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属玉溪地区贫困县,怎样加快发展,早日脱贫,不断向前移动新平在全区的位置?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必须坚持发展原则,走面对市场,立足特色,着力奠基,支柱联动,社企结合,培育素质,跳跃前进的路子。
一、坚持发展原则
新平的发展应该坚持富民为本的整体发展原则。坚持以富民为根本,既抓当年发展,又抓持续发展;既抓协调发展,更抓人的全面发展。富民才能强县,没有人民群众的殷实生活和文明进步,就没有新平的发达振兴。我们要千方百计使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钱包“鼓”起来,粮袋“站”起来,脑子“灵”起来。用社会系统论的思想来分析,从我县地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民族发育程度不一致的特点看,不抓整体发展,也就是说孤立抓当年发展或抓打基础,孤立地抓农业或工业,孤立地抓经济建设或社会事业的发展,新平只可能越来越拉大与发达县市的差距。当年发展的关键是把“两个转变”变为工作实践。就是要在全县各个领域抓科技到位;抓管理上轨;抓结构调整;抓改革转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释放现有各生产要素的潜能;抓投资成本低、生产周期短、进入市场快、富民范围大的农产品开发。近几年新平县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与1995年相比,1996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36.7%;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40.7%;乡镇企业总收入增长5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7%;职工工资总额增长27.7%。持续发展关键是着力抓投入,全方位打基础,增加物质技术积累,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全县1996年新增固定资产比1995年增4倍。抓协调发展,关键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抓实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1996年各项社会事业的投资增加12.2%,达9557万元,实现了普及六年制义务教育,全县无计划外多胎生育。抓人的全面发展,关键是抓县民的素质教育,实施人才工程,使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中,文化、科技和精神素质不断提高,大力培养各类各层次的适用人才。
二、着力奠基开发
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新平县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发展的基础薄弱,粗放型的特点突出。全社会固定资产原值只有6亿元。农业上广种薄收,工业上产业链短,人的素质比较低。我们研究全县的发展问题必须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面向市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致力于全方位打基础,不断增加全县的物质技术积累。包括经济建设、事业发展、人的素质提高等都要致力于打基础,抓基本。一是千方百计抓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争取九五期间新增固定资产12—15亿元。农业投入2.8亿元左右。建成以平甸河中型水库为龙头的6座中小型水库。抓好粮食自给工程、热区开发工程、商品牛羊肉基地、竹子基地、核桃基地、蚕桑基地的建设。工商企业投入5亿元左右,在建成河口糖厂、甘油厂等项目的同时,再建成鲁奎矿冶集团50立方炼铁炉、余热发电、粉矿烧结、扬武水泥厂技改四个项目,建成戛洒糖厂书写纸技改生产线,建成糖机配件项目、冰糖厂茶多酚技改项目和高密度纤维板项目,争取建成年产15万吨炼钢生产线、日处理1500吨的白糖生产线和年处理铁矿18万吨的磁选厂等项目。道路建设投资3亿元,建成大新路、新细路、新平大道、漠元路,促使全县道路上等级上档次,改变全县道路交通条件差的现状。水电开发投资1.2亿元,建设挖窖河四级站、者竜、电站县城中心变电站等项目。乡镇企业投资5000万元,建成和争取建成漠沙电解铜厂、扬武纸浆厂、扬武金属镁厂、大红山磁选厂等项目。通信建设上投资2200万元,建设县城电信大楼、10个乡镇寻呼机站、市话、农话扩容等项目,实现乡乡通自动电话。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扬武、戛洒、桂山、平甸、腰街、老厂、建兴等7个农贸市场。社会事业发展上投资1.5亿元左右,改善文化、教育、卫生、计划生育、体育、广播电视、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条件。达到“普九”必备的校舍条件,建成县城体育活动中心、县会议培训中心、县党校和行政学校,建成日处理2万吨的自来水厂。改善职工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快城镇化进程。二是抓农业基地开发,建成一批有市场、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基地,为加工业提供优质原料,培植后续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包括5万亩的竹子基地、3万亩的核桃基地、10万亩的热果基地、19万亩的甘蔗基地、3万亩的蚕桑基地、12000亩的木薯基地、年存栏7万头的商品牛羊基地。三是量“内外”之力,行奠基开发之业。光靠全县的财力民力要实现全方位打基础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抓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大胆引进和利用资金,多渠道开发。要抓县域良好形象的塑造,用干实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形象赢得各方支持,形成内外支持新平奠基开发的合力。
