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须随遇而安,人生当顺应自然。但随遇而安不是守株待免,顺应自然更不是坐享其成。要改变人生,当从打破陈规开始。要超越平凡,当需要手段果敢行动。该出手时就出手,方可出人头地。
1.勤思力行,君子讷于言敏于行
孔子说:“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所谓“讷于言”,就是慢语少言,说话省着点;所谓“敏于行”,就是多做快做,办事效率高一点。简言之,就是少说废话,多做实事。
温馨提示:
敏于行,讷于言,这是真正的君子的品性,是成功的人生之道。任何只把事情挂在口头上而不落实到行动上的人,就没有心想事成的机会。古代许多成就功业者,大多都是少说话、多做事的典范,西汉名将霍去病就是一个言讷行敏的典范。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载,霍去病“为人少言不泄”,但之于行,“凡六出击匈奴,其四出以将军,斩捕首虏十一万余级”。
《曾子·修身》曰:“行欲先人,言欲后人。”做事要做在别人前面,说话要说在别人后面。做事在别人前面,才有机会争得人生领先地位;说话在别人后面,经过博采众议、深思熟虑,才不会胡言乱语招惹是非。
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做人若常喜欢津津乐道,传递小道消息,喜欢谈论东家长西家短,乐于神侃吹牛,都不是一种好现象,若不及早纠正革除,总有一天,会自食苦果。
坐着谈,不如起来行。任何事情、任何目标、任何策略,嘴上说说,不可能解决,不可能实施,而是要靠自我的身体力行,去工作,去奋斗!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时嘲笑张昭说:“坐议立谈,无人能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这正是那些敏于言而拙于行者的真实写照。许多人,坐在那里夸夸其谈时,好像很有本事、很有谋略;临到做实事时,却什么也干不好。这不过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而已。归根结底,嘴上的功夫千般好,不如把事情做好。古时有两名富家兄弟,因遇洪水,两人身背金银珠宝逃命。涉水渡河时。老大对老二说:水流急,游到水中,若是觉得力不从心,就丢掉一点背上的金银珠宝,继续向对岸游;若再感到体力不支,就继续再丢,保住自己的性命是最重要的!老二点头,连称“高见”。
此时,洪水益发湍急,老大老二急忙纵身入水,向对岸泅渡,没多久,老二就觉得颇为吃力,于是扔掉一半背上的金银珠宝,到了河中央,老二仍感体力难支,又把另一半也扔掉了!
老二筋疲力尽地上了岸,回头一看,老大还在离岸很远的水中挣扎,眼看就要沉下去了!此时,老二大喊:快扔掉金银珠宝!老大听到喊叫,也想解开背着的包袱,扔掉金银珠宝,可是,他已经没有解开包袱的力气,最终落了个葬身水底的结局。
在口头上,老大比老二说的有劲,而在行动上,却不如老二敏捷,因此,老二敏行而保住了性命,老大只在敏言,终于丧命。这则故事说明,善于言而不善于行,结果往往有天壤之别。
当然,少说话,不等于不说话。该说的话还是要说,简洁一点就可以了。只发表高见过嘴瘾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要落实到行动上。所谓言出必行,行必果,要么不说,如果说了,就要守诺,就得让自己所说的话变成现实。
讷于言而敏于行,少说话多做事,将自己慢慢培养成一个谨言慎语、勤思力行的人,你的人生事业就必有一番作为和成就。
2.在行动中把握住转瞬即逝的机会
成功与失败只有一线之隔,不经意中我们就会跨过界线,其实我们也常常站在这条界线上,自己却浑然不知。
如果你想成大事,就必须研究你自己和你自己的需要,做个有心人。不要等待千载难逢的机会,要学会赶快去抓住平凡的机会使之不平凡。
温馨提示:
不要等待千载难逢的机会,而应主动去抓住平凡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之变得不平凡。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机会。自然界的力量愿为人类服务。千百年来,闪电一直想引起人类对电的注意,电可以替我们完成那些枯燥乏味的工作,从而使我们抽出身来开发上帝赋予的能力。潜在的能力到处都有,专等有“心计”的人去发现。首先观察世人有何需求,然后去满足这一需求。米开朗琪罗在佛罗伦萨街边的垃圾堆里捡到一块被人扔掉的克拉拉大理石,这块大理石是被一个不熟练的工人在切割过程中损坏的。无疑也有其他艺术家注意到了这块品质优良的大理石,但因其被损坏,所以只剩下了痛惜。只有米开朗琪罗看到了这块废弃的大理石中的天使,用凿子和锤子创作出人类历史上一件最优秀的雕像——《年轻的大卫》。
