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崛起之路:共和国风云60年
29457300000004

第4章 第三阶段 跃进

新生力量往往有着冲破阻力、挺直向上的激情。

1957山雨欲来

在共和国的历史上,1956年因为八大被人铭记,而1958年则发生了“大跃进”。中间的1957年看似不起眼,事实上,全国人民的建设激情在这一年继续高涨,但极左的情绪也在这一年蔓延开来,“大跃进”变得越来越不可避免,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激情燃烧的岁月

1957年11月,毛泽东主席在访苏期间到中国驻苏大使馆看望使馆工作人员和留学生代表。

1957年11月17日下午六点刚过,穿灰色中山服,身材魁梧的毛泽东出现在莫斯科大学礼堂。现场的中国留苏学生代表无不群情激奋。座位上坐满了人,两厢、廊柱之间也都站满了人。当毛泽东的身影出现时,大厅里骤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他从台前一端阔步走到另一端,微笑着频频挥手向大家致意。所有的人都在跳,在笑,在疯狂地鼓掌。暴风雨般的掌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激荡在大厅的每一个角落。

毛泽东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中国的前途是你们的,世界的前途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当毛泽东一行人离开了莫斯科大学后,留学生们仍然不愿散去,这时,大家才发现自己的手掌早已拍得肿胀,发痛……

这一幕代表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9%,农业总产值增长了25%,国民收入总额增长了53%,全国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增长了23%。本年,苏联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放上了天,而资本主义阵营的老大美国“连个山药蛋都放不上去。”48在莫斯科演讲后的第二天,毛泽东又提出了15年赶英超美的目标。在完成三大改造正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共产主义的愿景第一次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人们相信只要凭着激情奋斗,共产主义社会马上就能够实现。

那时的中国人的激情和干劲是现在的人无法想像的。而1958年的“大跃进”则是这种亢奋激情的顶点,通过1957年,我们就可以看到激情是怎样一步步远离理智的。

这一年,神州大地上曾开展过一场轰轰烈烈的“除四害”运动。这场运动最早酝酿于1952年,本是为了粉碎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又称“爱国卫生运动”。在1957年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说:“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这四样东西,我是很注意的。中国要变成四无国:一无老鼠,二无麻雀,三无苍蝇,四无蚊子。”主席登高一呼,全国人响应风从。报纸、广播大做舆论宣传,诗词、歌曲、科普文章、漫画、快板等文艺形式迅速涌现,郭沫若作打油诗《咒麻雀》,漫画家张乐平作漫画《天罗地网》。49从此,男女老少全都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除“四害”运动中。以下是北京市当年的“剿雀盛况”:“当北京市围剿麻雀总指挥王昆仑副市长一声令下,全市……立刻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枪声轰响,彩旗摇动,房上、树上、院里到处是人,千千万万双眼睛监视着天空……人人手持武器,各尽所能。全市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麻雀过街,人人喊打’局面。被轰赶的麻雀在天罗地网中到处乱飞,找不着栖息之所。一些疲于奔命的麻雀被轰入施放毒饵的诱捕区和火枪歼灭区。有的吃了毒米中毒丧命;有的在火枪声里中弹死亡。”

后来,由于麻雀被大量消灭,很多地方发生了严重的虫灾。到了1959年上半年,在科学家的强烈呼吁下,毛泽东同意将麻雀的“四害”名额给了臭虫,可怜的小麻雀才得以平反。

除“四害”运动是新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它是一场更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的预演。从1958年的大跃进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都是这场“剿雀战争”的翻版。

山雨欲来风满楼

如果说除“四害”运动证明了群众运动的可行性,那么1957年的反右倾扩大化的错误则预示了极左思潮与群众运动结合的必然性。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部的整风运动。4月30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召集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请他们积极提意见,帮助共产党整风。为消除党外人士的思想顾虑,号召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储安平

