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大美人的生物钟美颜圣典
29380800000002

第2章 子午流注与生物钟

说到“子午流注”,很多人都会觉得十分陌生,按照字面上的理解,似乎是和我国的中医有些许微妙的关系,应该是最新发现的中医上的一些规律吧。其实不然,子午流注的确是中医的经典。但是,在我国,子午流注并不是最新发现的,而是已经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医学理论。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对其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子午流注可以说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医学理论。近年来,子午流注更是风靡一时。现代中医不仅将先辈们所总结的医学规律继承了下来,还将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并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到底什么是子午流注呢?子午流注和生物钟又有什么关系呢?

何为子午流注

想要探究子午流注的秘密,还要追溯到我国的古代。古代的时、序有天干和地支的区分,而子午是代表时间的12个地支,也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在古代,一天有12个时辰,分别以十二地支作为符号,十二地支就代表着一个昼夜。“子”“午”分别是十二地支里的第一个和第七个,一天之中,子为半夜,也就是23点至1点,午也就是午中,11点至13点。而对于一年来说,子是冬至,午为夏至;而对于气候来说,子时热,午时则寒。子午也可以看成是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是阴阳转化的起点和界线。在子午流注中,单看字面上的意思,便可以简单将子午流注解说一下,子午是指时辰,流是流动的意思,注是灌注的意思,在子午流注中把人体内的气血在体内的经脉中循环灌注,比喻成了水流在小河里川流不息。子午流注,也就是把一天24个小时分为12个时辰,对应十二地支,再与人体十二脏腑的气血运行和五腧穴的开合进行结合,在这一天的12个时辰中,人体的气血首尾相接的循环流注,盛衰开合有时间规律以及特性。

子午流注,是经过先人们多次尝试才总结出来的医学经典。中医认为,人体中的12条经脉和每日的12个时辰是相对应的,时辰在不断地变化,所以经脉里的气血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气血流经的十二脏腑也应该是时刻处于变化之中的,有盛时,也有衰时。熟悉中医的人也知道,中医讲究的是天人合一,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的一切作为应该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盛时,血气应时而至,衰时,血气过时而去,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也就是所谓的刺实者刺其来;补者随其去,也就是所谓的刺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去随而济之,这是中医取穴针灸的原则,根据这种原则来取穴,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这也就是子午流注法。根据时辰的变化和脏腑盛衰的不同来取穴达到治疗的最好效果。关于子午流注法,在《灵枢·经脉》《营气》《二十三难》等书中均有记载。

子午流注,原本是用于中医治疗中的针灸取穴,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健康养生的重视,子午流注就更多地应用到了养生中。在《黄帝内经》中,便有十二时辰养生法的记载,将时间与养生结合在一起,随时提醒人们科学养生,可以改善人们的体质,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

五脏六腑的生物钟

在子午流注中,将人的脏腑盛衰和12个时辰联系在一起,环环相扣,首尾相接,十分有序。

子时,也就是23至1点,胆经最旺,足少阳胆经开始活跃,身体进入了修养和修复的阶段,为最佳睡眠时期。如果这个时候不能休息,则会让胆的功能受到影响。此时,也是最佳美容时间,原则上来说是睡美容觉的时候。

丑时,也就是1点至3点,肝经最旺,足厥阴肝经开始活跃,这是养血的最佳时期。此时休息,是在储备次日一天的血液。如果熬夜,则容易患胆结石、囊肿、大三阳、小三阳等病症。

寅时,也就是凌晨3点至5点,肺经最旺。手太阴肺经开始活跃,肺将已经解毒好的新鲜血液分配到各个器官中,此时应为深睡状态。

卯时,也就是清晨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这个时间手阳明大肠经开始活跃起来,这也就提醒人们清肠排毒的时间到了,所以,想要身体好,让身体的毒素及时排除,就要养成晨起排便的好习惯。

辰时,也就是早上7点至9点,胃经最旺。这个时间,足阳明胃经开始活跃,胃开始活动了,胃部在这个时间消化能力很强,所以要及时吃早餐,而且一定要吃好吃饱,才能保证这一整天的营养充足。

巳时,也就是9点至11点,脾经最旺。足太阴脾经开始活跃,肺分配气血,而脾则是要把食物的气血输送到肌肉腠理中,所以相对于肺来说,脾要做的是一些后期工作。

午时,也就是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手少阴心经活跃,利于全身的血液循环。用完午饭后,这个时间段是睡午觉的最佳时间,可以增强免疫力,调整阴阳,为下午的活动养精蓄锐。

未时,也就是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手太阳小肠经开始活跃,利于人体吸收营养,小肠开始将胃传导过来的食物进行辨别,水送入膀胱,废物等送入大肠,精华则输送给脾。

申时,也就是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足太阳膀胱经开始活跃,是人体排泄水液的最佳时机。申时,人体内的津液十分充足,体温也稍微偏高,所以做一些活动可以促进体内津液的循环。

酉时,也就是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足少阴肾经开始活跃,肾在此刻储存精华,不宜运动,也不宜大量饮水。如果此时身体出现病症,则表示肾的收藏功能异样。

戌时,也就是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手厥阴心包经开始活跃,此时,阴气最盛,阳气最弱,这个时候,散散步,进行一些娱乐活动,让心情保持愉快,可以让心脏处于比较完好的状态。

亥时,也就是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手少阳三焦经开始活跃,三焦具有疏通水道和主持诸气的功能,强调早睡。根据现代人的生活,是不会这么早休息的,所以适宜进行一些比较轻松的活动,但是入睡一定要在亥时之前。

子午流注和生物钟

子午流注和生物钟放在一起,似乎令人觉得匪夷所思,子午流注是中医里的经典,而生物钟则从属于现代生物科学,它们怎么可能联系在一起?其实它们还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子午流注最主要的特点便是注重时间。子午流注的观念就是人体是有一个自然周期的,气血在全身的循环也是根据时辰的变化来流动的,某一时间,气血流至某一部分,这些都是特定的。子午流注虽然看似很复杂,但是其规律却十分好循,脏腑以及经脉的气血盛衰虽处于变化之中,却也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就好像是现在的生物学中的生物钟一样,生物钟也是研究人体生命运动具有一定节律性的课题。

生物钟失调,人体内的生理活动就会受到影响,极有可能导致身体某个部位病变,将生物钟慢慢调整过来,则病症自然而然会消失。而从子午流注的角度出发,则属于气血运行的失调,可能是特定的时间,气血没有运行到达,也可能是到了特定的时间,因为某种外在或内在因素,导致气血无法供应。这个时候,也是病邪入侵的时刻,要抓住治疗的时机,选取恰当的穴位进行治疗,将气血回归到正常的位置,病邪就自然消失了。仔细分析一下这个过程,似乎就是一次调整生物钟的过程。

中医讲究阴阳之说,子午流注是中医经典,自然也秉承着阴阳的观点,阴和阳在人体内有消有长。可以拿人体的睡眠举例,在生物钟里,人的睡眠长短可以在子午流注中看作是阴阳的消长变化,睡眠少,则阳盛,睡眠多,则阴盛。人有失眠也有嗜睡,在子午流注中则表现为阴阳失衡,调整阴阳,将其趋于平衡,则症状消失。而人的失眠和嗜睡不就是生物钟紊乱导致的吗?所以,这个过程也可以说是调整人体生物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