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本草乘雅半偈
29337800000047

第47章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歧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愿闻其状。歧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时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之;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帝曰∶何以异之?歧伯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仲介介如梗,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 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 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歧伯曰∶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矢;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

扁豆

(别录下品)夏日在肤脉如钩,冬日在骨脉如营。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主和中,下气。

核曰∶二月下种,延缠篱垣间。叶大如杯,圆而有尖,花具紫白二色,状如小蛾,有翅尾。荚生花下,凡十余样,或长或圆,或如龙爪虎爪,或如猪耳、刀镰,种种不同,皆累累成枝。白露后,实更繁衍,秋热便不易生,故一名雪眉同气,一名凉衍豆,俗讹为羊眼豆,亦形相似也。嫩时可充菜蔬茶料,老则收子煮食。子有黑、白、赤、斑四色。入药只取色白者,荚壳虽浓,子粒粗圆为胜耳。

先人云∶菽水谷也,秋成色白,臭味甘芳。有土金水,贯连三脏之义。故为和中下气之品。

又云∶右迁而降,自然暑息热消,渴除痢止矣。

曰∶ 谐扁,门户之文也。若夏日在肤,蛰虫将去,坏户之象也。谐禾,嘉禾之菽,水藏之谷也。若冬日在骨,蛰虫 户,君子居室之象也。观永类钤方。立固将堕将破之胞胎,则坏户 户之义,真不待言语形容矣。至化炎敲成清肃,转摧拉就容平,更不待言语形容矣。若秋伤于湿,此即秋金骤敛,致中含****耳。仍顺以时降,从微至着,肺气乃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别录主和中,即和中央长夏之土,藉火土授受之际,斯金火亡刑,乃得出而降,降而入,入复升,升复出,五行均等,运迭不竭,又不待言语形容矣。

(转夏成秋,化炎敲成清肃,此即点火成金,不烦另觅种子。)

(别录下品)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主作饭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

核曰∶尔雅云∶稻者,太阴之精,含水沮茹,乃能化也。故米粒如霜,性尤宜水,是以周人别设稻人之官,掌稼下地,以猪畜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浍泻水,以涉扬其芟作田。而汉世亦置稻田使者,以其均水利故也。尔雅翼云∶稻,一名,然有粘有不粘者。今人以粘者为糯,不粘为粳。然在古则通得稻之名。说文云∶稻,也。沛国曰∶糯粳稻属,或作 ,是则直以糯为稻耳。若郑康成注周礼云∶则稻是 ,然要之二者皆稻也。故KT 胜之云∶三月种粳稻,四月种秫稻。字林云∶糯,粘稻也;粳,稻不粘者。今人亦皆以二谷为稻。若诗书之文,自依所用而解之。如论语食夫稻,则稻是粳。月令秫稻必齐,则稻是糯。周礼牛宜 ,则 是粳。丰年多黍多 ,为酒为醴,则是糯。又稻人之职掌稼下地,至泽草所生,而种之芒种,是明稻有芒不芒者,今之 则有芒,至糯则无是,通得称 稻之明验也。然说文所谓沛国谓稻曰糯,至郭氏解雅, 稻,乃云今沛国称 ,不知说文亦岂谓此 讹为糯也,将与郭自异义也。又有一种曰 ,比于小而尤不粘。其种甚早,今人号 为早稻, 为晚稻。苏氏云∶ 亦曰 ,亦未尽也。又今江浙间,有稻粒稍细,耐水旱,而成实早,作饭更硬,士人谓之占城稻,云始自占城有此种。

宋真宗闻其耐旱,遣以珍宝求其种,始植于后苑,后在处播之,按国朝会要,大中祥符五年,遣使福建,取占城禾,分给江淮两浙漕,并出种法,合择民田之高者,分给种之,则又在前矣。

曰∶稻为肺金之主谷,生人之后天也。顾性尤宜水,金胎水母也。故五谷外别设稻人之官,以掌稼下地。汉世亦置稻田使者,以其均水利也。盖稻有二∶曰 ,曰秫。秫者糯, 者粳,粳不粘而糯粘,比之粳小,而尤不粘者 耳。秫糯为酒,粳 为饭,粳益殊多,秋成,已化炎 为清肃,成功者宁不降心而退舍焉。

大蓟

(别录下品)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令人肥健。

核曰∶生山谷,即虎蓟也。二月生苗,高二三尺,叶皱,中心出花,其花如髻。

小蓟(别录下品)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主养精保血。

核曰∶生平泽,处处有之,即猫蓟也,俗名青刺蓟。二月生苗,仅一二寸,作菜甚美。四月发高尺余而多刺,中心出花如髻,亦如红兰花,色青紫,与大蓟根苗相似,但不若大蓟之肥大耳。

