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教:让孩子发言
29385200000052

第52章 神童的悲剧

魏永康13岁考上重点大学读本科,成为当时湖南省年龄最小的大学生;17岁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就在人们普遍看好他的前途时,中科院却在2003年将他劝退回家。

到底怎么了?

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于华容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魏炳南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伤残军人,因打仗负伤一直瘫痪在床。母亲曾学梅是县百货公司的一名工人。自小天资过人的魏永康成了这个家庭的全部希望。魏永康刚生下来两三个月,母亲曾学梅就教儿子识字,还经常读唐诗给儿子听。尽管魏永康还不会说话,但这种早期教育还是取得了不少效果。在母亲的倾心教育下,魏永康从2岁开始,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东方神童”的故事:1985年,还只有2岁的魏永康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4岁时,他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1991年10月,仅8岁的魏永康连跳几级进入县重点中学读书。13岁时,魏永康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2000年,17岁的魏永康大学毕业后成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

魏永康的奇迹,得到新闻媒体的大力传播,一时间魏永康成了中国“少年天才”的代表。他所在的家乡,妇孺皆知,也以此为荣。

作为魏永康的母亲曾学梅感到是天道酬勤。如果没有她这么多年来将家中所有的家务活都包下了,包括给儿子洗衣服、端饭,甚至洗澡、洗脸。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魏永康读高中的时候,曾学梅还亲自给他喂饭。曾学梅认为只有让儿子一心一意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后来读湘潭大学时,曾学梅也一直跟在儿子的身边“陪读”,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来到北京读书后,魏永康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便执意不要母亲“陪读”,为此母子俩还争论了多次。

在他的恳切要求下,母亲才勉强同意儿子孤身一人北上求学。

来到北京后,学校、老师、同学的热切欢迎和善待,让魏永康暂时忘却了自身的无奈。随着时间的推移,身边突然没有了母亲的照料,魏永康感到难以适应,竟无法有序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那一年冬天,他竟然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去天安门逛街,周围的游客像看怪物一样使劲盯着他。生活不能自理,不能按时上课,也难于按时就餐。特别是长期在母亲卵翼下生活,缺乏正常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他除了学习外,等待他的就是孤独。加上他的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模式,因而于2003年8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被中科院劝退回家。

从往昔的“东方神童”到如今被劝退回家,生活似乎给魏永康开了个非常残酷的玩笑。从中科院退学回家后,魏永康整天呆在房间看书、玩电脑,其间还玩过几次“失踪”。他回忆起小时候妈妈总是把他关在家里看书,从来不许他出去玩。只要有同学打电话来,他妈妈都说他不在家,担心分散他的精力。因此他养成了不爱说话的习惯,周围的同学也渐渐疏远了他。后来读研之所以未能顺利毕业,也是因为与导师交流太少,毕业论文无人指导。想到这些,他的心里充满对母亲的埋怨。

“好苗错移栽,未成栋梁材,土地贫缺肥,园丁无能耐,已将好苗误,疾首痛心怀”。曾学梅写下这首诗来抒发心中的沮丧。“现在我只要走出去,仿佛大家都在嘲笑我。”曾学梅苦笑着说。退学回家后,曾学梅这才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她说:“中科院这个事发生之后,我才思考自己以前有没有做得不对的地方。静心想起来,以前太包办。现在我经常教儿子做家务,也欢迎其他同学找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