帕特里克·亨利年轻时被人视为懒惰的废物,务农、经商均一事无成。他学习了六个星期的法律便挂出营业招牌,在打赢第一场官司后,他终于觉得自己即使在家乡弗吉尼亚也能获得成功。英国当局通过印花税条例后,亨利被选入弗吉尼亚州议会,提出了反对这一不公平征税的法案。他终于成为美国最出色的演说家。
伟大的自然哲学家法拉第是铁匠的儿子,年轻时写信给汉佛里·戴维申请在英国皇家学会谋职。戴维就此咨询了一位朋友:“这有一封名叫法拉第的年轻人来的信,他一直在听我的课,想让我为他在皇家研究院找个工作,我该怎么办?”“怎么办?让他去刷瓶子,他要是能有什么出息,就会立即去干;他要是不会有出息,就会拒绝。”这位年轻人在工作中曾利用抽出来的时间在药房的顶楼内做实验,由此看来,刷瓶子的工作也有机会,而正是这样的机会使他终于成为伍尔维奇皇家学会教授。廷德尔谈起这位年轻人时说:“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实验哲学家。”
有一个传说,讲的是一位艺术家一直想找一块檀香木用来雕刻圣母像。就在他近乎绝望、以为自己的构思即将落空时,他做了一个梦,梦中被吩咐用一块烧火用的橡木雕刻圣母像。醒来后他立即照办,用一段普通的木柴创作出一个雕刻史上的杰作。许多人一心想找到檀香木用来雕刻,因此错过了许多宝贵的机会,实际上,我们用烧火用的普通木柴就可以创作出杰作。有人虚度人生,从来看不到成就一番大事业的机会,而有人却在同样的条件下去寻找机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我们不可能人人都像牛顿、法拉第或爱迪生那样有伟大的发现,也不可能像米开朗琪罗或拉斐尔那样有传世之作,但我们可以抓住平凡的机会并使之变得不平凡,进而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壮丽。
如果你想成大事,就必须研究你自己和你自己的需要,你会发现千百万人也有同样的需要。
3.抢先一步,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过度谨慎是缺乏自信的表现,杜绝犹豫,立即行动,你才能与成功靠近。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头驴子出去寻找食物,发现了两堆距离不远的草:一堆是新鲜的青草,一堆是金黄的干草。一时间,它想先吃青草,又担心干草被别的驴子吃了;想先吃干草,又担心青草放久了不嫩了。最后的结果是,这头驴子饿死在两堆草之间。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在选择面前总是患得患失,优柔寡温馨提示:
大凡成功者都须当机立断,把握时机,一旦对事情考察清楚,就不要犹豫,不要怀疑,勇敢果断地去做。断,担心自己的决定会带来损失,不愿做决定,等到不得不做决定的时候,就尽量地往后拖,甚至刚做出决定就马上反悔,到头来只落得个两头空的结局。
这个世界上永恒的只有时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竞争的实质,就是时间的竞争。如果你懂得抢先一步,把主动权先握在自己手里,那么胜利就属于你了。一天,美国实业家亚默尔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里看报纸。突然,他的眼睛发出了光芒,他看到了一条几十字的时讯:墨西哥可能出现了猪瘟。
他立即想到:如果墨西哥出现猪瘟,就一定会从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州传入美国,一旦这两个州出现猪瘟,肉价就会飞快上涨,因为这两个州是美国肉食生产的主要基地。
他的脑子正在运转,手已经抓起了桌子上的电话,问他的家庭医生是不是要去墨西哥旅行。家庭医生一时间弄不清什么意思,满脑子的雾水,不知怎么回答。
亚默尔只简单地说了几句,就又对他的家庭医生说:“请你马上到野餐的地方来,我有要事与你商议。”
原来那天是周末,亚默尔已经与妻子约好,一起到郊外去野餐,所以,他把家庭医生约到了他们举行野餐的地方。
他、他的妻子和他的家庭医生很快聚集在一起了,他满脑子都是钱,对野餐已经失去了兴趣。他最后说服他的家庭医生,请他马上去一趟墨西哥,证实一下那里是不是真的出现了猪瘟。
医生很快证实了墨西哥发生猪瘟的消息,亚默尔立即动用自己的全部资金大量收购佛罗里达州和德克萨斯州的肉牛和生猪,很快把这些东西运到美国东部。
