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财力是县域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级国家机关实施其职能的基本保证。县级财力增强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县域经济,建设县级财源。新平县的财源建设发展较快,1996年地方财政收入已达5310万元,比1990年增加2倍,财政效益不断提高。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县财政存在着三对矛盾:一是财源建设单一性与县域资源丰富性的矛盾;二是财政支付能力与实际供养需要的矛盾;三是经济和社会事业全方位奠基开发所需的资金支持与县财政无力承担建设任务的矛盾。三对矛盾使我县财政呈现出赤贫性、单一性、补助性、不平衡性等诸多特点。全县历年滚存赤字已达1194万元,属玉溪地区的财政贫困县。我县财源结构单一,财政收入主要靠烟、蔗、矿,三个产品占全县财政收入的75.9%,其中烤烟就占45.5%。来自三个产品的财政收入又属原料型收入,也就是烟、蔗、矿在加工环节的财政收入很少。1996年财政收入仅5310万元,但支出近2亿元,如不得益于省地的支持,新平将无法正常维持,发展就更无能为力。全县乡镇之间的财政收入极端不平衡,新化乡年财政收入达460万元,建兴乡只有13万元。全县财政存在的矛盾及其特点说明,加快新平财源建设的任务相当繁重,各级各部门都要从不同的角度支持财源建设,怎样加快财源建设,能否作这样一个总的思考——资源变财源,产业撑财力,理财增效益,富民促富县。就是要面对市场,加大全县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开发力度,使丰富的潜在资源转变为现实的财政收入;要集中人、财、物等社会力量培育烤烟、蔗糖、矿冶等骨干产业,使骨干产业既有量的扩张,又有质的提高,从而形成增长幅度大而又较稳定的规模财源;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结合县域实际,用足用活财政政策,切实加强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和财政信用资金的管理,加强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系统管理,使财政运行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不断提高财政效益;要坚持富民为本,发展农村经济,广辟财源,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建设财政富县。
一、面向市场,广泛开辟财源
这应该是财政收入的根本原则,这个原则又是财政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财政活动是整个经济活动过程的一个分配环节,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影响生产,经济决定财政。要增加财政收入,只有发展生产和经济。生产是财政之“源”,源远才能流长;经济是财政之“根”,根深才能叶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必须面向市场,县域经济必须融入国际国内大市场,才可能发展,广开财源也必须面向市场。没有市场,财源必然枯竭。首先,要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开辟财源必须要开拓市场,开拓市场是财源建设的战略任务。我县有比较丰富的资源,但资源不等于财源,资源只有转化为商品,在市场交换中增值,才能变为财源。我们要注意研究市场现状,了解市场发展的趋势,以市场为导向,广辟我县财源。逐步改变端着资源“金饭碗”要饭吃的现状。财政扶持要注重扶“市场”,就是要从资金、信息等方面支持企业和农民开拓市场。其次,要千方百计扩大我县产品的市场份额,我们要一手抓资源开发,一手抓市场占领,不断提高我县大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扩大财政收入的渠道和规模。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总量,提高产品竞争力。目前我们要抓住市场机遇,加快烤烟发展步伐,扩大蔗糖生产规模,抓好铁矿石的深加工,增加热果总量,大力扶持能增加地方税收的工农业产品开发,尽量组织适销对路产品走向市场。要引导企业和农民走向市场,培育和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再次,要扩大开放,联合开发我县资源。要树立社会化大生产的跨区域合作观念,鼓励欢迎外县、外地州、外省市、外国企业到我县开发资源,带动我县经济发展,要低门坎,高回报。要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市场换项目,以存量换增量,走以市场开发带动产业、产品开发的路子,发展具有我县特色的财源项目。要创造条件全力支持昆钢和易门三矿等大企业在我县大红山所进行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使之早日投产,早日受益,从而促进我县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我县的第三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增加我县的财政收入,最后,开辟财源要在“广”字上作文章,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始终把农业放到突出的战略地位来抓,不断增加农产品总量;要千方百计促进工业企业增加产品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节约成本,提高效益;要发展建材建筑业和餐饮服务业,培育市场,搞活流通,发展房地产业,只有这样才能立足我县资源,面向市场,广泛开辟财源,提高我县财政实力。
二、调整结构,建立支柱财源
产业结构决定财源结构,决定财政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没有具县域优势而又合理协调的产业结构,就没有充实的财源基础。我们要认真分析我县的骨干产业和主导产品对财税的实际贡献,以及在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和发展潜力,合理选择发展重点,建立支柱财源。到目前为止,我县的支柱财源主要是烟、蔗、矿,我们要围绕培育支柱财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要加大种植结构的调整力度。种植结构的调整,要以片区经济和层区产业的发展规划为指导,确定与市场相适应的粮经比例关系。要扩大烤烟种植面积,争取在两三年内把烤烟搞到12万亩,总产搞到1500万公斤,其中上等烟达60%以上,使烤烟农特税大幅度增加。烤烟面积的增加及总产和质量的提高,主要靠江东片区的新烟区开发和江西片区调减包谷和部分稻谷种植面积来实现。要以现有的日处理4500吨甘蔗的白糖生产企业为依托,继续巩固和发展甘蔗生产,宜蔗乡村要通过调整粮蔗种植结构和开垦宜蔗荒山荒地,使甘蔗达19万亩,总产达90万吨,制糖生产能力达日处理0.75万吨,产糖10万吨,实现综合税利1亿元。要围绕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林果业,特别是漠沙、戛洒的热区水果和水塘、者竜核桃等干果要按规模化、区域化和产业化的要求,加大发展的力度,增加农特税收。要通过提高小春复种指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小春粮食单产、增加总产来支持大春粮经作物结构的合理调整,做到当年粮增产,钱增加。二要加大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我县工业主导产品单一,初具一定规模的只有铁矿石、生铁、水泥、白糖、冰糖和水电等产品,下一步要在扩大现有主导产品规模的基础上,以初级产品为原料,开发新产品,要争取建设年产30万吨的炼钢生产线,再建一口处理1500吨甘蔗的白糖生产线,要建成年产6000吨的书写纸生产线,技改建成年产5000吨的冰糖生产线,建成糖机配件生产线,建成茶多酚生产线,建成挖窖河二级、四级站,鲁奎矿冶集团余热发电站和平掌、老厂、戛洒、县城中心变电站等输变电工程,使我县的主导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结构多元。三要围绕骨干产业,调整财政投入结构,财政资金,包括预算内、预算外和信用资金都要相对集中扶持烤烟、蔗、糖、矿冶等骨干产业和市场前景好的主导产品。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骨干产业的培育力度,建立起我县的支柱财源,不但能使我县当年的财政收入大幅度稳定增长,还能使农民当年的收入不同程度的增加,促进我县当年的加快发展。
