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话说中国-建筑殿堂
29374200000027

第27章 安徽古村落

让我们一起到安徽省去看一看吧,在这个省,我将带领大家去参观安徽古村落。在安徽古村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是宏村和西递,这两个古村就坐落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

我们先到宏村去看一看吧。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最早是汪姓聚居地。“仿生学”的发源地在古宏村,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整个村看上去就像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现如今,只有140多幢明、清古民居保存完好。

安徽古村落由于具有独特造型和秀美田园风光,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宏村的古建筑都是粉墙青瓦,分列规整。其中以“承志堂”为代表,它是清代盐商营造,占地两千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是宏村古建筑中最为宏大、最为精美的代表作,被誉为“民间故宫”。“承志堂”气势雄浑,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即便是经过了百余年时光的消磨,依然是金碧辉煌。

承志堂

宏村是根据牛的形象设计出一条水系,一条400多米长的“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牛肠”在流入村中半月形的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过滤,再一次绕屋穿户,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再次过滤流入河床。还在村西溪水上架起四座木桥,作为“牛脚”。这种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设计,堪称我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之一绝,它吸引了日本、美国等国内外专家前来精心研究。

接下来让我们到西递去看一看。西递为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点,位于黄山南麓,距屯溪54千米,距黄山风景区仅40千米,距黟县县城8千米。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有三百余户,人口有一千多。因村边有水向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政治变乱使他们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那里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商,便开始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把家乡建设得舒适气派、富丽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然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经被毁坏,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整体上保留了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西递村中迄今仍保存明清民居近二百幢。徽派建筑别具一格,砖、木、石雕点缀其间。该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宫。

西递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1578年)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奇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雅致,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建筑的渗透。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大夫第”是临街亭阁式建筑,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有趣的是,现代人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热抛绣球”的地方,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大夫第”门额下还有“做退一步想”的题字,双关语意,耐人寻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户的宅院富丽,花园精巧。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精美的木雕及绚丽的彩绘、璧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堪为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的典范。

宏村、西递的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都以周易风水理论为指导,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与大自然紧密相融,创造出一个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是我国传统民居的精髓。宏村、西递独特的水系是实用与美学相结合的水利工程典范,尤其是宏村的牛形水系,深刻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卓越智慧。

你们知道徽派建筑吗?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徽派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你们知道徽州三雕吗?

古代徽州辖地包括今天的安徽省黄山市和江西省婺源县。“徽州三雕”为古代徽州地区明清建筑的装饰性雕刻,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徽州三雕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

大开眼界

在村落中居民都是聚族而居的,民居建筑就显得非常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就会殃及到相邻的民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马头墙在徽派建筑中起到了重要角色。它可以有效地隔断火源,因此马头墙又被称为“封火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做官”这一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