是社会问题最敏感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我国基层政权稳定巩固的载体。城市社区有多种表现形式。从规模上,大的可以指一个城市甚至相邻的几个城市,小的可以指城市内部自然形成的小型社区。2000年11月,在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将城市社区明确为“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城市社区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完整意义上的城市社区一般具有四种要素:(1)人。按一定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关系组织起来的人口;(2)地域。按一定地域界线确定的相对稳定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区域;(3)制度。在一定制度组织关系中生活的有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的人群;(4)心理归宿与传统。带有本地特征的文化特质,在情感上有沟通、在心理上有认同和归宿感的群体。

城市社区是相对于农村社区而言的,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人口高度集中,生活空间相对狭小。人口的高度集中和大规模聚集是城市社区区别于农村和城镇社区的基本特征之一。高密度、大规模的人口集中为人类群体活动的扩大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使人们的行为模式、个性特征发生了变化。

居民从事非农产业,异质性强,价值取向多元。由于城市居民成分复杂,由职业、收入、文化等差异所造成的社会阶层区别明显。

(三)生活方式多样化,人际关系业缘化,情感色彩较淡薄。城市居民从衣食住行到闲暇时间的安排,根据自己爱好、兴趣进行选择的余地较大。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对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十分有利。城市居民社会联系广泛,人际交往多,但这种联系和交往多以业缘联系为主。

(四)组织程度较高,结构复杂,形式多样化。人口和社会活动的高度集中,使管理的复杂程度大大提高,于是便产生了复杂的城市组织,以保证城市社区的社会生活能正常地进行。

二、城市社区功能

城市社区是城市一定生活空间的居民所形成的以区域为纽带的社会共同体,是城市社会的细胞,城市社区的基本功能包括政治功能、自治功能、服务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学习功能、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等七个方面。

(一)城市社区的政治功能

社区的政治功能是指社区在保持国家政治生活的稳定和发展方面所具备的功能。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城市社区的政治功能产生于其在国家的政治体制结构中的地位。城市社区的政治功能主要包括政治稳定、政治传导和政治参与功能。

(1)城市社区的政治稳定功能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时期,改革过程中必然引起社会利益分配的重新调整,不可避免地出现社会分化,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到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城市社区通过开展大量细致的宣传动员和思想政治工作,落实政府的各项决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协助政府维护社区乃至整个城市社会的稳定,这就是城市社区的政治稳定功能。

(2)城市社区的政治传导功能

国家所制定的各项政策能否收到成效,达到制定政策的初衷,关键的是这些政策能否被社会了解和接受,并在社会生活中得以贯彻和执行。社区自治组织可以帮助政府有关部门把国家法律、政策的基本原则和精神落实到社区居民,使居民了解、接受并能自觉地遵守,从而为国家各项法律和政策的顺利贯彻执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的良性发展起到保护作用,这就是城市社区的政治传导功能。

(3)城市社区的政治参与功能

所谓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的途径和方式参与政治过程,直接或间接地对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和政策决策施加影响的活动。政治参与的形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主要有政治选举、政治结社和政治表达等。拓展政治参与性,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社区承担了国家的一部分工作,从而减轻了国家的工作负担,起到了由民间团体起到的作用。城市社区还起到了提高居民参与性的催化剂的作用,动员人们进一步表达自身的利益,为社会弱势群体参与公共事务开拓空间。

(二)城市社区的自治功能

按照社区原则,城市的基层社区组织是自治组织,是群众自我管理的组织、自我服务的组织。基层社区组织不是行政组织,不是一级政权,而是一个基层的、社会的服务组织,它的根本性质是自治,是一种依法自治的群众性组织。社区自治是指不需要外部力量的强制性干预,社区各种利益相关者习惯于通过民主协商来合作处理社区公共事务,并使社区进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秩序的过程。社区自治集中体现在社区成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特别是对区域性的社区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的管理上。

(三)城市社区的服务功能

在现代城市中,社区具备许多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社区服务这条途径来实现的。服务是社区最主要的功能,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社区是处于城市政府和居民之间的中间层次,居民生活在社区中,所以社区就成为政府联系社区居民的主要载体,通过社区服务架起了一座联系的桥梁。

城市的社区服务大致包括这样两种形式:

一种是政府服务于社区,它包括对社区的宏观指导、规划,建设资金的投入和各种福利的服务,它的终极目标是居民公众,但必须通过社区这个中介。

另一种是社区内部服务,它包括人际相互服务和社区为居民提供的服务。

社区为居民提供公共产品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的,一种是社区通过自治组织来为社区提供,如社区志愿者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民间调解委员会、社区治安委员会、便民服务网点、社区福利院、社区互助组织、楼道自治网络、社区服务站等。另一种是通过与政府联合来提供公共产品,这是社区提供公共产品的主要方式。这种公共产品如社区安保队、社区环卫站、社区市民学校、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绿化、各种休闲娱乐场地和器材等。社区通过各种途径,为居民提供各类公共产品,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从而为居民的社区生活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四)城市社区的社会保障功能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功能,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并对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是社会制度的集中体现。它的基本宗旨在于维持每一个社会成员所需的最基本和最低生活水平。

