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管思集
29475000000008

第8章 信息到达“零距离”——《东南商报》社区新闻的全媒体运作

《东南商报》近年来积极开拓宁波社区新闻报道领域,从报道新闻向提供资讯,从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从服务读者向服务受众创新,从浏览媒体向使用媒体、创造媒体创新,探索出一条社区新闻全媒体运作的新路子。

社区是基层,也是党和政府以及各级职能部门的关注点、落脚点。但是很多时候政府部门和居民政务信息沟通渠道单一,无法覆盖各个层面的社区居民。政府部门的信息和活动内容缺乏互动且宣传面不广。而社区居民需求多样化,他们需要进一步的参与和服务,融入社会和社区生活。

目前,《东南商报》在社区新闻报道领域已构筑起“一报一刊一网一活动两微博”的全媒体构架,广大社区工作者可以方便地使用全媒体平台发布社区资讯与社区居民沟通,通过《东南商报》的全媒体平台的信息到社区居民实现零距离传播。

一报是《东南商报》每周一推出的《社区广场》周刊,一刊是多媒体电子杂志《宁波社区》,一网是“宁波社区网”(www。87270000.com),一项品牌活动是“社区服务大篷车”,两个微博分别是腾讯和新浪的“东南商报社区周刊”。《东南商报》创建全媒体平台实现了社区新闻无缝对接的传播效果。

一项活动:用服务让信息和社区居民零距离

宁波市老三区共有300多个社区,针对社区读者这一特殊群体的信息传播和服务一直是《东南商报》关注的一个重点。2007年起,《东南商报》创办了一项服务社区居民的活动——“社区服务大篷车”,旨在搭建覆盖面广、互动性强、服务人群多样化、信息传递零距离的服务平台。

从2007年2月起,《东南商报》联合宁波市医学会、市律师协会、市心理卫生协会、81890志愿者协会等和社区居民密切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和单位,每周日进一个社区开展便民服务活动。服务内容包括:保健知识讲座、医疗法律服务、免费家电维修、趣味运动等项目。四年多来,《东南商报》“社区服务大篷车”不仅传播科普知识,还不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社区倾听民意,收集提案信息。在每年春节前夕,组织“年货直通车”,邀请市民参观年货生产基地,让市民买到优质年货。

“社区服务大篷车”通过嵌入式传播方式使媒体联合各级职能部门共同走入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咨询服务和便民服务。媒体和社区都能够各取所需,达到共赢。

“社区服务大篷车”为各种相关的职能部门、单位及志愿者,和社区以及社区居民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完成了政府职能部门政务信息最后一公里的传达,从而实现资源服务的最大化。政府和群众的沟通渠道畅通,也使职能部门为居民服务有良好平台,数百名志愿者奉献自己的智慧和爱心,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截至2012年4月中旬,《东南商报》创办的“社区服务大篷车”已进行了214期,《东南商报》利用这个载体推动队伍建设,鼓励年轻记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同时通过各种活动积极服务群众,提升报道吸引力和感染力,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

到目前为止,活动已进入了全市200多个社区,采写稿件500多篇,数万居民享受了服务。“社区服务大篷车”活动开办至今,已形成了鲜明特色,先后获得了2008年度宁波市新闻名专栏、2010年度宁波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等荣誉。

一本电子杂志:用多媒体手段使信息传播全覆盖

社区工作报道的难点在于扩大参与人群、调动参与热情。媒体应更好地利用新兴的传播手段,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针对中老年人,报纸可能是最传统最直接的传播方式,但是对于越来越多的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来说,更多样的传播方式和手段是吸引他们的好方法。通过电子杂志的传播,可以让他们第一时间了解家门口发生的情况,不必通过家里的老人当“二传手”,减少了信息传播的失真,增强了亲身的参与感和融入性。

2009年4月起,《东南商报》与浙江万里学院传媒学院合作创办了一本电子杂志《宁波社区》。这本多媒体的电子杂志集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动画、网站等多种载体形式和媒体形态于一体,集中报道宁波社区新闻、社区文化、社区人物、社区生活和社区活动,从而提升社区形象,增强社区居民自豪感,最终达到深入社区生活,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目的。《宁波社区》每周日上线,每期时长5分钟以上,一般50~70页之间。固定栏目有“小巷总理”“社区宝贝”“社区人物”“社区好邻居”“劳拉小姐美食屋”“市井”“寻城”等。

