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开国第一任省委书记
29462200000021

第21章 (1)“红色之子”爱草原

“乌兰夫”蒙文原意是“红色之子”。乌兰夫幼名庆春,原名云泽,蒙古名乌云达赖,1941年改蒙古名为乌兰夫。生于忧患,长于忧患。乌兰夫的感情始终同人民息息相通,概括他的一生,可以说他是人民之子。

乌兰夫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旗一个蒙古族家庭,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后,他考入归绥(今呼和浩特)土默特旗高等小学,受到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到反帝爱国运动之中,成为“早期觉醒的蒙古族青年”的杰出代表。考入北京蒙藏学校后,他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萌发了民族平等、民族解放思想,参加学生运动时,为反对日货游行示威,砸毁了日本投资的电灯公司。

1925年11月,乌兰夫离开家乡前往苏联求学,一路同行的还有张闻天、王稼祥、杨尚昆、伍修权等。在开往苏联的轮船上,乌兰夫曾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胸怀救国志,肩负民族托”,表达了乌兰夫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乌兰夫在第1期第6班学习,由于他学习勤奋,成绩优良,被允许提前毕业,安排到莫斯科步兵学校参加军训,然后被调到东方大学政治班做教学翻译。

1928年六月,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乌兰夫以大会工作人员身份参与会议文件翻译工作。在国内白色恐怖的情况下,他坚决要求回国工作。1929年6月,经组织批准,乌兰夫从苏联绕道蒙古人民共和国回到内蒙。乌兰夫从苏联回来时没有带什么金银财宝,也没有带枪支弹药,而是千里迢迢从苏联带回来一套俄文版的《资本论》,这套书几经周折一直保存在乌兰夫家中。

回到家乡后,乌兰夫以故居为中心,在周围村庄建立起十几个农民协会,开展抗租抗税斗争,经过缜密组织,建立了隐蔽的党员和革命者联络点,选送蒙古族优秀青年到蒙古人民共和国党校学习,在蒙古族青年中秘密发展党员,为党培养民族干部。在他的家乡,乌兰夫接受王若飞指示,从事党务、军运和情报工作,并同家人在住宅中掩护过上级派来的情报员。不久,乌兰夫接任了中共西蒙工委书记职务。

乌兰夫的革命生涯,给自己家庭带来的几乎是灭顶之灾。家中的房屋先是被日本侵略者、后被国民党军3次焚毁。据目击者说,日本人焚屋的大火几天几夜未曾熄灭,家里的所有家具、书籍均被付之一炬。乌兰夫的父母只得背井离乡,乞讨为生,在颠沛流离中先后故去。乌兰夫的胞弟云浦,曾任大青山抗日游击队蒙古支队队长,作战勇敢,牺牲时年仅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