不出亚默尔的预料,瘟疫很快蔓延到了美国西部的几个州,美国政府的有关部门下令一切食品都从东部的几个州运往西部,亚默尔的肉牛和生猪自然在运送之列。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由于美国国内市场肉类产品奇缺,价格猛涨,亚默尔抓住这个时机狠狠地发了一笔大财。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净赚900万美元,一时占尽风光。亚默尔之所以能够赚到这样一大笔别人没有赚到的钱,就是因为他比别人更能准确地把握商机,一旦发现商机就果断出击、绝不手软。要想做到见机而动,必须善于把握良机。良机不可能赤裸裸地放在我们的面前,它常常被复杂变幻的迷雾所掩盖。
为此,我们必须养成审时度势的习惯,随时把握客观形势及其各种力量对比的变化,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这样方能及时抓住时机。做到见机而动,还应注意培养果断的意志品质,杜绝犹豫不决的弱点。
有些人最终无法成事,并不是缺乏创立一番事业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不能果断做事,不懂得时间的重要性。如果你能迅速把握时机,你就能把握命运。有一个中国商人在德国考察期间,得知有家摩托车厂倒闭了,于是他立即向该厂表示:准备买下这个厂,但需回国后研究确定,一周之内,必有回言。与此同时,印度、伊朗等几个国家的商人也准备购买该厂。
回国后,他立即召开董事会,经董事会决定,购买该厂的全部设备和技术,并立即通知德方。随即组成专家团,准备赴德进行全面技术考察,商谈购买事宜。就在这时,联系人从德国发来急电:伊朗人抢先一步,已签署了购买该厂的合同,合同上规定付款期限截止时,如果伊朗汇款不到,合同便告失效。
事情有点猝不及防。董事会分析了整个情况后认为,国际贸易竞争中也存在偶然因素,虽然伊朗商人在签订合同方面抢先,但能否付款尚属悬案。如果伊朗方面逾期付款,我们还有争取主动的机会。于是,董事会做出决定,立即派团出国,从伊朗人手中抢回这条生产线。代表团到了慕尼黑就立即与德方联系。付款期限截止时,当打听到伊朗方面款项尚未到的消息时,中国代表成员立即奔赴摩托车厂。
中国人的突然出现,令德方人员甚感吃惊。慕尼黑市债权委员会主管倒闭企业事务的米勒先生面带笑容地接待了中国代表团,他说:“伊朗商人因来不及筹款已提出延期合同的要求。如果你们要购买,请现在就谈判签订合同。”原来,债权委员会已规定,该摩托车厂的财产还有一周的时间就必须出售完毕,以保证债权人的利益。如果逾期,将被迫拍卖,就是把全部固定资产拆散零卖,不仅使厂方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使这个有67年历史的、生产名牌产品的厂化为乌有。中国商人意识到对方急于出卖的迫切心理,经过几个回合的交涉,终于达成了让专家先进行全面技术考察后再谈判的协议。
于是,专家们来到摩托车厂,对全厂的设备、机械性能、工艺流程进行全面考察,最终结论是:该厂设备先进,买下全部设备非常合算。经过紧张的讨价还价,最后,中国商人以1600万马克的价格,买下了摩托车厂的2229台设备和全套技术软件。后来得知,这个价格比伊朗商人所要支付的价格低200万马克,比另一些竞争对手准备支付的价格低500万马克。速度就是时间,速度就是金钱,速度就是战胜竞争对手的武器。不仅商业上如此,把这一理论推导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一样适用。
有胆有识、做事果断的人,给人一种行事干练、绝不拖泥带水的印象。这种人不但让人易于尊重,而且他们办事成功的几率也大大高于那些拖沓、优柔寡断的人。当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临时,我们要主动出击,迅速地抓住它,这样你才能成就你的事业,改变你的命运。
4.因势顺变,做事要敢于打破陈规
世事纷繁,瞬息万变,扑朔迷离。因此,人生需要善于因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即因势顺变。
因势顺变,应着眼于三个方面:
一是“因彼而变”。即根据外在的一切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彼变”,即自身以外一切因素的变化,这些变化,常常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又由于都存在人为的因素,因而又常常真伪相杂,需要谋略者全面把握,才能温馨提示:
一切事物的静止都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而变化则是长久的、无条件的、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东西,从来就没有。分清真伪。
