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观念(3)
29545900000044

第44章 死神的仆人

一天,活泼健康的马修嘴里唱着歌,在路上走。他看见路边一个发昏的人很可怜,便救了他。

陌生人站起来,问马修:“你知道我是谁吗?”

马修回答道:“不知道,我不认识你。”

陌生人说:“我是死神,我不饶恕任何人,对你也不能例外。我很感谢你,我向你保证,不突然来捉你,在我来接你之前,我会派我的仆人来通知你。”

马修答应后就走了。

此后,他既高兴又快乐地生活着。但是,青春和健康是不能长久保持的。不久,疾病和痛苦就来了。他自言自语地说:“我是不会死的,因为死神还没有派仆人来通知我,但愿苦恼的日子早些过去吧!”

一天,有人拍马修的肩膀。他仔细一看,原来是死神站在他面前,对他说:“你和世人分别的日子到了。”

马修回答说:“怎么,你要失信吗?你不是答应我,你要先派仆人来通知我吗?我没有看见你的仆人。”

死神回答说:“我不是接二连三地派仆人来过吗?你的头不是常晕吗?你的四肢不是酸痛过吗?你的牙齿不是老痛吗?此外,我亲爱的兄弟‘睡神’不是每天晚上向你提到我吗?你夜里躺着,不是像死了一样吗?”

马修无话可答,只好听天由命,跟着死神去了。

酷评 直面死亡

如今,求利、求享乐成为许多人生存活动的轴心,提升生活水平、获得财富和地位等,渐渐在人类意识里占据了主导地位。人类生存的天平由此严重地倾斜于“生”而忽略“死”。这导致了当代人普遍的心理:对死不解、担心、焦虑、害怕。

在死亡临近时,希腊伟大的哲人苏格拉底谢绝了营救其逃亡的计划,坦然自若地谈着“灵魂不死”的哲理。

苏格拉底坚信,因为死,他能回到智慧而善良的神身边;因为死,他能回到已逝朋友亲人的身边。

这种死的“理念”认为:“死”是神对他的召唤,他因此可以脱离这罪恶遍布的世界,回返高贵的“神”的身边。这种理念积淀成了一种死亡精神,对西方人的死亡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中国文化中,虽有长期的重生乐生的传统,但哲人们对死亡的探求还是源远流长的。

从儒家的“未知生,焉知死”、“存,吾顺事;殁,吾宁也”的命题,到道家“死生,命也”、“生死为一条”的看法,以及墨家“明鬼”“节葬”的要求等等,无不都是对死亡问题上下求索。

在西方观念看来,人生就好比河流入海:一开始是涓涓细流,逐渐汇成大江大河,最后流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