于是,党外人士就对党政干部提出了大量的批评、意见和建议。这些批评意见绝大部分是正确的、善意的,有些批评尽管措词尖锐,但却切中时弊、十分有益。但到了后期,随着批评的升级,有些人以整风为名攻击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这才使整风运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6月1日,时任《光明日报》总编辑的储安平发表《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提些意见》,说“这几年党群关系不好”“关键在‘党天下’这个思想问题上”,他的言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6月8日开始,中央对储安平批判的调门开始发生变化。那一天,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指示要求各省市级机关、高等学校和各级党报都要积极准备反击右派分子的进攻。同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这是为什么?》的社论,指出有人向拥护共产党的人写恐吓信,这是“那些人利用党的整风运动进行尖锐的阶级斗争的信号”。在“这些人”中,储安平首当其冲。

6月10日,民盟光明日报社全体盟员大会对储安平的“党天下”论进行了严厉的驳斥。6月13日,民盟中央副主席史良作了“民盟中央不能对心怀异志的人有所包庇”的发言。民盟中央委员千家驹批判了储安平等右派“在整风中混水摸鱼,假借整风反社会主义、反共”。6月14日,《光明日报》社工厂和行政部的职工举行座谈会,一致“愤怒谴责储安平以本报总编辑名义发表的反社会主义言论,坚决表示要保卫社会主义阵地,粉碎储安平将报纸拉向右转的任何企图”。6月29日,《文汇报》加编者按登载了储望英被迫于三天前写给父亲的公开信。全国报刊杂志批判储安平的文章更是长篇累牍。7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储安平《向人民投降》的文章,这时的储安平几近崩溃。随后,“右派”储安平担任的一切社会职务被相继撤销,文革开始时又被抄家,1966年秋天,储安平离家出走,至今生死未明。

很快,反右派的斗争被严重扩大化。在党内一系列指示和社论的号召、部署下,一场全国规模、急风暴雨式的反右派斗争迅猛地发动起来了。

1957年7月,毛泽东撰写了《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进一步部署反右派斗争。这篇文章首次提出要进行一场“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命题,强调指出:“这个斗争,从现在起,可能还要延长十年至十五年之久。做得好,可能缩短时间。”

之后,中共中央又发出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把反右派斗争推向自然科学界和中小学教职员,推向全国各个领域。

到1958年秋,整个运动结束时,全国共划了右派分子55万多人。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无辜的知识分子、爱国人士。54据胡乔木撰写的1957年7月18日《人民日报》社论提供的数字,就可以知道错案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四以上。

当时,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极左思想的蔓延了。敢于直言的知识分子已经在反右斗争中被打倒,剩下的大都禁若寒蝉,而人民群众对党的指示表现得绝对忠诚而且狂热。

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发动全民,讨论40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的社论,号召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第一次提出“大跃进”的口号。

人类历史上一场轰轰烈烈的悲剧开场了。

风云印记

1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央经济工作5人小组的通知》。由陈云、李富春、薄一波、李先念、黄克诚5同志组成5人小组,统一领导国家的经济工作,陈云任组长。

1月18日至27日,中共中央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毛泽东着重分析了近一年来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党内外的思想动向,以及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社会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和阶级矛盾。陈云总结了1956年财经工作方面的经验教训,强调“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要重视研究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力求做到财政收支、银行信贷和物资供需三大平衡。

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1957年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

8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向全体农村人口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9月12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在企业中进行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指示》。在农村和企业中开展的大辩论,实际上形成对一部分工农群众的批判和斗争,加重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

9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指示》,《关于做好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工作的指示》和《关于在农业合作社内部贯彻执行互利政策的指示》。

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落成。

12月16日,朱德在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社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发展手工业生产,满足人民需要》的讲话,指出:“各级国家机关必须注意使手工业合作社的集体所有制长期地稳固下来”。除个别情况外,“不应当把手工业合作社转变为国营企业”。

1958三面红旗

1958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新中国的激情在这一年达到了高潮。这一年,是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头一年,也是实现“十五年赶超英国”目标的头一年。