红兰花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主产后血晕,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酒煎服。主蛊毒。多用破留血,少用养新血。(开宝)核曰∶出汉、梁,及西域。今人家圃种矣。冬月雨后,布子于熟地,至春生苗,脆嫩可食。二月作叶色青绿,形如小蓟。五月开花,色深红,形如大蓟。花下作 ,汇生多刺,花而美。修治,捣揉片刻,入水再揉,用布袋绞去黄汁,又捣,更以酸粟米泔,淘绞令干,用青蒿覆一宿,阴干收之。

洎夫蓝

同类也,而功用别;此非别中异,乃同中异耳。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久服令人心喜,治惊悸。

核曰∶出西番,回回国,天花国。即番红花也。元时入食馔用。张骞得种即此,今地性异,则形质亦异矣。

曰∶大蓟与续断同类,续断生西川,大蓟生南地,形质功用,因方土而有差别。

西方金位,入通于肺,肺主气,续主益气,以续经脉筋骨,脏真高于肺,以行营卫阴阳也。

南方火位,入通于心,心藏血,蓟主益血,以续经脉肉理,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

顾续有继义,致新推陈;蓟有解义,推陈致新。小蓟与大蓟同种,小主益精保血,功惟致新。

红兰花兼气与血,推陈致新,气主嘘之,血主濡之故尔。洎夫蓝偏通心脏,以续营气,致新推陈,故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以及惊悸,久服令人心喜。

郁金

(唐本草)气味辛苦寒,无毒。

主治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

核曰∶原从大秦国,及西戎来,今蜀地、广南、江西州郡亦有,不及蜀中者佳。四月生苗,茎叶都似姜黄,末秋复从茎心抽茎,黄花红质,不结实,根如指顶,长寸许,体圆无枝,芳香色黄,横纹宛如蝉腹也。古者合玄 以酿酒,名之曰鬯。周礼郁人掌 器,凡祭祀宾客之 事,和郁鬯以实彝而陈之。浸水染衣,色极鲜丽,经久不变,炙之微有郁气也。

先人云∶金本克木,反为木用,故名郁金。其轻达有金象,其高远似春暄。

曰∶以郁合 ,酿之成鬯,则酒色香而黄,在器流动,诗所谓黄流在中者是矣。

周人尚臭灌用鬯,阴达于九渊,阳彻于九天,故曰条畅于上下,致气于高远,所以降神也。

经云∶脏真高于肺,以行营卫阴阳也。设遏逆于中,则萎畅于四肢,为结、为积、为宿、为淋矣。与香薷合其德,略有异同。香薷偏于卫与阳,郁金偏于营与阴。将形脏,弥玄府,敷幽门则一耳。

( 者百谷之本;郁者百草之华,合以成鬯。上畅于天,下畅于地,无所不畅。故天子以鬯为贽。)

姜黄

(唐本草)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烈于郁金。

核曰∶出西番,及海南,今江、广、川蜀亦有。根茎都类郁金,其花春生,与苗并出,即缀根际,色红白,入夏即烂,亦不生子,叶如红蕉,长一二尺,阔三四寸,上有斜文,色亦青绿。枝茎坚硬,根盘圆扁,似姜而小,色黄有节,味苦臭重,为别异也。

郁金根形唯圆,无旁枝,纹状蝉腹,黄赤转深,浸水并堪染色。莪术色白肉明,亦无气臭,言与同种者谬矣。

曰∶花茁并出,黄流在中,宣木火之用,夺土大之郁者也。盖风为土所不胜,木乘土中,则黄中废,诸眚成。姜黄力行升出之机,内风宣而外风息,土用行而黄中理,所谓吐生万物而土郁夺矣。固功力烈于郁金,郁金泄金郁,姜黄夺土郁,为别异耳。

(唐本草)右为命门火,壬干之阳也。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主诸 霍乱,及蛇伤。

核曰∶深冬宿根再发,丛生似蒿,细叶整密,嫩绿似藻。五六月开花,花头如盖,似蛇床花而色黄,结子似麦粒,粒有细棱,质颇轻浮,俗呼小茴香。所在虽有,宁夏者称第一。番舶者,子大似柏实,裂成八瓣,一瓣一核,核似豆,黄褐色,臭转芳,味转甘,俗呼八角茴香,广西左右江峒中亦有之,形与中原者迥别,第气味相同。北人得之咀嚼荐酒,入药最良。修事,隔纸焙燥,研极细。八角者,去梗及子,修事同。

