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大方广三戒经
29350500000005

第5章

尔时大德迦叶白佛言:“奇哉!世尊!闻是等经,乃能不生爱惜之心。”

佛告迦叶:“众生成就四法,闻是等经不生爱惜心。何等四?多诸放逸,不信业报,不信大地狱,不信我当死。迦叶!是名四法不生爱惜心。迦叶!众生复有四法,不生爱惜心:自怙强壮,自怙有力,染著五欲耽荒嗜酒,不起善心。是名四法不生爱惜心。

“迦叶!比丘成就四法,谤佛菩提。何等四?本造众恶,毁乱正法,现造恶业,谤比丘尼。彼有和上阿阇梨,多人所敬,然谤菩提;是亦随学谤于菩提;少于闻见,以嫉妒故谤佛菩提。迦叶!是名四法谤佛菩提。

“迦叶!又有一法,沙门婆罗门之所应作。何等一法?于一切法心无所住。是为一法沙门、婆罗门之所应作。迦叶!犹如有人堕高山顶,其心迷闷,无所觉知,不识地处,不识树处,悉作空想,出入气息断绝不续。如是,迦叶!彼执一切法,执著眼想,执著眼相,作非沙门法,非婆罗门法。如是执著耳、鼻、舌、身、意想,执著耳、鼻、舌、身、意相,作非沙门法,非婆罗门法,执著色、受、想、行、识想,执著色、受、想、行、识相,作非沙门法,非婆罗门法。执著净持戒,执著持戒相,求于菩提。执著多闻,执著多闻相,求于菩提。执著惭愧,执著去来,作非沙门法,非婆罗门法。若有执著,则为所害。云何为害?为贪所害,嗔痴所害,执著眼想是执著眼相,为眼所害,爱不受色,如是执著耳、鼻、舌、身、意,以执著故为意所害,谓可意法、不可意法。若为所害,则为所欺。所谓地狱、饿鬼、畜生及与人天诸所害者,皆由著故,为其所害。是中云何名为想著?谓想著我想,著我所想,著地大、水火、风大想,著骨想、坏想、青想、虫想、血涂想、脆想、解脱想,而是解脱当有何想而犹执著?谓执于此,当得解脱,执著过去无量生处,执著我当忆念是处,执著未来及著现在,起如是想:‘我是过去,我是现在。’随在在处皆起想著,乃至涅槃亦起想著。作是念言:‘我当得涅槃。’起是想著。迦叶!略说乃至随所意想,皆名为著,乃至空想皆名想著。如是皆悉非沙门法,非婆罗门法,非沙门行,非婆罗门行,沙门婆罗门法,如来所说。

“迦叶!犹如虚空及与大地,不作是念:‘我是虚空,我是大地。’如是,迦叶!沙门、婆罗门不作是念:‘我是沙门,我是婆罗门。’所作之法,以何缘故名沙门我是婆罗门?迦叶!若无意念,是名沙门、婆罗门所作之法。以何缘故名沙门、婆罗门所作之法?沙门、婆罗门不作是念:‘我当作是,我不作是。’沙门、婆罗门终不作于如是之念。

“迦叶!犹如有人于夜闇中,以其两手扪摸虚空,摇动囗鼻,作如是言:‘我弄世间,我弄世间。’迦叶!于意云何?为弄于谁?”

迦叶白佛言:“世尊!是人自弄。何以故?是黑闇中,无人见故,无可弄故。”

佛言:“如是,迦叶!若有比丘,至阿练儿处,或至树下,若至露处、空处,作是想念:‘眼是无常,耳、鼻、舌、身、意悉是无常。’作是思惟:‘思惟色是无常,声、香、味、触、法悉是无常。’作是想念:‘我趣涅槃。’则为自诳,非沙门行。何以故?先著于眼,后修无常,后行无常。作是恶执,先执著耳、鼻、舌、身、意,后修无常,后行无常。而是三处俱不可得,执著三处随所想著,当于何处而得一心?

“迦叶!诸佛菩提极为甚深,难得难到,生死难过。迦叶!云何名一心?推求法时,不见一法,不得眼实,不得耳、鼻、舌、身、意实。虽言一切诸法不实,亦复不得。何以故?本性如是。本性若尔,终不生心言。一切法不实、叵得,不得是心。若过去世、未来、现在,无念、无行,是名无行。云何名无行?无新无故,故名无行。是中无过去心解脱,无未来心解脱,无现在心解脱。若不得心,是名一心,是名说一心。

“迦叶!未来当有自名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是等当作破坏言说:‘彼有阴想,如来所说五阴如梦。’是等尔时说阴是实:‘此梦是有,有梦言说,梦若无者,我等何由于是生想?有此说故,我等于中,而生梦想。定有此阴,是故说言阴犹如梦;若无有阴,则不应说阴犹如梦。’是诸痴人复于此梦而生实想,闻是等经,而生诽谤。有比丘尼往施主家唱如是言:‘某是罗汉,某是罗汉。’是比丘等,依止浅智比丘尼住,妨废善事,造不善业。是中优婆塞、优婆夷,闻于少戒,乃至少偈,闻已便去。