三、加强支柱联动
根据全县资源特点,除坚持不懈地抓好粮食这一经济基础产业外,集中精力抓好能支撑起全县经济大厦、联动县域经济整体搞活的四大产业,即:蔗糖、烤烟、矿冶和畜牧业。四大支柱产业既有资源作依托,又有市场可开拓,既是全县工业发展的支撑点,又是农民增收致富的立足点。我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抓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一是完善和制定四大产业发展十年规划,发展层区产业和片域经济。二是用足用活国家产业政策,从资金技术、信息、领导等方面集中力量,加大对四大产业的扶持力度。1996年直接投入四大产业的资金达4892.8万元。三是实施两个转变实行资产重组,进一步盘活四大产业的存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组建了新平鲁奎矿冶集团和新平电力集团公司,兼并了县饮食服务公司等小企业,投资50万元搞活了近千万元固定资产的冰糖厂。四是认真抓好四大产业的市场开发和原料基地开发。与1995年相比,1996年全县的甘蔗生产50万吨,蔗糖5万吨,分别增长9万吨和1.3万吨;烤烟总产812万公斤,增长146万公斤,上等烟由19.6%提高到48.6%;矿冶业销售收入达16518万元,实现税利1974万元;畜牧业收入达6482.77万元(1990年不变价)。四大产业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5%,占农民总收入的70%,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0%,占全县税费总额的70%。
四、促进社企结合
就是社区与企业结合,社区与部门结合,走“公司 基地 农户”的路子联合开发原料基地,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企业不断发展。我们主要采取三种形式进行结合:一是投入扶持开发。1996年糖厂、烟草公司、宝山公司、宏达公司等企业投入1800余万元进行烟区、蔗区、热果区的道路和水浇地等建设。新开发甘蔗2.5万亩,烤烟1万余亩,热果5000余亩,木薯3800亩。二是有偿服务开发。县委、县政府根据县属各有关部门单位的特殊优势,调动其积极性,与贫困村社签订土地有偿使用和利益合理返还合同,投入资金和技术进行规模型的农业有偿扶贫开发。县上65个部门单位与65个村社联合开发甘蔗2万亩,热果4400亩,木薯3473亩。三是直接经营性规模开发。宏达公司、宝山公司、新平糖厂、戛洒糖厂都分别租用有关村社的部分土地直接经营甘蔗、热果开发项目。社企结合有利于农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有利于提高农业开发的综合效益,有利于农民的增收致富和工业原料的有效供给。1996年农民从新开发的烟、蔗、热果、木薯中增加收入近6500万元。
五、实施素质培育
越是贫困区域越要重视素质培育。我们要把提高全县整体素质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来对待。不断提高全县的经济素质、科技素质和县民素质。在提高经济素质上,一是注意培育生产要素。通过加强管理,实行资产重组,合理配置资源,千方百计提高水、电、路和企事业单位现有资产的社会生产力;多渠道争取投入进行量的扩张,增添发展后劲。二是注意培育特色经济,就是抓有市场需求、有资源依托、他无我有、他有我优的产品开发。三是抓规模效益型经济。我们合理规划,集中资金,进行农作物连片开发;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尽力使工业产品上规模上档次。在提高科技素质上,我们重点在稻谷的旱育秧、抛秧、包谷地膜、烤烟地膜、甘蔗良种上提高科技到位率。今年旱育秧达到4万亩、抛秧8000亩、烤烟地膜4万亩。在企业技术改造和各行各业的科技管理上下工夫,不断提高工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在提高县民素质上,要深刻认识到,人的质量是现代化的基石。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强素质,不断提高班子素质,提高县民素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从教育入手,从班子抓起,从机关抓起,从基本做起。强化农民科学种田基本功、工人劳动经营基本功和干部科学管理基本功的训练。采取教育、管理、建设、示范等综合措施,加强县民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全县人民的科技、文化、道德和精神素质。塑造一个“求是务实、团结高效、清正廉明”的领导班子形象;培育一个相互支持、团结和谐、共谋新平发展的干事环境;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立志创新、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特别要注意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精神素质,作为一种比较稀缺的资源开发出来。要实施干部精神素质工程,进行实践“十种精神”的教育。
新平的发展潜力大、困难多、希望大。我们有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有可借鉴的兄弟县市的成功经验,又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从以上五个方面作努力,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我们一定能跳跃式向前发展,早日实现富民兴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