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县域管理研究
29251600000011

第11章 切实加强农业繁荣农村经济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新平县国民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县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切实加强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对于促进新平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保持全县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农业是新平县国民经济基础的地位绝不动摇

新平县是一个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较低层次的典型农业县。25万人口中有23万人生活在农村,这是新平县最基本的县情之一。这一基本县情决定了: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全县就难以稳定和发展;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全县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县域的富裕。很明显,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状况,决定着全县国民经济的整体状况,决定着全县各族人民的生活质量。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产业特点,反映了新平县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结构特性。农业不仅在提供工业原料和扩大全县产品市场份额等方面对全县国民经济起着支撑作用,而且还承担着为全县25万人口自身发展提供基本生存资料的任务。农业的这种基础地位,是其他产业所不能替代的,不会因为其他产业发展了从而使农业比重降低而被削弱。新平县农业生产又具有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特点,是社会效益大、自身效益低的弱质产业。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县委、县政府执行政策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支持,很容易因为农业竞争能力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而萎缩下去。农业的这种基础作用和产业特点,要求我们必须把农业放在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特别是在我们强调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只有自觉地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才能加快全县蔗糖业、矿冶业、加工工业等的发展,才能使城市化发展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才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扩大全县的市场占有率。一句话,才能保持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才能保证全县各项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改革开放以来,新平县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很大发展:一是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和1978年相比,1995年粮食总产达9591万公斤,增1.8倍;甘蔗达43.1万吨,增13.4倍;烤烟达666万公斤,增8.5倍。二是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农村二、三产业和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农村社会总产值从1984年的1816万元增加到1995年的63757万元,增长了35倍,非农产业总产值16044万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达39.2%。三是农民生活不断改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1995年的1227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2倍。全县绝大多数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目标迈进。新平县农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仍很突出:一是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业综合效益低。二是农业基础脆弱,“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改变。三是科技到位率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四是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当年实际收入增幅太小。要坚持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地位,加快全县的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必须认真研究,系统地解决好这些问题。

二、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奠定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

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关键的一条就是坚持不断增加农业投入不动摇。新平县是山区农业县,水利化、电气化和通路面、电讯开通面程度低,水利化程度只达46%,合作社通电面只达86%,通路面达78%,村公所程控电话开通面达52%。全县50%以上的农民是处在边远、偏僻、闭塞、落后、山区的自然环境中,改善这些地方的生产基本条件,不仅是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需要,也是增强后劲、繁衍生息的需要。我们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要继续实行向农业倾斜的政策,提高计划、财政、信贷资金用于农业的比重。财政支农资金按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安排。认真执行新增贷款总规模用于农业的比重不低于10%的规定,增加农村信用社对种养业贷款的比重。积极推进农业投入体制改革,多渠道引资入农。建立和扩大各级水利建设基金,农业发展基金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鼓励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促进社会资金向农业开发、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贸工农一体化经营项目聚集;加大农业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吸引国外贷款和县外投资项目。争取在九五期间建成17万亩高稳产农田,水利化程度提高到60%以上,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20万亩以上,合作社通电面达95%以上,通路面达95%以上,村公所办事处程控电话使用面达100%以上,使全县农业发展的综合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

三、强化科教兴农观念,积极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

新平县农业的潜力在科技,希望在科技。实践证明抓住成熟适用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不但增产增效显著,而且能够提高农业素质,加快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们要牢固树立“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的观念,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贯彻落实全县《科技进步实施意见》,使全县主要农作物适用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科技措施到位率85%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率55%以上。要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逐步建立农业科技发展基金。逐步形成稳定、合理的农业科技资金积累机制。要紧紧围绕粮食、烤烟、甘蔗三大当家作物,运用多种方式,向农民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加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搞好技术培训。大力开发和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新技术,特别是高产优质抗病的农作物新品种,推广模式化栽培、旱作农业、地膜覆盖、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产品储存、加工、保鲜、包装等技术。要抓好“种子工程”,加快良种培育、引进和推广,重点选育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杂交包谷等。积极推广深施化肥、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等科学施肥技术。要培训农民及时、合理、科学地使用各类农药,提高科学施肥和使用农药的水平。要稳定与壮大农业技术队伍和推广体系,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通过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要使新平县的农业逐步形成一个以高产为基础,高效为目标,优质、低耗为途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四、发展层区经济,优化产业结构