先人云∶深冬生苗,有来复义。叶丝整密,有肌腠义。合入心脾,为心脾用药也。然以冬藏 曰∶长至宿根再发,效纯干剥落,至复而一阳始生,因名 香。说文云∶本有去意,回来就已也,故主阳消而阴剥者。归乎归乎,盈吾怀乎。

(大海洋洋水所归,高贤愉愉民所怀。)

薄荷

(唐本草)功利咽喉;故异名冰喉尉。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主贼风,伤寒发汗,恶风,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煮汁服之,发汗,核曰∶薄荷多栽时,亦有野生者。茎叶气味,皆相似也。经冬根不死,二月抽苗,清明分株排种,方茎赤节,绿叶对生,初则圆长,久则叶端渐锐,似荏苏荠宁辈。夏秋采取,日曝令干,先期灌以粪壤,雨后方可刈收。不尔,气味亦不辛凉矣。吴越川湖以之代茗,唯吴地者茎小叶细,臭胜诸方,宛如龙脑,即称龙脑薄荷;江右者茎肥;蜀汉者更肥,入药俱不及吴地者良。陈士良食性本草称菝 ;杨雄甘泉赋称茇 ;吕忱字林称茇 ;孙思邈千金方称蕃荷。名虽广,当遵唐本薄荷为正。纲目言薄荷系俗称,此未解释名之意耳。一种叶圆小如钱,称金钱薄荷;一种叶微小,耐霜雪,至冬茎叶纯紫,生江南山石间,称石薄荷;一种胡薄荷,形状与薄荷无异,但味小甜,多生江浙,俗称新罗薄荷,今汴雒僧寺多值之,天宝单方称金钱草者是也。同薤作齑,清爽可口,瘦弱人久食之动消渴,新病瘥人勿食之,令虚汗不止,猫食之醉,陆农师云,薄荷,猫酒也。

先人云∶气温性凉,具转夏成秋,为高爽清明之象,则气有余,自与薄弱虚寒,阴营不足者 曰∶木曰林,草曰薄。薄者疾驱,荷者负荷而驱也。诗言载驱薄薄,顾名思义。

方之奇方急方也,味辛气温,禀辛金用,驱贼风,表汗出,开上焦,宣谷味,于是宿食消,胀满解,霍乱定,烦劳之张精续,剂之宣剂轻剂也。通关格,历关节,去愤气,却肾气,彻风涎,疗阴阳毒,破血止痢,利咽喉口齿头目,治瘰 瘾疹疮疡,皆生于风者,取效甚捷,更详奇急宣轻之义,靡投不善矣。

(烦劳则张精绝,仍使之相续不断。唐本曰劳乏,省却四字矣。晋注破句读之,烦劳则张作

三白草

(唐本草)气味甘辛寒,有小毒。

主治主水肿香港脚,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积聚,消疔肿。

核曰∶出荆、襄,所在亦有,生田泽池畔间。高数尺,六七月茎间三叶,先白后绿。

一叶白,其旁遂开花成穗,如蓼花状,色白微香。结子细小。根长而白,虚软有节,根间白须,宛如蒲根。根汁洒搜麦面,造曲酿酒,已湿消暑,色香味殊胜也。制雄黄,伏南铅,干砂汞。

曰∶弘景云,叶上有三白点,因名三白。苏恭云,叶上有三黑点,非白也,古人秘之,隐黑为白耳。藏器云,初生无白。入夏叶半白如粉,农人候之莳田,三叶皆半白,则草便莠,故谓之三白。时珍云,八月生苗,四月其巅三叶面白,三青变,三白变,余则仍青而不变也。故叶初白食小麦,再白食梅杏,三白食黍子,此皆未识三白形色者也。颐家植此草于庭前者,二十余载,每见三月生苗,叶如薯叶而对生,小暑后,茎端发叶,纯白如粉,背面一如,初小渐大,大则叶根先青,延至叶尖,则尽青矣;如是发叶者三,不再叶而三莠,花穗亦白,根须亦白,为三白也。设草未莠,而削除之,或六七月,或八九月,虽重生苗叶,亦必待时而叶始白,月令小暑后,逢三庚,则三伏,所以避火刑,以全容平之金德。三白草,不三伏白而三显白,转以火金相袭之际,化炎 为清肃,此即点火成金,不烦另觅种子者是也。故主夏伤于暑,而出机未尽;秋伤于湿,而降令过急者,两相宜耳。

刘寄奴草

(唐本草)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主破血,下胀,止痛,治产乳余疾,止金疮出血极效。

核曰∶出河中、孟州、汉中、滁州、江南、越州,所在亦有。春生苗,高二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