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报业竞争也日趋激烈。目前,宁波主城区人口(包括海曙、江东、江北和鄞州中心区)的户籍人口大约为100万,还有将近60万的外来流动人口。而作为都市类报纸的《东南商报》不仅要直接面对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内部的《宁波晚报》和《宁波日报》的竞争,还要面对《现代金报》和《钱江晚报》、《都市快报》的市场瓜分。
瞄准本地新闻
只有做好细分市场,做出报纸自有特色,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而立足社区开掘社区新闻,扩展本地新闻包容量,就是一个很好的竞争办法。
在国内报业实践中,各大报业集团都非常重视社区新闻的报道,有的甚至作为和同城媒体竞争的拳头产品。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的南方报系,除了重大的国内国际版面,他们在广州和深圳就有不同的地方新闻版面,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社区新闻的不同。用其主编的话说:“《南方都市报》在广州,说一口地道的广东话;在深圳,讲一口流利的深圳语。”而不同的市场细分最后落脚点都是在社区新闻上,才能让不同城市的老百姓看到身边的新闻。而作为北方报业市场的创新者,北京的《法制晚报》在社区新闻的报道力度和内容上都可以算是前驱者。2005年2月21日,《法制晚报》全力推出4个社区新闻版,加强对社区居民生活状态的微观报道,加大对本地社会新闻的覆盖率,已然将社会新闻报道的领域延伸至普通人的身边事,要做“离你最近的报纸”。表现出不同于以往高高在上的报纸形象,用身边的事情,打动和吸引读者,也确立了自己在北京报业市场的地位。
多种手段贴近读者
调整机构设置。《东南商报》把原来社会新闻部里的热线新闻组独立成为热线新闻部,专门从事社区和热线新闻的报道。从事社区新闻报道的都是年轻记者,他们有理想、有朝气,条条框框比较少,能很快地融入各个社区。发挥年轻人腿快、嘴勤、眼灵等特点,用自己的努力编制了一张社区联络的大网。目前,宁波主城区大约有200个社区,《东南商报》已经在绝大多数社区扎根,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发展了一批社区通讯员队伍,形成了坚实的基础,基本做到了社区新闻无死角,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最新的社区新闻线索。
开展社区公益活动。除了日常新闻,社区新闻的策划是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为了改变以往社区活动参与面不广的局面,《东南商报》近几年来组织策划了很多针对性的活动。比如每周一次的“社区大篷车”活动,联合工商、法律、税务、教育和医院等部门,由报社牵头,每周日直接进入社区,为居民提供各种咨询和服务。两年多来,记者脚步已经遍布市区上百个社区,直接服务社区居民数万人,为《东南商报》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也固定了一大批新读者。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东南商报》又积极筹划“社区奥运擂台赛”,设立跳绳、投篮、拔河等群众参与度很高的体育项目。先期由每个社区的居民参与,产生“民间奥运纪录”,最后举行总决赛,很好地配合了全民健身,也为社区活动策划提升了档次。
为社区新闻开辟版面和栏目。为了更好地报道社区新闻,提升新闻内涵,《东南商报》早在3年前就专门开辟了相关版面,最初以“社区在线”版面为主,现在结合热线和社区信息员,重新定位为“新闻集装箱”版面,充分发挥社区信息小而快的特点,通过建立社区信息QQ群等方式,及时整合有关新闻资源,用整洁明快的版面展现出来。“社区大篷车”栏目就体现了服务特色,不定期的“社区记事本”主要记录社区里的感人事和新鲜事。“社区小喇叭”则为广大社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不同栏目和固定版面的相互配合,目前《东南商报》的社区新闻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宁波的新闻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新技术深化社区新闻
除了在内容上立足本土,坚持社区新闻的接近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东南商报》还特别注重在形式上的创新,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技术,更好地进行报网互动,树立自己的特色。从一开始,《东南商报》就有意识地让社区新闻走上报网互动之路。通过网络平台的及时反馈,加强采访者和读者的沟通理解,更好地为社区新闻服务。
2009年4月27日,一份由《东南商报》和浙江万里学院合作创办的电子杂志——《社区周刊》正式上线,揭开了平面媒体报网融合向多媒体发展的新探索。这也是浙江省内平面媒体和高校就“社区新闻”这个范围的首个深层次合作项目。
《社区周刊》每期出版50~70页,新闻条数30条以上,主要内容有社区活动、社区新闻、社区人物、社区风光、趣闻、健康保健知识等。集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格式,通过网络传播。其内容组成主要包括,周刊对报纸上已经刊登的消息,经过深入挖掘,以新的面貌出现;独家的社区故事和人物;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信息;适当的娱乐休闲内容等。《社区周刊》一经推出,就因其内容新鲜、形式新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网上点击率不断攀升,成为宁波社区干部和社区居民认可的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全媒体社区数字出版物。此外,每次的“社区服务大篷车”活动还由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电子屏报联播网提供全程拍摄,并且在各个社区的电子屏幕上播放。由此,《东南商报》的社区新闻形成了报纸—网络—室外电子屏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传播方式,极大地扩展了报道形式,让传播效益达到了最大化。
从报业竞争来看,都市报的第二轮竞争是一场淘汰赛,能够生存下来并取得胜利的报纸必然是内在质量领先,并且是有特色、有创新的报纸。都市报走到今天,再往下走每一步都需要创新。不仅仅是版面、栏目、报道方式的创新,也不仅仅是一两个新招数、新策划,而是全方位的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而从整个社会大环境来看,搞好了社区新闻,才能更好地团结社区居民,体现党的方针政策,上情下达,做好沟通的桥梁作用,排解社会情绪,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新闻媒体应有的贡献,承担必要的责任。
(原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