“三面红旗”传遍神州

1958年宣传总路线的游行队伍

近代以来,中国一直处于积贫积弱的状态,饱受列强的欺凌。1958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落后就要挨打”的忧患意识、“开除球籍”的危机感和“尽早改变我国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以“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豪迈气慨,带领全国人民接连干了几件震撼世界的大事:制定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以及在它引领下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和在全国范围内大搞“人民公社”化。那时,辽阔的祖国大地到处是“一马当先,万马奔腾,大干快变,超英赶美”的壮观场面。

1958年,《人民日报》在新年社论里说,不仅要“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进行各项建设工作”,而且“必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充分发挥革命的积极性创造性”56.社论发表后,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1月上旬,毛泽东在同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谈起《人民日报》新年祝辞时,周谷城对毛泽东说,这篇社论的中心就是八个字,“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毛泽东听后十分高兴,赞成周谷城归纳得好。后来毛泽东又将其与“多快好省”连在一起,称之为“总路线”。至此,一个完整概念的“总路线”形成了。在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中央将总路线提交大会讨论,得到与会同志的一致拥护和大会的正式通过,并写进大会形成的决议中。

伴随着总路线的实施,“大跃进”运动也随即兴起。在农业大跃进里,一个致命的东西就是“放卫星”,搞浮夸。有的一夜之间就放出一个大卫星,放的卫星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离谱。水稻卫星最高的达到亩产130434斤,小麦卫星最高亩产8585斤。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多么的无知可笑!何等的自欺欺人!除了水稻、小麦外,玉米、高梁、蚕豆、红薯和蔬菜、水果也是一个接一个的“放卫星”。当时农业是“以粮为纲,全面发展”。那个年代,中华大地上,“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等豪言壮语比比皆是。

农业小兄弟跃进了,工业老大哥岂能落后(当时人们把工业说成老大哥)。农业逼工业,于是工业大跃进也迅速开展起来了。当时的工业大跃进是以全党全民大办钢铁为标志。苏联计划十五年可以超过美国,向苏联学习,中国计划15年赶上和超过英国。后来,冶金部在和各省、市、自治区研究钢产量发展速度时,认为1959年可以达到1200万吨,1962年3000万吨,1967年7000万吨,1972年1亿2000万吨。于是得出结论,5年或3年就可以赶超英国了,根本用不着15年这么长的时间。冶金部部长王鹤寿很兴奋地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听后认定,“在工农业生产方面赶上资本主义大国,可能不需要从前所设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

这个钢产量指标确定后,当时的在华苏联专家总顾问阿尔希波夫都说,“你们的计划太高了,恐怕实现不了。”中央一位领导同志回答说,“我们有群众路线,把土法炼钢炼铁加上去,计划一定能够实现。”当然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意见,因为那时的气氛就这样。阿尔希波夫听后苦笑了一下,说:“土法炼钢炼铁再多也没用。”后来的事实不幸被他所言中。工业“以钢为纲,带动一切”。于是,大江南北,紧急行动起来,为完成跃进计划而努力奋斗。一场全党全民大炼钢铁的运动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开展起来了。当时的情景,犹如广为流传的民谣所言:“谷撒地,禾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这场土法炼钢炼铁的大跃进运动,给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了巨大浪费。不少地方矿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被砍光,群众做饭的锅鼎被砸烂。可谓大伤元气。

在“大跃进”的脚步步步进逼的情况下,毛泽东和党中央又萌发了改变农村基层组织结构,实行“人民公社”的念头,使“乌托邦”式的理想在中国变成了现实。于是,1958年初,毛泽东正式提出农业生产合作社要实行小社并大社的主张。1958年7月1日《红旗》第三期发表毛泽东秘书陈伯达的文章《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第一次在党中央的刊物上出现了“人民公社”四个醒目的字。1958年8月9日,毛泽东去山东,当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汇报有人准备大办农场时,毛泽东制止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于是全国各地农村在短时间内掀起了大办人民公社的热潮。到1958年10月底,全国农村共建立人民公社26576个,入社农户占农户总数99·1%。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已基本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党中央和毛泽东试图通过“三面红旗”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快马加鞭地推动国家的经济建设,尽早挤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这个愿望和决心是好的,勿庸置疑的。但由于决策本身的某些缺陷和实际施行中的巨大偏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造成了全国范围内经济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各项建设难以为继。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炮击金门扬军威

