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话说中国-建筑殿堂
29374200000013

第13章 白马寺

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到白马寺去游览一番。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市东郊一片长林古木之中,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相传白马寺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

白马寺自建寺以来,期间几度兴废重修,尤以武则天时代兴建规模最大。白马寺是一座长方院落,坐北朝南。寺内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建筑。游览白马寺不但可以欣赏那些宏伟、庄严的殿阁和生动传神的佛像,

白马寺而且还可以领略几处包含有生动历史故事的景物。

白马寺山门内大院的东西两侧是一片茂密的柏树丛,那里有两座坟冢,名为“二僧墓”。东边墓前石碑上刻有“汉启道圆通摩腾大师墓”,西边墓前石碑上刻有“汉开教总持竺法大师墓”。这两座墓冢的主人是迦什摩腾和竺法兰,是拜请来汉传经授法的高僧,而石碑上的封号是宋徽宗赵佶追封的。清凉台上还立着二位高僧的塑像,可以看出我国佛门弟子对两位高僧是非常的敬仰的。

在白马寺山门东侧有一座古雅玲珑的佛塔,叫齐云塔。齐云塔是一座四方形密檐式砖塔,共有13层,高35米。齐云塔前身为白马寺的释迦如来舍利塔,现在的齐云塔为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重建,为洛阳现存最早的古建筑。

你们知道白马寺是如何来的吗?

传说汉明帝刘庄在南宫休息时,梦见一尊金神头放白光,围着殿庭飞了一圈。第二天解梦才知道梦中见到的是佛,于是就派遣使臣蔡音、秦景等到西域去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上了在该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蔡、秦等人便邀请佛僧来中国宣讲佛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终于在永平十年(公元67年)来到京城洛阳。汉明帝敕令按照天竺的式样修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

你们知道“马寺钟声”吗?

北魏、唐、宋时代的白马寺佛教极为昌盛,寺院有僧众千余名,他们每天早晚都按时上殿诵经。月白风清的晚上,或者晨曦初露的时候,殿内就会传出击磬、撞钟、佛诵的声音,钟声会传很远,数里之外都可以听到。到了明代,寺内安放了一口大铁钟,重约5000余斤,而且钟的声音特别洪亮。最为奇特的是,这口钟与洛阳东大街钟楼上的钟音律一致,可以共鸣。人们往往在听到白马寺钟声的同时,紧接着就会听到洛阳城钟楼上的钟声,因而流传着“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佳话。

大开眼界

清凉台是白马寺的胜景,又叫作“空中庭院”。清康熙年间,寺内住持和尚如诱曾做诗赞美道:“香台宝阁碧玲珑,花雨长年绕梵宫,石磴高悬人罕到,时闻清磬落空蒙。”这个43米长,33米宽,6米高的青砖镶砌的高台具有古代东方建筑的鲜明特色。毗卢阁重檐飞翼,极为壮观,配殿、僧房等附属建筑,布局整齐,自成院落。院中古柏苍苍,金桂沉静,环境清幽。相传原为汉明帝刘庄幼时避暑和读书的处所,后来改为天竺高僧下榻和译经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