三、着力奠基,培植后续财源
要使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促进县域财力不断增强,必须在财源建设中实施两个转化:一是丰富的资源向充实的财源转化;二是单一的财源格局向多元财源格局转化。要实现两转化必须在巩固原有财源的基础上,大力建设新的财源产业群,花力气培植新型的后续财源,要培植后续财源,关键是要下决心解决制约我县产业发展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实施“1758”工程,在九五期间高稳产农田建设到17万亩,水利化程度提高到58%。抓好以平甸河水库为龙头的6座中小型水库建设,提供财源建设的“血液”。在电力建设上,集中精力抓好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的建设,完善改制后电力(集团)公司的运行体制,理顺电源和输变电的各种管理关系,加速电力行业的发展,使电力行业成为一个新的财源产业。要加大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运输能力,改善投资环境。新建大新路,铺设新细路和226线油路,提高境内公路等级。通讯建设要抓紧建设县城电信大楼,努力开通各乡镇村办的程控电话。还要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发挥城镇的生财和聚财功能。
有了开辟财源的基础,必须加大后续财源的培植力度,从而改变我县财源结构单一的状况。一是依靠科技进步,抓初级产品的深加工和原料的综合利用,通过加工增值,提高综合效益来增加财税收入,特别是糖业、矿冶、林果等产品要抓好综合开发,提高整体效益。二是加大以竹子为龙头的“18生物工程”的开发力度,把竹业和木业作为我县的一大后续产业和后续财源开发,争取九五期间发展到10万亩竹子。三是因地制宜,鼓励和支持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开发、创办新产业促进建筑建材业的发展,扩大财源范围。四是依靠现有支柱产业,发展造纸业,开发产品包装业和配套服务行业。五是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和城镇开发为龙头的房地产业。
四、健全机制,培育活性财源
财源建设,不是一个纯自然经济活动过程,而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就需要注意研究财源建设的机制问题,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来建设财源。我们把由机制因素所开辟的财源称为“活性财源”。首先,要坚持富民为本、公平负担的原则,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要藏富于民,不能竭泽而渔。县财政每年需要集中的资金与县域社会经济所能提供的积累要相适应。要充分考虑乡镇和各企业的持续发展及承受能力。其次,要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充分调动乡(镇)开辟财源、聚财用财、当家理财的积极性。要逐步解决乡镇政策性增支和增人增支、使财政分配权受到限制甚至名不附实的问题。为使我县骨干财源蔗糖和烤烟加速发展,要增加对乡镇的甘蔗增收返还奖和烤烟农特税利益分配额。再次,要由点到面开展乡镇财政收入晋档达标活动,建立完整的目标考评体系和激励制约机制。认真落实奖惩责任制。第四,要调动各类企业培植财源的积极性,支持企业技改和开发新产品,加强管理,扭亏为盈,提高效益,合理承担各种税费,自觉履行纳税人的义务。第五,要充分发掘现行财政体制对我县的有利因素,调动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主动到省地争取建设项目和财政资金,加快我县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第六,要加强税收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纳税人依法缴纳税收的自觉性,自觉履行纳税义务。财税、金融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聚财合力。
五、共同理财,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开源是财源建设,节流也是财源建设。要把合理运用财政资金、提高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作为一种理财责任落实到各乡镇、各部门和各单位。我们的理财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厉行节约、讲求效益原则,谁受益谁负担原则,共同来“当家”,不断提高我县的财政支出效益。一要合理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努力做到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使财政支出逐步适应客观需要及其比例关系。在投资支出方面,必须优先保证交通、能源等重点建设工程,优先安排农业支出,压缩一般加工工业的投资;在经常性支出方面,压缩行政管理支出,增加教科文卫支出,特别是教育事业的支出,在财政信用资金的使用上要集中支持蔗糖和矿业的发展。二要加强对财政支出全过程的管理,也就是从编制计划到款项使用的全过程进行检查和监督。要从县情出发,制定好符合实际的财政支出计划,要加强财政监督,促进支出使用单位加强经济核算,降低消耗,减少资金占用,促进效益提高。各部门、各单位要增强理财意识,强化预算约束,以理财的主体身份按照财政制度和政策法规自觉落实节支措施,理好财、用好财,提高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督使用和跟踪反馈工作,不能只重视争取,不注意管理,要在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加强管理,严格把关。三要分类指导,采取具体的办法措施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对基建支出,要先简单再生产,后扩大再生产;先内涵扩大再生产,后外延扩大再生产。要支持建设单位尽量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对经常性的行政支出要严格执行预算,加强监督管理,特别是对办公费用,车辆、通讯等购置费用要严格控制。对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要根据不同情况,实行自收自支、差额拨款、全额拨款等管理办法,把用款单位节约支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财政支出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