二是“因己而变”。即根据自身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这“自身的情况”包括自身的性格、爱好、人生观、学识、阅历、经验等等。
三是“彼”、“己”结合,相机而变。即把“彼”方的变化和“己”方的变化综合起来,变化自己的谋略。
这三种变化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彼变”,只有这方面把握住,才能紧紧抓住各种变化的脉搏。
乘势之道,是做人的一种技巧。只有随客观形势变化而变化,才能在21世纪生存发展。
5.适时变通,于无声处听惊雷
在平淡的生活中,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是无法办事成功的。而适时变通,出奇制胜,则能在平淡之中创造机会,即使面对如林的竞争强手,也能竞争获胜,创造出人生的奇迹来。
常有人抱怨自己时运不佳,前途渺茫。其实,机遇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思维方式和办事能力来发现和利用身边的机遇。我国唐代大诗人陈子昂刚刚到京城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人认识他。某日有人当街卖古琴,要百万的高价,陈子昂毫不犹豫地买下了。旁观的人惊问他买琴的原因,陈子昂说:“因为我擅长弹古琴。”人们又问:“能不温馨提示:
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有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适时变通不是故意卖弄,而是化腐朽为神奇、变平庸为非凡的奇思妙想。能弹奏一曲呢?”陈子昂则说:“明天吧!”
第二天,当大家都到了约定的地方时,陈子昂准备好酒菜,并捧着琴对众人说:“我陈子昂有文章上百篇,但是不为人知。这种乐工的小技算得了什么!”说完便把琴砸碎了,并将文章分送给众人。一天当中,他就名满京城。其实,任何时候我们都是需要这种适时变通、出奇制胜的人生智慧的,这在今天对我们一个普通人实现人生的梦想、办成自己最想办成的大事,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常规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是个很简单的事情,每一个有思维的人都可以做到。但问题是,这个社会竞争激烈,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有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也就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
当许许多多的人苦于没有发财的门路时,有人就偏偏从人们熟视无睹的寻常生活中,发现了赚钱的大商机。
在今天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鹤立鸡群,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所以唯一能够出人头地、崭露头角的办法,就是“出奇制胜”,在关键的时候,把你特有的东西表现出来。有个舞蹈学院的女孩子为了能够找个好工作,在招聘会上穿着漂亮的衣服翩翩起舞,结果当场就有公司录用了她,既是看中了她的舞蹈功底,更多的是看中了她的创意以及她能够如此创意的勇气。生存的竞技场上,有些人能够自安其所,生活作风四平八稳;有些人不满循规蹈矩,乐衷于争强好胜。各有各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虽然采用何种模式并不直接对自己的立足构成威胁,但如果立志成为人上人,就必须采取可行而卓有成效的变通计策。必须尽可能准确分析自身和对方的优劣态势,预测对方走势,因时因地而变通,方可攻其不备,出奇制胜。
这个世界充斥着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的保守主义者。他们宁可相信无所作为是应对变化万千的世界的最好工具。显然,他们错了。以不变应万变,是保持一种状态,来应对不确定的现状,但这种状态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而是要保持努力向上的激昂斗志!不要在乎别人的说三道四,而要一直朝着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奋勇向前,不懈努力!当你周围的人们对于时世变迁驻足观望、无所作为之时,那正是你出奇制胜的最好时机!