《宁波社区》的制作在采编人员安排上,采用“1 N”的工作模式,即一名《东南商报》记者配数名擅长图文采制、广播制作、网站编辑的学生。记者的文字稿发给报纸,图片、视频、广播等发给相应的板块和载体。这样,社区新闻的内容不但发表在《东南商报》上,还集纳出现在电子杂志《宁波社区》上,在社区新闻的官方网站“宁波社区网”(www。87270000.com)上则有相应的板块和栏目,还每期制作成图片形式的流媒体图片(vimage),在全市100多个社区户外电子屏上轮番播放。每个新闻和活动都有社区新浪和腾讯官方微博及企业QQ号即时发布,实现了新闻内容产品生产的“一次生产、多次加工、多功能服务、多载体传播”。平面媒体借助“电子杂志”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实现新闻信息的更广泛传播,提升了平面媒体受众的年轻化和对报纸的忠诚度。

《宁波社区》电子杂志一上线就受到了社区读者好评,点击率不断上升。到2012年4月中旬,《宁波社区》已累计出版156期。宁波市委宣传部对此表示肯定:“这是《东南商报》社区新闻报道从平面媒体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运作模式上的一大创新,在浙江省内首开媒体与高校新闻专业合作先河,高校师生为报纸提供智力和人员支持,报社为高校师生提供实践平台和物质基础。”

2011年,《宁波社区》分别获得了宁波市海曙区和鄞州区政府的公益创投项目资助,这也是政府部门对《东南商报》社区新闻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充分肯定。同时,《宁波社区》还入选宁波市教育系统“2010年产学研十佳案例”。

一期报纸周刊: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报网互动

为深入社区全方位地做好社区新闻和社区服务,2009年12月11日《东南商报》发起成立了宁波市公关协会社区工作委员会,以东南商报社为会长单位,浙江万里学院文传学院以及宁波市的西门街道、白云街道、月湖街道、钟公庙街道、中河街道、白沙街道、文教街道、福明街道和白鹤街道为副会长单位。全市50名社区工作者骨干成为首批会员。在此基础上,《东南商报》专门在报上开设了“社区小喇叭”栏目,每周七天播报各个社区的相关活动预告,为方便沟通,《东南商报》还建起了社区工作QQ群,目前已经有500多名社区工作者加入QQ群,互相播报社区信息,交流社工心得。《东南商报》从中也第一时间掌控了社区各种信息。

2010年初,《东南商报》把原来散见于各个本地新闻版面的社区新闻栏目进行整合,推出了《社区广场》周刊,每周一出版,每期二至三个版,周刊内容全部面向社区居民,栏目有“生活学会”“亲子汇”“社区红娘”“最宁波月月评”等。同时,品牌活动“社区服务大篷车”每期有活动情况报道和下一期进哪个社区的预告,电子杂志《宁波社区》也在周刊上进行每期导读,激发报纸读者阅读兴趣。宁波社区网和社区新浪、腾讯官方微博专门开设窗口链接,这样社区新闻报道实现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网互动。

品牌独具个性,提升商业价值,有利挖掘企业赞助

《东南商报》社区新闻全媒体建设从创办起,就梳理出以“大社会、大社区、大新闻”作为独有的品牌个性。这种品牌个性是社区新闻差异化的利器,也是吸引诸多知名企业前来合作的基础。《东南商报》社区全媒体品牌实施的落脚点放在活动中,在具体活动的设计上,强调社会责任感,主张活动能体现对宁波市民从生到老的人文关怀:针对儿童开办了公益活动“宁波亲子汇”,针对年轻未婚人群开办了“宁波社区红娘”,针对家庭主妇开办了“生活学会”,针对年龄较大的社区居民推出了一个草根的评选活动“最宁波月月评”,通过评选带动示范效应,从而挖掘民间文化,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展示品质宁波和品质生活。

《东南商报》社区新闻全媒体的建设,是《东南商报》报网互动开创新赢利模式的尝试。它将目光瞄准同城纸媒没有涉及的活动赞助领域,以独具品牌个性的活动、栏目吸引主流客户。据统计,《东南商报》社区新闻全媒体运作三年多来,已与中国移动、淘宝网、上海银行、平安保险、肯德基、银泰百货、安利等十几个行业的品牌企业在赞助类活动方面进行合作,为报社带来经济效益200多万元。

(原载《新闻实践》2012年第8期、《中国记者》2012年第9期,获第11届(2012年度)中国地市报论文评选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