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一思想政治备课素材(新课改)
29324500000004

第4章 商品与商品经济(4)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废“半两”,改铸“五铢”钱,大小轻重适宜,制作精美,深受欢迎,其后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各朝累铸,沿用至唐初长达7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货币。

5唐初“开元通宝”方孔圆钱

中国钱币从“开元通宝”开始称通宝、元宝和重宝,不再以重量单位为铭,实现了由铢两体系向十进位制年号宝文体系钱币的转变。钱文由欧阳询题写,点画方雅,结构开朗爽健,开创著名书法家艺术入钱文的先河。

6两宋铜铁钱并行与纸币出现

宋朝钱币铜铁兼铸,种类繁杂,每个皇帝每次改元都铸新钱,钱文书体多种多样,“对钱”盛行,钱币艺术达到中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北宋天圣元年(102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我国四川产生了,它比欧洲的兑换券要早好几百年。北宋的“交子”和南宋的“会子”是最早的官方纸币,其后盛衰更替,成为各个朝代主要通货之一。而元代的宝钞发行流通制度,则是世界最早的较为完备的纸币流通制度。它规定并实施一套完美的币制条例,如纸币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指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是有限法偿的对称);设立平准库,保证发行准备金制度的落实,保证货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所有这些,都成为世界货币制度的借鉴。直到19世纪20年代,尚被欧洲各国采用。

7明清“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货币制度

这一时期大宗交易用银,同时使用铜钱和纸钞。契丹文、女真文、蒙文、满文等少数民族文字也用作钱文,成为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历史见证。

8清朝后期开始使用银元铜元机制币

银元铜元圆形无孔,采用机器鼓铸,规格标准,式样新颖,使用方便,颇受社会欢迎,因而迅速取代制钱而起,成为东西方钱币文化交融的典范。

由以上我们了解了中国古钱币发展的大致演变过程,经历了原始实物货币——金属称量货币——十进位年号宝文钱币——纸币(机制币),进一步印证了马克思关于货币起源和发展理论的真理性。

南京发现民国银行第一种钞票

1988年10月13日,中华民国国家银行发行的第一种钞票——中国银行的“南京券”在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被发现。

“南京券”分1元券和5元券两种。1元券长134厘米,宽81厘米,正面上额有“中国银行”4字,下边框内有“南京”2字。反面为英文,只有经理邹颂丹、副经理叶济仙签字中文。5元券长149厘米,宽94厘米,图案与1元券大同小异。1元券和5元券正面两边有“中华民国元年吉日”和“中国银行发行”两排中文字。

据“南京券”的发现者中国钱币学会会员、中国银行行史专家、副研究员孔祥贤介绍: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国家银行只有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交通银行成立于前清,中国银行是新建的,并取得了中央银行的地位,所以中国银行的第一种钞票就是中华民国国家银行发行的第一种钞票。

海内外钱币学家历来认为,中国银行于1912年2月草创时来不及自行印制钞票,因而利用大清银行李鸿章象券加盖行名及年份后发行。孔祥贤说,中国银行南京分行于1912年2月14日开业,南京券就是那天发行的。南京券的发现,否定了“李象券”是中国银行第一种钞票的成说,从而修正了货币史上的一个讹误。

奢侈品

在英文字典里,奢侈是Luxury、Luxus,形象点,就是“力士”品牌的英文名。其实,Luxus是一个拉丁词,原意指“极强的繁殖力”,后演变为浪费、无节制。大部分欧洲语言都吸收了这个概念,确切地说,该词用以描述在各种商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超出必要程度的费用支出及生活方式的某些方面。

沃尔冈·拉茨勒在畅销书《奢侈带来富足》这样定义奢侈:“奢侈是一种整体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会认为是奢华的生活方式,大多由产品或服务决定。”现在,奢侈品在国际上的概念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

中国人的传统概念里,奢侈品几乎等同于贪欲、挥霍、浪费。其实,从经济意义上看,奢侈品实质是一种高档消费行为,本身并无褒贬之分。从社会意义上看,是一种个人品位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经济学将奢侈品定义为对其需求的增长高于收入增长的物品。它涵盖范围可能很广,从牛肉、人参到奔驰车,都有可能是奢侈品。