6.不因循守旧,重要的是要突破自己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
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飞翔十分吃力。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
150天漫长的操练。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它会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便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
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重新得以再过30年的岁月。在我们的岁月中,有时候我们必须做出困难的决定,开始一个更新的过程。我们必须把旧的习惯、旧的传统摒弃,使我们可以重新飞翔。只要我们愿意放下旧的包袱,愿意学习新的技能,我们就能发挥我们的潜能,创造新的未来。我们需要的是自我改革的勇气与再生的决心。
温馨提示: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突破自己十分重要。只有不断突破自己,才能不断发现人生别有洞天。现实生活中,像时尚一样,容易落后的不是你的衣服,而是你的想法和能力。为什么能够取得这么大的进步?因为人有创新能力。有创新能力,这就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创新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生来就有的。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在学习过程当中形成的观察、比较、思考、推理、筛选、传承、改造、发展等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创新能力实际上是一种推陈出新的能力。
无论如何打开创造之门是内因和外因的结合,而且最重要的是要突破你自己。一是要有良好的心态。任何人都要经过成功与失败的反复交替,在这种变化中,你就要学会生活的方法,提高你的心理承受力。二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做,仅有理想、目标是不够的,不知道怎样一步步去做是不行的。关键是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切身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取得成功,才能不断地激发创造力,培养起创新精神。
7.不甘平庸,敢于冒尖和冒险
人,只有敢于冒尖,才有可能超越他人,才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但是,敢于冒尖又绝非易事,因为“冒尖”往往要冲破世俗的束缚、旧习的羁绊、形而上学思想的禁锢。温馨提示:
古人说,海到尽头天做岸,山临绝顶我为峰。壮阔的胸怀,豪迈的气派,勇往直前,敢于冒尖,是当代人应有的风格和气概。春秋战国时期,秦兵包围赵都邯郸,局势危急,赵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救。平原君欲带家中食客20人同去,但只选出19个有能力、有口才的人,其余都不够格。此时毛遂上前,自我推荐。平原君说:“有才能的人好比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子尖立刻就透露出来,你在我门下三年,怎么没听说你有什么能耐呢?”毛遂说:“要是把我早搁在口袋里,则早已露出锥子尖了。”
