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开国第一任省委书记
29462200000049

第49章 (2)营救同志立大功

大革命失败后,历史进入了10年内战时期。中共党的工作主要在两条战线展开:一是以农村革命根据地(苏区)为中心的武装斗争,二是在国民党统治区主要是在敌占区大中城市(白区)的革命斗争。1935年,柯庆施被派往河北省白区工作,担任中共河北省前委书记和组织部部长,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刘少奇的直接领导下,从事组织建设和干部培养工作。

白区的斗争形式虽然与苏区不同,但同样是十分复杂、激烈的。柯庆施来到河北省,当时整个华北形势告急,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向这一地区进攻,华北处于危急之中,亡国灭种的威胁日益逼近,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已成为党和人民迫在眉睫的任务。要完成这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需要一大批信仰马克思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为党工作的干部,身为组织部部长的柯庆施重任在肩。

中共河北省委原设在天津,1931年迁至北平。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和党内错误路线的影响,河北省委曾几度遭到破坏,党在华北的组织大多数没有保存下来,怎样解决干部来源问题呢?

1936年春,中共中央代表刘少奇来到天津,受党中央的委派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工作,当时形势下,华北各地到处都要求党中央选派干部。刘少奇向北方局组织部长柯庆施询问河北省的组织和干部状况,柯庆施告诉刘少奇有一批“现成的干部”。接着他向刘少奇介绍了有关情况。

从1931年8月至1936年9月,在国民党的草岚子监狱(1932年3月改为“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先后关押了400多名所谓的“政治犯”,有大约300多人陆续出狱,现在仍关押着50多名同志。目前仍在草岚子监狱中被关押的这些共产党员,多数是大革命时期入党的老干部,如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等,他们在狱中形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他们团结起来,集体抗争,并且拒绝在所谓的《反共启事》上签名。

刘少奇认为,经历残酷的监狱斗争,为党保存和锻炼了一批得力干部。这批干部如果被营救出狱,分赴抗日的各条战线,将会为党做大量工作。于是,刘少奇、柯庆施代表北方局向中央报告,建议立即采取措施,营救这批同志尽快出狱;可以用假自首的方式,即按国民党的规定履行出狱手续,在《反共启事》上签字后出狱。党中央、毛泽东和张闻天批准了他们的建议。

中共中央北方局把营救任务交给了柯庆施。柯庆施找到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在北平从事地下工作的徐冰(笔名邢西萍),告诉他,“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关押着几十名党的重要干部,中央批准了北方局的营救计划,让他们按照监狱当局的要求办理手续尽快出狱。

为了稳妥其见,柯庆施要徐冰去找与他单线联系的孔祥祯,孔曾经担任过草岚子监狱的党支部书记,有办法把党组织的这个决定传达到狱中党支部去。

接着,柯庆施又找到北平市委书记李葆华,告诉他日军有可能占领北平,必须赶紧将草岚子监狱中的同志营救出来,否则,日军一旦控制了北平,这批共产党员很可能会大批被杀。柯庆施要求李葆华想办法尽快办理营救事宜。

狱中党支部接到孔祥祯传来的消息后,立即开会研究,大家一致表示,坚决执行刘少奇、柯庆施建议并经中央批准的履行登《反共启事》出狱的指示。在刘少奇的直接领导和柯庆施等人的努力下,几十名干部的铁窗生涯就此结束了。

这些同志出狱后,立即同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当时身为北方局组织部长的柯庆施,亲自接待并安排他们的工作。这批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后来在不同的岗位上都作出了突出成绩。刘少奇是营救活动的重要决策者,为党作出了重大贡献,柯庆施作为这一重大决策的建议人和具体执行者,尽心尽力,做了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