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报纸、电台、电视台都设立了新闻热线,将此作为媒介与受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东南商报》是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一张子报,自2001年1月1日创办以来,其中一个措施就是设立新闻热线,以此作为商报联系读者的一座桥梁,以期产生新闻互动。
设立新闻热线,对于强化舆论监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商报创办之初就把舆论监督、替老百姓说话作为报道的重点来抓。新闻热线的设立也为舆论监督找到了一条报社与读者沟通的好渠道。为此,我们在选择新闻热线电话号码时特意选择容易记忆的7270000,并根据宁波方言口音编写了“请你揿4个零,24小时反应灵”的广告词。由于电话号码容易记忆,读者对新闻热线的参与度大大提高,许多舆论监督的好新闻从中诞生。2001年1月8日晚上,一位慈溪读者致电本报新闻热线称慈溪坎墩信用社一只钱箱掉入河中,有关部门正在河中寻找。我们当即派一名文字记者和一名摄影记者赶赴现场采访。当天晚上我们在宁波新闻界抢先发出了《成扎钞票掉河里焦急挖掘细寻觅》的头条新闻。不料想,记者跟踪采访后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原本是一则社会新闻却带出新闻外的新闻,随即揭出了《当事人侵占公款20余万元》的惊人内幕。原来,信用社出纳代班员沈某因赌博导致债台高筑,于是他设计了一出偷窃信用社公款的“好戏”,不料想匆忙之中钱箱掉入河中,从而引发出一段离奇的新闻故事。从读者打进新闻热线到记者抢发稿件并进行连续报道揭出内幕新闻的短短时间里,读者看到了新闻热线雷厉风行、反映民情民心的决心和信心。这一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报纸创刊3个多月来,报社共接到读者来电2100多次,平均每天20余次。通过新闻热线,编辑部获得了大量新闻线索,分别就读者反映的助动车污染问题、住宅小区停车问题、甬申航线停航、妇儿医院小儿夜间就诊困难、福利厂女工中毒讨说法等及时进行舆论监督,促使绝大部分问题迅速得到解决或加快了解决进程。新闻热线电话使报社有了源源不断的舆论监督线索,强化舆论监督,注重批评报道也成为商报区别于其他报纸的一大特色。
新闻热线的开设,为报纸信息个性化、小众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线索
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年代,一方面读者面对的是大量信息,另一方面在大量的信息面前,读者往往无所适从。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读者对报纸的要求也逐渐向个性化、小众化发展。新闻热线的设立有助于报纸尝试信息小众化,它区别于以往报纸只向大众提供一般性信息,转而注重向人们提供专门性、个性化的信息,一事一报,对症下药。
虽然热线值班记者每天接听的大量读者来电大多是停水断电、屋顶漏雨、粪池外溢等生活琐事。这些事虽小,却关系到百姓的利益。读者碰到烦恼事打进热线电话后能尽快得到解决,慢慢地就对热线有了信任感和可信度。最近,宁波CBD地块拆迁,市民唐先生发现很多窨井盖被“破烂王”偷掉了。他觉得这对来往车辆和行人都很危险,就立马打电话通知报社。唐先生为何不找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而选择了新闻媒体?他说:“一来我不知道向哪个部门报告;二来比起有关部门,我更相信新闻媒体。”
新闻热线为报纸注重反馈报道提供了平台,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受到社会好评
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不是单向传递而是双向沟通,不是强制灌输而是合作互动,受众也不只是接收消化,还有积极的反馈。以往单靠读者来信和通讯员评报反馈周期长,报社作出反应相对迟缓。通过新闻热线的设立,读者对办报的意见和建议就能及时反馈到总编辑那里。2001年1月,不少读者来电反映,商报应该姓“商”。总编辑及时采纳了这一正确意见,增加证券版面,加大信息量,逐渐在市区各报证券版的竞争中,办出了商报自己的特色。本报创办之始没有“便民活页”这一服务性很强的版面,有读者来电反映,宁波其他报纸中曾有这类版面,读者十分欢迎,能否予以借鉴。这一信息反馈到总编辑那里,也被及时采纳,从商报第10期开始,我们每周开设一个“便民活页”专版,内容涉及农贸市场行情、交通、家具、鲜花、建材、电脑配件等信息。这一既能便民利民,又有商情特色的专版推出后深受读者欢迎。新闻热线所提供的信息反馈,反过来又为我们报纸赢得了更多的读者。
(原载《新闻实践》200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