平原君见到楚王,会谈半天没有结果。毛遂便按剑上殿,陈述联合抗秦的利害,还追溯了秦曾攻破楚国首都,侮辱了楚国先祖的百世深仇,指出联合抗秦,主要还是为楚国雪耻。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于是双方歃血为盟,出兵抗秦。毛遂出色完成使命,成了古今敢于人生冒尖的成功典范。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博士,因为发现了J粒子而誉满全球,并获得了诺贝尔奖。可是,你可知道他当初需要应用技术复杂、造价昂贵的探测器进行实验时,遭到了多少非难?据说,当时一位很有声望的大教授,已经做过类似的实验,结果一无所获,但丁肇中以其坚韧的毅力,不肯认输的决心,力排众议,担着被指责、讥笑的风险,潜心研究,终于获得了成功。事后他讲过这样一句名言:“不论反对意见是多么不可一世,我始终坚持对我的科学观点的探求。”就像自然界里鲜花瑞草被狂风吹折、被严霜冻坏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敢于冒尖者也常遭到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打击。不是吗?有些人对“冒尖”者,轻则嫉,重则贬,甚至以“掐尖”为快。无智者不容智者存,平庸之辈往往会扼才害命。战国名医扁鹊,因给秦武王治病医术非凡,遭到秦太医令李醯的嫉妒而被谋害。隋炀帝因司隶大夫薛道衡写了一句比自己高明的诗,便加害于他。难怪自古就有人兴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山突起丘陵妒”。
鲁迅写道:“我觉得中国有时是一个极爱平等的国度。谁有什么稍稍显得突出,就有人拿了长刀来削平它。”其结果,削掉了一些有才华、有锐气之人的棱角,而使那些圆滑平庸之辈更坚定其处世哲学。嫉贤妒能者的行为正如有人分析的:一曰怠,自己懒惰,生怕别人走在前头,于是便又出了武大郎开店一类的蠢事;二曰忌,一旦有人超越自己,则怕自己相形见绌,竭力挑剔、贬低他人。
要开创出人生的新局面,就要敢于冒关和冒险,抛弃四平八稳、安于现状的陈腐观念。只有不断地挑战自我,才能拓展出生命的新天地。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过分安于现状,缺乏敢于探索的精神,明知落后,也不敢咬牙闯一闯;宁可平庸,也不肯冒尖担风险。或者有了一点成绩,便自满自足,千方百计保住荣誉;稍遇挫折或失败,便一蹶不振,从此不思进取。前人没说过的不敢说,前人没做过的不敢做,唯唯诺诺,不敢越雷池半步。
这样的精神面貌不改变,人生就只能永远平庸。
老观念、旧语言、老方法、旧作风,把纷纭复杂瞬息万变的万事万物,统统纳入“习惯、常态、正确”的庸俗公式里。还有人习惯于搞本本主义,遇到事情总想从本本里找答案、取药方,本本上没有的,或者讲得不具体的,他就一概“暂缓执行”。要突飞猛进,就该从“习惯标准”或“本本标准”中解放出来,而代之以生动可靠的实践标准和创新精神,做朝气蓬勃、思想活跃、敢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勇士。
当然,敢于冒尖也不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我行我素;更不是目中无人,目空一切。冒险与挑战既需要勇气和胆识,更需要理智和冷静。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在挑战自我、敢于冒尖中获得成功。
8.敢为人前,率先摘取“禁区”的果实
勇于走进某些禁区,你会采摘到丰硕的果实,打破条条框框、敢为天下先,你才会与好运有缘。
古往今来,大凡走好运的人,都得益于他们所拥有的果敢的性格与心态。
冒险,几乎是所有行事果断的人所热衷的事。敢于冒险,敢于挑战极限,才能体验生命的壮观。在一个人做出果断决策的同时,就意味着有两种情况发生:一种是成功,另一种是失败。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温馨提示:
有雄心成大事者的勇气并不是赳赳莽夫,而是大智大勇能者。他们敢想、敢做、敢拼搏,好运没有理由不属于他们。气去承担这份风险,那么做到果断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世界上没有一件可以完全确定或保证的事。成功的人与失败的人,他们的区别并不在于能力或意见的好坏,而在于雄心勃勃的决心、适当冒险的个性与采取行动的勇气。在众多的读者眼里,梁凤仪只是香港一位著名的财经小说作者而已。
其实,对梁凤仪来说,写作仅仅是一种业余爱好。在她的名片上我们会发现:“作家”只是其中的一个“头衔”。年过半百的她居然身兼不下20个社会职务,实在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大忙人。
梁凤仪在生活中扮演着作家、商人、太太三种不同“角色”,写作只占去她每天很少的时间,其余大部分时间还要协助丈夫管理广告、证券、房地产生意。同时,她还是一个家庭主妇。在如此众多的“俗务”中,很难想象她居然每年还能写两三部小说。那么,那些作品又是怎样写出来的呢?“上天是很公平的,每天给你24小时,给我也24小时,那么我少玩两个小时,少睡两个钟头,写作的时间不就有了?”原来是从“少玩”和“少睡”中挤出来的。
