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婴幼儿3-4岁智商潜能激发
29266900000021

第21章 培育出自信的孩子

(一)什么是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信心和感觉的综合,自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做事动机、态度、行为。

(二)自信心强的孩子有哪些具体表现

1.比较乐观。

2.自我感觉较好。

3.喜欢与别人交往。

4.愿意追求新的兴趣。

5.从不轻视自己。

6.遇到难题时,不说“我是白痴”,而说“我暂时还不理解”。

反之,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比较悲观,总是感觉“我不行”或“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等,往往表现出被动、抑郁、孤独。

(三)孩子什么时候出现自信

约3、4岁时出现。当孩子学会用汤勺将饭放进自己嘴时,就会出现“我能做到”的心理。

(四)培养孩子自信应遵循的准则

1.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

孩子在家里没有安全感(如:父母经常争吵)或受虐待时,会丧失自信心。因此,要时刻注意孩子是否有受他人欺负的现象,并让家里成为孩子的避风港。

2.时常对孩子流露出发自内心的爱

(1)将孩子抱在怀里,告诉他你为他而骄傲。

(2)经常性地、诚意地给予孩子表扬。

3.注意和孩子说话时的语气

不仅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要表扬,当孩子努力后而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时,也应该说:“没有被选上没关系!你已经做出了最大的努力,爸爸妈妈很满意!”千万不要流露出不满,也千万别说:“你让我很失望!你没有做好你应该而且可以做到的,我很生气!你应该要表现积极进取、有信心,才是妈妈的好孩子!”这样都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4.学会接纳、尊重、关怀、无条件的爱和真诚地赞美、肯定孩子

(1)如果父母很少赞美孩子,孩子就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

(2)如果父母常批评孩子,孩子也会批评自己和身边的人。

(3)当我们一味地强调没有做到、没有做好的,孩子的挫败感就会很深,会认为自己没有用、没有能力的人。

5.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错误想法

最常见的:孩子除了数学之外,各科学习成绩都不错,此时,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笨学生;而父母应该说:“你是好学生,数学只是几门功课中的一门,只要多花时间,成绩就会变好的。”

6.教导孩子自己和自己比

父母总是喜欢比较,但是很少教导孩子自己与自己比,也很少对孩子说:“看看自己进步的地方在哪里?”跟别人比,其实是很辛苦的;可是如果孩子相信自己是特别的,他可能会创造出自己独有的价值!

7.让孩子自主选择

自主的选择经验,能让孩子体验信任自己和胜任感的愉悦。因此,要经常给孩子一些父母已经筛选过的合适选项,让他从中选一,并引导孩子做出明智的选择,相信孩子的判断能力。

有些事情父母如果不太赞同,但只要是孩子决定做,且合法而又没有危险,父母就应该尽量地不要去干预。因为如果你要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和勇气去做某件事情,你得先表示对他有信心。

8.鼓励孩子畅所欲言

3~4岁的孩子,主动又勤劳。因为肢体比以前更令他有随心所欲之感,所以对周围事物总是表现出跃跃欲试的心情。父母应当把握这样的好时机,鼓励孩子畅所欲言,为孩子创造归属感,让孩子在做中培养对自己的体认与信任。

可惜的是:父母总是对该学什么充满了评估与判断。如果父母的期待与孩子的意愿完全相反,孩子的生命能量就会卡在自己想要与父母的期待之间。

9.给予孩子精神鼓励,不要给物质鼓励

给予孩子精神鼓励,无条件地接纳他们,就能使孩子活得更顺利;但也不必总是赞同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只要让孩子确信你接受他们本人;为孩子制造一些成功的机会,然后称赞他们做的工作,表彰他们的成就,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此就可以培养出他们的独立能力。

另外,许多父母都希望子女拥有比自己多的物质,但如果只是一味地给孩子各式各样的物质享受,而不告诉孩子原因,可能会带来反作用。

10.找出孩子的兴趣所在

孩子有自己特殊的兴趣,没有谁比他们的父母更能发掘他们的兴趣所在。

11.扩展孩子的视野

专家们认为:孩子非样样皆能,但是只要遇到某些会使其双眼发光的事情,父母就应该鼓励他们去做。

12.让孩子在做中学

对于3~4岁的孩子,“由做中学”很重要;只要孩子评估自己大概可以试一试,他就会有意愿尝试。

13.减少被动的活动

专家们建议:限制孩子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的时间。这类被动的活动,会使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缩短,而且不需要孩子多用脑想。应该使孩子学习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找寻有趣的活动。

14.以身作则

孩子都是从模仿中学习,所以没有什么比做个好榜样更为重要。

15.不要对孩子进行口头讽刺

孩子的心很敏感,如果对孩子进行口头讽刺,他会记在心里。因为在孩子生命中的第4年,已经会利用语言将外在世界进行消极的评价。

(五)在曰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让孩子做一件自己没有想做的事情

让孩子弄清家中的管线系统:哪些是水管?哪些是电线?哪些是电话线?哪些是网路线?它们从哪里进来,又从哪里出去?家中的管线系统有没有危险?

2.让孩子做一件自己一直没有动手做的事情

鼓励孩子通过跳蚤市场或者其他方式,把自己不用的书籍和玩具拿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3.让孩子问几个自己不敢问的问题

孩子的许多问题,可能是一直想问又怕被人笑的,也可能有自认为别人也说不清的问题,如:电车能不能后退?为什么广告上的东西看起来都比实物好看、好吃?

4.让孩子做一件大多数人不容易做到的事

例如,鼓励孩子试着去找他特别不想在一起玩的同学和朋友。

5.传递信任

(1)肯定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尝试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2)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学习,欣赏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并适时给予理解与支援。

(3)尊重孩子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

(4)及时发现孩子与众不同之处,尊重孩子的独到见解。

6.多与孩子互动

关键在于:成人与孩子的互动心态。

(1)当孩子问问题时,父母如何表达对他的接纳

①安静地听他说,了解他的思考脉络。

②不对他的答案做任何评价。

③了解他的看法与观点,重视他的问题,与他好好地对谈。

(2)当孩子开始做一些肢体上的伸展时,父母该怎么做

不应该说:“小心哦!这样很危险。”应该要说:“这是一个挑战,我相信你会把自己照顾得很好!对不对?”

(六)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1.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

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调节心态,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后;而过度的挫折,则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

因此,为孩子设置的情境,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是也不能太难,应该是孩子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同时,孩子一次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

2.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

让孩子认识:尽管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但是只要我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并鼓起勇气努力向前,最终就能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另外,在孩子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他,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进而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

3.对陷入严重挫折情境中的孩子要及时进行疏导

如:帮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找出孩子失败的症结所在等。必要时,还可以帮助孩子一步步地实现目标,让孩子体会:只有战胜困难,才能前进一步,达到目标的全部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

平时,则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活动,把握其发展趋势。如果孩子在克服困难时几经尝试均告失败,就该及时给予帮助。

4.要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孩子发现他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进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为中心。因为在同伴群体中,孩子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于被领导的地位等,他就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进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将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挫折忍耐力,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