“迦叶!当尔之时,诸比丘等有二十腊至三十腊,住阿练儿处,有优婆塞初信一日,所解佛经等无差别。迦叶!当尔时世互唱空名‘此空此净,此空此净。’时有比丘,闻是法已共相聚集,闻已不畏作如是言:‘此经不与出家相应,非在家相应,共舍弃之,非导师说。何以故?此非我同,又不汝同。’若有闻说甚深大法,在家出家悉当诽谤。何以故?迦叶!今者梵行极为纯净,信者尚少,况复尔时,如是智者渐已灭度,好者转少好者转少。

“迦叶!当于是时,千比丘中求一比丘正入正解,犹尚难得,设有一人轻笑不学,乃至三千比丘众,欲索一人正入正解,亦当难得。迦叶!当尔之时,在家出家互相诽谤。迦叶!未来若有诸比丘等勤行精进,为断一切诸不善法,成就善法,初夜后夜离于睡眠,是诸恶人当夺其命,轻贱呵毁,舍而弃之。迦叶!当尔之时,佛法毁坏,比丘毁坏,是中智者信甚深者、无染著者,应好恭敬,应好爱念,共相聚集,住空闲处。”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我此所说法,为明第一义,

说阴无坚实,观之犹如梦。

尔时诸比丘,更互共斗诤,

彼此无有异,是得于有相。

比丘作是说,彼报言:‘如是!

如此之法眼,当无有差别。’

比丘语在家:‘汝甚为希有,

能解此菩提,汝逮得初果。’

彼自谓见法,来亲是比丘,

持最上供养,数数而奉施。

如此比丘说:‘真实无有异,

与我所知同,见法而语我。’

施主及比丘,不住于正法,

破坏佛菩提,是出时未久。

勿亲彼近我,我是说道者,

汝当速疾得,如我之速得。

此是第一句,更互说寂静,

和合为一侣,毁坏于我法。

犹如大恶贼,杀害诸聚落,

令聚落空荒,及与诸城邑。

比丘当如是,无智闇钝者,

无慧毁禁戒,依著我命人。

我所说应离,而反依于眼,

自说是罗汉,实是增上慢。

自和合聚集,我是最上僧,

有名无有智,一人尚难得。

若复有比丘,有恶往如实,

尚说其恶名,云非佛声闻,

毁谤于菩提,法王之所有。

诸天极忧苦,数数而啼泣,

闷绝坠于地。有信诸天等,

云此释师子,胜法今毁坏。

奇哉佛世尊!奇哉离染法!

奇哉福田僧!佛之所爱子,

我更不复闻,法王之所说,

当有大痴闇,能仁法毁坏。

发起大音声,地天及中间,

唱令告诸天:‘法炬今欲灭,

莫后诸天龙,而致大悔恨。

仁自闻佛法,今当更不闻,

是佛无数劫,若自及与他,

堪忍是众生,何时当成佛?

是佛世导师,为一切众生,

所演说正法,今当灭永尽。

今法坏乱起,极造大暴恶,

魔使极恶魔,少欲者劣弱,

诈伪无智慧,幻伪小凡夫,

炽盛生嗔恚,谤毁善逝法。’

闻地天声已,上天生惊怪,

四大天王等,闻已生愁闷,

夜叉众来集,聚在旷野城,

悉皆同愁泪,发大呼哭声。

大音甚悲切,诸天悉来集,

更互共相语,心中所念者:

‘诸庄严城邑,众宝之所成,

一切无光色,犹若如土聚,

是城无威德,无须臾可乐,

是城无威德,如本可爱乐。

我本所生处,诸天众来至,

见已闷躄地,当作如是报。’

诸天下至地,往至可畏处,

如此真实法,今者悉毁坏。

下至阎浮提,见大毁坏事,

佛子见逼恼,逃窜至异处。

胜成七日中,无诸威德色,

是诸天七日,数数而啼泣:

‘咄哉勇健佛,我等面睹见,

今者永不见,佛法复灭尽。’

舍卫所住处,来至恭敬已,

于是住处地,数数而啼泣:

‘此是佛所坐,人尊所坐处,

演说四圣谛,我等面自闻。’