无论是写作还是经商,梁凤仪都称得上是“功德圆满”,家庭生活也很和睦,夫妻恩爱,儿子孝顺,快乐似乎总是围绕在她的身边。然而,集各种“宠爱”于一身的梁凤仪,同样有着人生的遗憾和情感的创伤。
梁凤仪所有小说的封面题字都出自同一人之手。他就是何文汇——梁凤仪的前夫。
梁凤仪与何文汇初识是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戏剧沙龙中,互生爱慕的两人迅速恋爱,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后不久,何文汇前往英国攻读博士学位,梁凤仪随夫同往。到伦敦后,梁凤仪成为一个纯粹的家庭主妇,每日在家打扫房间、买菜、做饭,过了一段恬静安适、波澜不惊的日子。
后来,梁凤仪返港受聘于香港佳艺电视台,任编剧及戏剧制作人,制作出了一些受人欢迎的节目。同时,在工作之余,颇有一点雄心的她成立了香港第一家“菲佣介绍公司”。虽说公司没赚很多钱,但在香港却造成很大影响,尤其重要的是引起了新鸿基证券集团董事局的注意。
新鸿基的老板冯景禧是香港华资金融王国的当家人。他亲自向梁凤仪发出邀请,聘请梁凤仪到新鸿基集团任高级职员,主管公关部门及广告部门。从此,粱凤仪正式踏入了香港财经界。她从零开始,勤奋学习,很快便成为冯景禧手下最受重用的几员干将之一。
而就在梁凤仪在财经界大展宏图之际,她的婚姻生活却亮起了红灯。因为何文汇远在美国任教,对为了事业冷落家庭的梁凤仪越来越不满。梁凤仪在伤心和困惑之后做出了痛苦的抉择,选择离婚。
“无可奈何花落去”,梁凤仪和何文汇的离婚,是君子式的,理智而坦然。梁凤仪说:“感情的长存与关系的结束可以在互不抵触下处理。既然没有办法,就让我们接吻来分离。”
梁凤仪和何文汇君子式的分手后,至今还保持着君子式的交往。何文汇的书法功底不薄,所以后来梁凤仪成了著名作家之后,她大多数作品的书名题字都出自何文汇之手。
梁凤仪甚至还把这些题字裱起来,放在镜框里面,挂满了她的工作室。
这种爱情观对女性读者而言,当有一定的裨益,那是智者的风范。
“男女从来没有平等过,除非女人不再爱男人,不再需要男人,又除非男人自愿把身边的女人抬高。”梁凤仪如是说,在她的心目中,男人是高大的。
香港联合交易所是由当时的“金银”、“九龙”、“远东”、“香港”四家华资证券交易所合并而成的,成为香港唯一的股票买卖场所。缘于以前梁凤仪在金融方面的业绩,联交所便盛情邀她回港工作。从这以后,她认识了一个人,一个很重要的人,一个再一次改变她的生活、使她重新焕发了青春的人。
这个人就是当时任香港联合交易所董事会副主席、现任中国国务院港事顾问、香港立法局议员、香港永固纸业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的黄宜弘。
在到联合交易所工作之前,梁凤仪对黄宜弘早有耳闻。
黄先生是一个非常聪明能干、有才学和魄力的人。他自幼在美国留学,先后获得了法学和计算机两个博士学位,堪称社会精英。
此后,梁凤仪在工作的同时,对写作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她拿起了笔,一开始,她写散文,在好几家报纸开有专栏。当时《明报》连载她的散文,需要取一个栏目的名称。梁凤仪便去找《明报》当时的董事长金庸先生。金庸对梁凤仪的到来十分高兴,二话没说,略加沉吟,便在宣纸上写下了“勤+缘”“勤+缘”系列散文在读者中反响极佳,又进一步膨胀了她的雄心。写着写着,梁凤仪觉得不过瘾,便打算写小说了。
1989年4月,梁凤仪第一部小说《尽在不言中》横空出世,为她以后的“财经系列小说”开了个好头。此后,梁凤仪开始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系统地创作起小说来了。
1990年,梁凤仪写出了《醉红尘》等6部长篇小说。
1991年,梁凤仪更上一层楼,一口气出版了《花帜》等一系列作品。当时的香港刮起了一阵不小的“梁旋风”。当时,梁凤仪的财经小说发行量特别大,出她书的出版商都赚了钱。梁凤仪雄心勃勃地想,自己的小说如此受欢迎,如此能创造经济效益,为什么不自办出版社呢?说干就干,她亲任董事长和总经理,香港“勤+缘”出版社成立了。
梁凤仪真是好运连连,她的“勤+缘”出版社在获得了很大的声誉的同时,也获得了巨大效益。仅仅在建社的一年半以后,“勤+缘”出版社便收回了“八位数字”的投资,并在两年以后,一跃而成为香港三家营业额最高的出版社之一。要想取得人生的成功,就必须要有敢为人先、率先摘取“禁区”果实的勇气和胆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