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跟高层领导学读书
29395000000025

第25章 教学相长——毛泽东称赞罗瑞卿“你这个‘监工’不错”

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如果要总结罗瑞卿的读书学习方法的话,用教学相长最合适不过。他不但自己用心读书学习,而且努力为抗大的学员们创造读书学习的条件,和学员们共同读书学习,共同进步。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5月8日,毛泽东就在《目前形势与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中提出:“要办个高些的大的红军学校。”月2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确定了红军学校的组织:校长林彪,毛泽东亲自任政委,罗瑞卿任教育长。这时的罗瑞卿既是管理者(教育长),又是教育者(教员),还是学习者(第一科学员),可称得上一身三任。

身为教育长的罗瑞卿要想方设法地为“红大”的学员创造可能的读书学习条件,在国民党实行严厉封锁的年代,罗瑞卿就带人在城外的山坡上找到几十个一直没人居住的石洞,据说是供奉“元始天尊”的。于是,这些石洞成了红大新的校舍。罗瑞卿和学员们住的也是石洞,睡的是石头砌成的床铺。毛泽东闻报,欣然地说:因地制宜,艰苦办学,罗瑞卿的机变是应该称道的。为了推进学校的发展,罗瑞卿不仅从书本中而且从社会和革命实践这个大书本中寻找改进学校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

罗瑞卿身为教育长,也是一名学员,在学习方面更是以身作则。1936年10月底至12月中旬,毛泽东为红大第一科讲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门课既为罗瑞卿后来征战沙场提供谋略基础,又为他办学治校提供方法论基础。除了仔细听课,他还督导学员自学和引领学员们讨论。罗瑞卿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研读马克思列宁的著作,领会毛泽东的一些演讲和文章的精髓。石洞里很暗,他便带领学员们在外面看书,看书累了就讨论。对罗瑞卿和学员艰苦学习的作风,毛泽东非常赞赏,一天他来到学员中,诙谐地说,你们是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学习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你们是元始天尊的弟子,在洞中修炼。天下大乱你们就下山!这既是对罗瑞卿等学员的表扬,也是对他们的鼓励。对于罗瑞卿,毛泽东以手抚肩说:“你这个‘监工’不错。教育长嘛,自然是长于教育。”

随着华北抗日形势的紧张,培养更多军政人才更成为当务之急。在1937年8月1日抗大第三期开学了,学员激增到2000多人。8月25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抗大校长林彪、副校长刘伯承分别担任第一一五师、第一二九师师长,而抗大的工作交由罗瑞卿主持。学员的衣食住行,罗瑞卿样样操心。他率领抗大教职学员上凤凰山挖窑洞,历时半月,共完成175个新式窑洞,解决了抗大的校舍困难,并修筑了盘山“抗大公路”。为此,毛泽东听后高兴地说:“你不要小看挖窑洞,这是挖开了知识分子与工农隔阂的一堵墙啊!”随即手书“我们的伟大事业”赠予抗大,以资鼓励。罗瑞卿不但自己读书,而且想尽一切办法让那些想要读书、渴望真理、追求光明的学员有地方可以读书,有书可以读,为革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军事人才。

教学相长,在抗大的教学活动中,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罗瑞卿把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从党的发展工作、选拔干部、培养教职员,到教材的选择、课程的安排,都进行认真的研究。此外,他还亲自讲课,经常深入课堂、操场,了解学员的情况,做了大量思想工作。这些教学活动使罗瑞卿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也使他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1938年5月下旬,罗瑞卿主持抗大第二次党代表大会,总结建校以来培养教育知识分子的经验,确定了此后党的任务,即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就在当年5月,毛泽东为全国抗日军队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供借鉴,腾出自己的一处窑洞,让罗瑞卿撰写《抗日军队的政治工作》。不到半年,罗瑞卿完成了这部著作。这是我党军队建设史上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其内容生动具体,有理论有事实,总结了井冈山时期以来红军的政治工作经验,在解放区和国统区同时出版后,对帮助和影响国民党军抗日起了很好的作用。

1978年8月12日,在罗瑞卿追悼大会上,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邓小平致悼词,其中提到:1936年起,罗瑞卿在抗大期间的读书、教学生活,是他军事生涯的重要一笔,也是奠定他“军事教育大家”声誉的光辉实践。读书不是钻到故纸堆里去,要把书本知识和革命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怎样实现科学知识的价值,我们可以从罗瑞卿的读书实践活动中得到一些启发。

罗瑞卿生前在《重访武昌·其一》中写道:

梅林故居忆伟人,

耳畔犹闻领袖声。

熟读马列数十册,

从此可作有心人。

毛泽东当年嘱咐罗瑞卿要熟读马列经典,“有心人”罗瑞卿做到了。非但如此,他为抗大的教育工作做出的显著的贡献。我们不但要以罗瑞卿留下的这首诗来激励自己努力读书学习,做个“有心人”,也要像他那样,影响、支持周围的人读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