1958年9月7日,金门海域风平浪静,隐隐可见国民党军舰与为之护航的美国军舰编队。突然,福建前线群炮齐发,当第一排炮弹排山倒海般落到国民党军舰群里爆炸时,美国军舰见势不妙,丢下老朋友调头溜了。此时此刻,台湾指挥部与舰队之间,舰与舰之间都乱了套。眼看着军舰被击沉3艘,击伤多艘。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官兵们忘记了电报密语,争着用无线电话公开喊叫:“美国朋友呢?美国军舰呢?”回答是国民党官兵的破口大骂:“他妈的,什么朋友不朋友,美国军舰早就调头逃跑了!”他们说,这关键时刻的一幕,实在让人寒心呀。炮击金门的隆隆炮声震惊了世界。1958年8月23日傍晚,我军福建前线部队开始空前大规模的炮击金门。金门与大陆隔海相望,处在大陆沿岸的三面包围之中。晴好天气,不用望远镜也能看清金门的山头要地。

8月22日,也就是解放军炮击金门的前一天,蒋介石的“国防部长”俞大维奉命匆匆飞抵金门视察防务。次日下午5时许,金门防卫司令官胡琏在北大武山麓翠谷的水上餐厅设宴款待俞大维。炮响之前,俞大维正与胡琏在招待所附近一块平地上对坐交谈。此时,人民解放军的数千发炮弹从不同发射阵地汇集北大武山。当年在金门的国民党老兵回忆炮击期间士兵的生活:大陆的炮虽然厉害,但不可怕,因为我们都钻到油库地堡里去了。真正可怕的是在洞库地堡里的生活。你想想,10万军队5万百姓成天猫在地底下,蓬头垢面,不见天日,靠定时配给的罐头食品度日。好多人身体浮肿,营养不良,加上蚊虫叮咬,缺医少药,得痢疾、胃病的人特别多。那时正是最热的天气,一天到晚出汗,又没有多余的淡水洗澡洗衣,人长痱子衣长毛,每个地堡都成了一个“毒气罐”。初战告捷,突然的大规模炮击金门,把美、蒋打懵了,他们怎么也摸不清毛泽东的真实意图。

8月24日,美国国防部命令第七舰队和美国在亚洲的其他部队进入戒备状态,采取“预防性措施”。同时,从日本、菲律宾、夏威夷向台湾调动部队和地中海的军舰。艾森豪威尔估计,毛泽东要动手打台湾了。他说出了一句心里话,不能因为“缺了一颗钉子,毁了一只鞋”。就是说,不能丢了台湾,而使日本、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处在危险境地。8月27日,他重申美国有责任“保护”台湾。他又想到,毛泽东可能要收复金门、马祖。9月4日,他授权杜勒斯发表声明,说保护金门、马祖与保护台湾有关,为美国替国民党军队运输护航找借口,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这一幕。到9月中旬,美国向台湾地区调集6大航空母舰编队,各种军舰130艘,飞机500余架,地面部队8800多人,完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兵力集结。

炮击金门,毛泽东智斗艾森豪威尔,打打停停,半停半打,可称今古奇观,可谓战果辉煌。

风云印记

1958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中央在南宁召开有部分中央领导人和部分省、市委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讨论1958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和预算。

3月8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有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

5月5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通过了社会主义总路线及其基本点。

8月1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讨论1959年的国民经济计划以及当前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农村工作和商业工作等问题。

11月28日至12月10日,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昌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和通过了《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