所谓社区社会保障,是以社区为主体和载体,对受保对象进行管理服务,多渠道筹集资金,对享受了法定社会保障、单位系统补充保障后,基本生活仍发生困难的社区成员给予经济上的两次补充托底保障,以保证社区安全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社区的社会保障功能主要是指为保障体制内和保障体制外的居民提供各种相关的服务,当前,主要是指为保障体制外的社区弱势群体如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外来人员和残疾人等提供各种服务,社区社会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关口,它对于那些身陷生活困境而又无能为力的人们来说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是城市社会保障的最后一张“安全网”。

社区化的社会保障区别于现行体制的体制特征,是在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总目标和操作目标之下,给予社区根据自身的需要构建补充保障项目和选择操作方式的权力,推动社区自行调集配置各种资源,形成由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合作机制,提供社会保障补充项目的供给。就体制内保障功能来看,社区作为城市基层社会的一部分,协助国家社会保障部门完成各项任务,使国家的社会保障体制能够有效地运转起来。体制外保障功能主要是指为社区内的各类弱势群体提供各种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享受得到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成果。

(五)城市社区的学习功能

社区作为城市基层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先进思想和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通过在社区内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和各种文化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主流文化、宣传社会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培育新型公民。此外,社区通过开展大量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有效弥合由于社会分化加剧而带来的社会离散现象,营造一种浓浓的社会氛围,培育集体主义精神。正如吉登斯所认为的那样,社区建设“不仅意味着重新找回已经失去的地方团结形式,它还是一种促进街道、城镇和更大范围的地方区域的社会和物质复苏的可行办法。”[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83页。]

社区的学习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区居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功能。(2)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功能。(3)终身学习的组织功能。(4)人际关系疏离的弥补功能。

(六)城市社区的文化功能

社区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区成员在社区社会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吴文藻先生认为:文化的简单的定义,可以说是某一社区内的居住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社区文化是社会发展状态的具体体现形式,是社会文化在社区中的综合反映。社区文化具有生动活泼的形式和喜闻乐见的特点,社区文化注重群众的广泛参与,以寓教于乐的方法既达到教育群众的目的,又有效地做好了某一时期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社区文化,可以使一个社区的道德、风俗、价值观念基本上趋于一致。社区文化具有良好地沟通作用,在参加社区活动过程中,社区居民之间相互了解,沟通思想,增进友谊,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社区的文化功能,以此为平台达到提高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弘扬主旋律,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增强社区凝聚力、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七)城市社区的经济功能

社区经济是指在社区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以社区居民为服务主体和组织主体的主要来源,调动社区内外一切可用资源,以灵活多样的运行机制来配置资源,以社区居民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可进行成本与效益核算的一切活动。社区经济作为一种市场需求和关联带动能力很强的产业,可以促进商业、饮食、文娱、信息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既可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又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是第三产业中极具发展潜力的综合性行业。社区环境的改善、社区服务的优化、社区教育的普及、社区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文明社区”的创建等活动都离不开社区经济的发展,都必须有相应的经济基础和财政实力。城市社区的经济功能主要是指社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具备的功能。一个大的社区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不仅在本社区内,同时还流通到邻近社区,辐射到其他社区。社区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区组织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参与到本社区的经济活动当中,推动着本社区的经济发展。二是表现为社区通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和社区文化功能的充分发挥,为社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间接地为本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社区经济本质上是介于福利性与营利性中间地带的一种经济形式。[陈柳钦:《城市社区功能研究》,《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0。]

(第二节)社区发展

1915年,美国社会学家法林顿在《社区发展:将小城镇建成更加适宜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一文中最早提出“社区发展”的概念,并将“社区”从最初的一个社会学分析概念,发展成为推进社会进步、加快城市现代化的社会机制的范畴。1928年美国社会学家斯坦纳在其所著的《美国社区工作》一书中专门设置了“社会变迁和社区发展”一章,并对社区发展的内涵进行了论述。1939年美国社会学家桑德森与波尔斯在其合著的《农村社区组织》一书中,也对社区发展的基本方法和理论观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以后,又有几位美国社会学家对社区发展的定义、社区发展的基本方法和社区发展的理论作过较详细的论述,并为这一概念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除美国以外,都因为受到战争的创伤而面临恢复建设的任务,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也为贫困、疾病、失业等一系列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现象所困扰。

为了解决这些当时世界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始,联合国开始在不发达地区关注社区发展问题,倡导“社区发展”运动,试图通过当地政府与民间团体通力合作,动员居民广泛参与来解决一系列社区问题。通过在各基层地方建立社区福利中心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后又开始探索发达地区的社区发展计划。在这个基础上,1952年联合国正式成立了“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小组”,具体负责试行推广世界各国的社区发展活动。自此以后,社区发展运动开始逐步遍及许多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