世间还黑闇,互不相恭敬,

作恶已当往,堕于恶道中,

多有诸天宫,皆悉当复空,

众生无救护,阎浮提如是。

此是经行处,空荒悉毁坏,

世间不可乐。法王灭度后,

帝释自在主,三十三天中,

忧愁受苦恼,发起大音声,

诸三十三天,举手而号哭,

如所闻诸国,在中而驰走。

当有诸天等,数数论说佛,

导师舍离我,能多说法者。

诸天更不食,无诸歌笑声,

帝释天六月,心中甚忧恼。

阿修罗等闻,佛法无光明,

我等今当往,至三十三天,

阎浮提诸王,当坏佛塔寺,

天阿修罗集,尔时当有是。

有诸比丘等,当堕在恶道,

有诸比丘尼,亦堕于恶道。

在家毁戒者,住家优婆塞,

发大恶声已,当趣于恶道。

有诸恶女人,是亦至恶处,

世界悉动摇,尔时有是事。

有逃至聚落,有走至山林,

众生悉驰骋,少有存活者。

多有诸贼盗,及与诸饥馑,

种五谷不获,蟥虫作灾患。

时谷米勇贵,人有命终者,

死后堕饿鬼,于是受众苦。

诸有塔寺处,四方招提僧,

尔时诸比丘,当共分取之。

如是等众苦,于我灭度后,

宜当速疾作,莫观见是时,

诸凡夫无智,诸凡夫无慧,

造凡夫行已,速疾堕恶道。

应当勤读诵,从慧者来处,

以慧教众生,速至于善道。

以慧光照明,应当学如我,

舍一切烦恼,速疾至涅槃。

正法不久住,应坚勤精进,

我如是戒敕,应当正修行。

于我灭后持,六十小劫中,

有闻佛名号,谁当有爱者?

互共来集会,为饥所逼切,

食母食子肉,互展转为是。

诸有生小儿,不令至余家,

儿自在于室,犹生大恐畏;

有见闻此者,生死苦如是。

谁生于贪欲?欲想是女人,

生无知慧根,欲本是女人,

生起众苦根,是故应舍苦。

若有痴众生,亲近欲女人,

若有智慧人,速至于涅槃。

不正造业苦,果报来应现,

此果是有漏,是故堕恶道。

若诸无漏法,空为无所有,

不坚寂静者,速应修行道。

“迦叶!是名比丘成就初法。若有欲乐无漏法心,应不住于一切诸法,说一切法。

“复次,迦叶!菩萨应当坚作坚住。云何坚作?云何坚住?应坚其心,应坚精进。是中云何名曰坚心?名曰坚进?迦叶!坚心者,菩萨应生如是之心,供养恒河沙等诸佛,然后乃发于一念心。如是恒河沙等劫中无一佛出,如是复起恒沙等心,得一人身,得于是恒沙等身,闻一句法,增长此慧至无上道;是菩萨生如是之心。是菩萨念:‘我今应当修行如是难行苦行,精进勤修于佛智慧,我今应当如是推求。’迦叶!菩萨应当如是坚心。迦叶!我引是喻,诸有智者以喻解耳!迦叶!若如是苦行得于菩提,恒河沙劫不应懈怠,勤学不懈,勤学不息,恒沙等劫学于菩提。菩萨念:‘我今应生坚势坚欲,我终不舍无上正道。’迦叶!菩萨如是应坚其心。迦叶!若有菩萨,如是坚心,为取何等?谓不取处、不取非处。云何不取处、不取非处?若处、非处悉无所有,不障碍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速疾得成。迦叶!若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持用布施,若于如来今所演说如是等经,趣向菩提正眼之处,推求索之,依附依住,是人福聚倍多胜彼。迦叶!菩萨应当如是坚心,亦复不得于是坚心,然不休息。云何初业多殖初业?云何多殖?不谓一心能知多业。何以故?是法不可以言说故,恒于是中多种初业,所谓坚心。”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非心作心相,常有大怖畏,

我当成不成,是事当云何?

是常起疑觉,住在于一切,

修造作方便,云何得菩提?

彼是懈怠想,非是菩提想,

斯有一切疑,若佛及声闻。

悕望而不及,善贤诸佛法,

不以音声故,能获值安乐。

斯有信欲乐,能集极胜妙,

非但小思惟,能获得胜道。

于一切法中,当住于一法,

觉智增益已,修行为得道。

“迦叶!说是法时,若有菩萨成就此行不值于佛,而自说言:‘我当作佛.如来.应供.正遍觉。’迦叶!在家菩萨应如是作,云何修行能得菩提?迦叶!在家菩萨有三种业求于菩提。何等三?生极欲心,于一切智不著本作,应持五戒。具是三分,趣于六法。何等六?得于圣法,诸根完具,不盲聋哑,不粗恶色,速得信心,不畏深法,闻已速解,疾得不退,应当具足如是六法。五障法应当善知。何等五?知于两舌,终不妄语,菩萨之人应见是悭是菩萨障,应当不悭,若著于欲是菩萨障,终不作欲。如是五法能作障碍。又复应当作于三法。何等三?常恒有于欲出家心,于净持戒沙门、婆罗门所,殷重恭敬从受教诲,诸有著相演说法者应常远离。何以故?是菩萨所不应学故。菩萨不应担不实草。何以故?是非菩提故。若担不实,是学障碍,不学集法。

“复次,迦叶!菩萨当学于三法。何等三?心常专念趣向作佛,应当精勤修习读诵,常于众生修行慈心。应当修集如是三法。又复应当亲近三法,何等三?离搏捶打,不说他人云是卑贱,怖畏众生而为作救。应当亲近如是三法。”

而说偈言:

“不亲近下人,见不正直者,

见已当远离,犹远恶毒蛇。

不应学于彼,亦不礼敬是,

应当极远离,犹如见恶狗。

是人堕恶道,诸有著相者,

若修是学者,此亦同彼去。

不疑于空法,闻于佛法已,

及乐空比丘,此所生恭敬。

是中增多闻,亦生利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