不过,通常人们认为奢侈品是那些非常昂贵的物品,即大部分人消费不起的物品。有些奢侈品既不是必需的又没有实际用途的昂贵物品,如名牌箱包、高级成衣和高档汽车。私人飞机和豪华游艇当然也属于奢侈品的范畴。

人类追求奢侈品的动机何在?主要有三个:

首先,奢侈品的价值比较持久,因而可以作为贮藏财富的有效工具。例如,珠宝在保值方面的作用与黄金类似。

其次,奢侈品可以显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特征。对于大多数物种来说,它们通过体型的大小来决定其地位。在人类社会中,地位不仅仅取决于体力,竞争是多方面的。

最后,人类对美的追求也是产生奢侈品需求的重要因素。

中国有句古话:物以稀为贵。稀缺性是使物品成为奢侈品的必要条件。

恩格尔系数在中国竟成了“戏数”

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被用来反映人民生活水平,这个系数越大生活越贫困,越小则生活越富裕。

如实统计、分析,恩格尔系数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恩格尔系数长期在60%左右高居不下,确实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数亿人口不得温饱的赤贫状态。但由于国家、地区在收入、消费、生活习惯、社会福利等方面特点不同,使用这个系数做国家、地区间的对比并不可靠。用来比较中国内地的不同地区,结果也不好解释。比如,陕西、宁夏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低于福建、海南的城市居民,而前者并不比后者的生活水平高。

备受国际上推崇的恩格尔在这里只能被迫当个小丑角色,他的“系数”,就像个“二皮脸”的“二百五”,反算正算,只获得一个吹捧帮腔效果。反映一种长期趋势还比较客观的恩格尔系数被逐年论月的计算、引用,不厌其烦的证明着一个大好消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媒体总是告诉大家:恩格尔系数创历史最低;某某地区进入了“富裕时代”。

在中国,恩格尔系数简直太神奇了。两个地区、家庭假如有相同的系数,真实的生活状态却会有九天九地之别,甚至,系数低的反而要比系数高的生活质量低许多。

“吃”的活动和消费,在中国不好简单地归为食品支出。“一顿吃头牛”,吃掉“穷人半年粮”,一桌36万元的天价宴席……这还叫不叫“吃”很难说。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农村家庭有人患了重病,家中几个人到城里医院陪床,医疗费、交通费、房费开支占总开支的比例最大,除病人外全家人的吃穿用开支压缩到极限。这阶段,这家的恩格尔系数最乐观而生活却最痛苦。

教育和医疗费用迅猛上涨,“普通家庭”已经承受不了。明明是为了“保命”和“保教”而不得不压缩其他开支,不得不从牙缝里挤出储蓄来,可宣传机器却让恩格尔系数指证“如今的老百姓越来越会享受生活的乐趣”。

恩格尔系数在中国有时成了“戏数”。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社会实现了一种“多元化”,即“社会群体的多元化割裂”。不同利害的社会群体,不同质量的生存维持系统,不同标准的生活评价标准。“恩格尔戏数”使“个体富裕”看起来恰似“宏观富裕”。

展望2050年的中国经济

据中国科学院专家预测,2050年的中国:

——国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三名的行列,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进入世界前15名的行列,人均GDP水平进入世界前30名的行列;均预期寿命达到85岁(每10年提高3岁);平均恩格尔系数低于02;平均基尼系数保持在025~030;平均人文发展指数达到090以上;平均城市化率超过75%;人文发展指数进入世界前20名(平均每年提高15个序位);整个国民经济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全国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4年以上(平均每10年提高15年);单位能量消耗和资源消耗所创造的价值在2000年基础上提高10~12倍;生态环境质量超出世界平均水平;能有效地克服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社会公平等对国家发展的瓶颈约束。

中国社科院课题组对2020年小康生活的总体描述:

1中等收入群体将扩大。全国约有25亿多从业人员达到中等收入群体,中等收入者个人的年收入水平大体应在5万至8万元。

27类人会率先达到较富裕的收入水平。科研人员、科学家和科技企业家;金融、IT业、房地产等热门行业或效益好的企业管理人员;律师、作家等自由职业者及工程师、会计师、建筑师和高级技工;党政机关和学术团体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外企和外企服务机构中的中高级管理人员;私营企业家和收入较高的个体工商户;演艺人员、体育明星等7类人将会率先达到较富裕的收入水平。

3GDP总量增长速度即使从低线预测也会不错。以2000年为基期,今后20年分为前10年和后10年两个发展阶段,并按高、低两个速度测算,GDP的绝对额2010年高线预测值为1838万亿元(略高于翻一番),低线预测值为1764万亿元(略低于翻一番),GDP的绝对额2020年高线为3616万亿元(略高于翻一番),低线预测值为3311万亿元(略低于翻一番)。

4人口已处于低增长但基数很大。2005—2020年为生育旺盛的新高峰期。据社科院人口研究所专家的预测,2010年将达到138亿人,2020年达148亿人,2050年控制在16亿人左右,50年后即可实现零增长。

5人均GDP不乐观,人均PPP挺不错。根据GDP和人口的测算,2010年的人均GDP为12800~13320元,2020年为22370~24430元。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中计算的中国按购买力平价(PPP)偏高,比按汇率计算的GDP高出37倍,如参照中等收入国家高出19倍(现按高1倍)的比例计算,2010和2020年分别为3200美元和5900美元,也超过了目前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6城市化水平有望达到60%。据人口专家预测,到2010年,城镇人口比例将提高到48%,年递增速度为27%,2020年为60%,年递增速度为24%,接近目前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7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还会大幅增加。到2010年三产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5%,2020年为50%,可超过目前中等收入国家41%的平均水平。

8大学生普及率达到20%。2010年大学生普及率将达到12%,2020年达到20%,按上述比例测算,两个时期的在校大学生应为1209万和2072万人。

9城镇人均收入22000元。今后两个发展时期均以60%的速度递增,2010年为12300元,2020年为22000元。

10农民人均纯收入近7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2年为2476元,到2010年达到3830元,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有可能达到6860元。

11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建设部提出了小康社会的住房标准:到2020年实现“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功能配套,设备齐全”。按此标准换算成建筑面积则为人均23~30平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2020年可达37平米。

12恩格尔系数要降到30%。恩格尔系数50%~60%为温饱型,40%~50%为小康型,20%~40%为宽裕型。2001年我国城乡平均为43%,已属小康型。今后20年内要求降到30%左右,农村要降到38%,城镇要降到25%。

13基尼系数要降到04。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的中国基尼系数,目前已扩大至0458。今后如能在福利政策和税收政策方面加以调节,基尼系数是有可能逐步降低的。2010年大致维持现有水平不再扩大,保持在045左右,2020年略有下降达040左右。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六点有利因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分析了六点有利因素,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他提出的六点条件是:

1我国经济有广阔的增长空间。我国工业化的历史任务还未完成,现代化建设已经大规模展开,刚从温饱进入小康,不论投资还是消费,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正处于经济迅速扩张的时期。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城乡建设的开展,产业结构的提升,都会造就新的经济增长点。

2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过去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和交通瓶颈得到根本缓解,各种建设材料和机器设备供应丰富且水平不断提高,加之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许多过去想做而做不到的建设事业现在能够做到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丰富的资源更充分有效地用于经济发展,这和过去物资匮乏的困难已完全不同。

3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进一步的解放,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体制保证。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将会在改革和发展中逐步得到解决。

4具备支持经济发展的群众基础和人力资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劳动力便宜是竞争优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民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大批科技人员和各级各类管理人员成长起来,在改革和发展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5从外部环境看,虽然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增加,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争取有利于国内建设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有比较大的回旋余地。世界范围迅猛发展的经济结构调整,为我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6有党的坚强领导。

人民币国际化的图景:已进入起步阶段

人民币应不应该实行国际化,最根本的考虑就是,是否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利。

“人民币在部分领域已有了一些国际化的趋势,人民币国际化已进入起步阶段。”这是《瞭望》新闻周刊从央行“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课题组一份报告中得知的判断。该报告认为,“目前我们应主动抓住机遇,适时适度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和国际化应是发展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