新平县可耕地面积近70万亩,林地面积350多万亩,水域面积达16万亩。要充分发挥新平县地域面积大,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根据全县立体地形,立体气候的特点,打破行政区划,分层研究不同海拔农业发展的思路和规划,分类指导,进行层区经济和带状农业的综合开发,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烟则烟,宜蔗则蔗,宜果则果,宜畜则畜,宜渔则渔。要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小春生产的质量,增加小春粮食总产,相对固定农田面积,减少耕地资源消耗,提高土壤肥力,发展生态农业。要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念,合理调整农业的生产结构和布局。在农业种植结构中,要面向市场,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同时,有计划地推广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种植,特别要扩大甘蔗和烤烟的种植面积,逐步实现由“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种植结构向“粮食—经济—饲料作物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转变,促进养殖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要把畜牧业作为全县的一个骨干产业来发展,要大力推广规模化养猪,发展食草型、节粮型畜禽生产,加强商品牛羊肉基地建设,认真落实“双推八改”和氨化青储饲料等科技措施,提高畜牧业商品率,发挥畜牧业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要充分利用全县水库坝塘的水面优势,抓好以鱼类为主的水产品养殖。要充分利用山区优势,发展林业生产。林业生产要以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合理调整林业生产布局,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林产品工业,增加林产品供给能力。着力抓好10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抓好10万亩竹子基地建设,抓好10万亩的热果基地和以核桃、板栗为主的10万亩干果基地建设。我们要认真解决全县乡镇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不高、经济效率比较差的问题,继续把乡镇企业作为繁荣农村经济的战略重点,努力提高乡镇企业的素质和水平。要立足资源优势,面向市场,加大乡镇企业投入力度,加快技术进步;要加强管理,提高自身素质;要深化企业改革,增强机制活力;要调整结构,开拓市场,上质量、上档次、上规模;要合理布局,片区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综合起来发展。

五、认真执行各项农村经济政策

全面发展农业和繁荣农村经济,最根本的是靠正确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理顺各种利益关系,增强农村经济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水平再上新台阶。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就是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最基本的是要处理好土地使用权问题。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并允许土地的使用权可依法转让。具备条件的乡村社,在稳定承包制的基础上,要促进耕地经营使用权的适当集中,发展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要发挥家庭承包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两个层次的积极性,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要积极探索以农民股份合作制为重点的新的产权制度和经营方式。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在全县建立以乡村集体和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以专业经济技术部门为依托,以农民自办服务为补充的各种经济成分,多形式和多层次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县属各有关部门要适时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供应和农产品的购销、加工、储运等服务,提供资金、技术、信息、保险等服务。要实行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组织和经营形式,走“公司 基地 农户”的路子,促进全县农业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要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更好地为家庭经营提供各种服务。要按照国家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价格体系、流通体制和储备调节制度。继续实行国家定购粮的政策,抓好农产品的批发和集市贸易,搞好粮食储备。要认真执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政策,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稳定农产品价格,减轻农民的负担,调动和保护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六、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民的收入状况和生活质量,决不仅仅是新平县农村一块的局部问题,是关系到全县25万人的购买力水平的提高和全县市场的繁荣,关系到全县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问题。因此是一个事关经济全局的大问题。同时,农民收入的增长,本身也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最有效措施,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本身也是新平县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新平县八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较快,扣除物价影响之后,五年平均每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6%,但低于全国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个百分点,低于全地区2个百分点。农村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使农民富起来。九五期间我们要争取农民纯收入达全地区的平均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一是要在确保粮食稳定增产的前提下,面向市场,大力调整农业的生产结构,使全县各类农业自然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特别是要扩大烤烟和甘蔗的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竹业生产。二是要立足当年加快发展,加大适用科技的推广力度,在烟、蔗、果、畜等当年见效的产业和产品上作文章,增收入。三是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加大扶贫攻坚力度,走好“设施 科技 志气”的扶贫路子,认真实施扶贫攻坚计划,改善贫困乡镇村社的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切实解决好贫困乡村的吃饭喝水问题。抓好规模扶贫,有效防止返贫,加快贫困乡村迈向小康的步伐。

我们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不仅是使农民粮袋“站”起来,钱袋“鼓”起来,还要使农民的脑子“灵”起来,精神充实起来。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没有农村文化的繁荣,就没有全县文化的繁荣,没有农村的文明进步,就没有全县的文明进步。农村经济和社会要协调发展,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在农民中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用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建立睦邻友好的乡际、村际、社际和户际关系。要认真抓好农村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抓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知识水平。要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大操大办、聚众赌博,净化农村社会风气;提倡勤俭持家,节约用粮,反对铺张浪费,引导合理消费。要重视发展和利用各种文化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活动。搞好农村有线广播和电视差转台建设,办好乡镇文化站。重视农村卫生工作,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抓好改水、改厕、乡村绿化和道路整修,改变乡村环境面貌。大力提倡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和卫生下乡,把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戏剧和书刊等文化产品送到乡下,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新平县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以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任务相当繁重,但我们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只要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县情认真探索,踏实工作,就一定能加快全县农业的发展,一定能使全县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一定能使全县农村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