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29586600000039

第39章 给学生一个“英雄”

在我的一堂思想政治课的活动课上,我让每一位同学寻找一下自己最值得崇拜的英雄,并说一说对自己的影响。然而,出乎我的意料的是,绝大多数学生的英雄形象是歌星、演员,很少有像雷锋、张海迪、孔繁森这样的英雄,更没有古代的、近代的以及老一辈革命家的英雄形象!这不禁让人寻思:今天,难道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我们不得不从教育这方面去找原因。

当历史的车轮转到21世纪的时候,人类在物质和精神领域都取得了极大的丰收。但是,当我们谈起教育这个话题时,内心是苦涩的。因为,在我们的教育中,“唯智主义”“以智害德”“以智害美”“以智害体”“以智害劳”等现象依然严重。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都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中的英雄都是分数英雄,“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分数不仅被看作为区分学生优劣的标尺,而且被看作评价教师教学工作优劣的标尺,评价一所学校优劣的标尺。学校很少组织学生去评论一些小说或名著,电视或电影,学校需要的就是学生成绩,其他一切都给分数让路!在家庭中,绝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这些子女缺少相互交流的机会,上学前被关在“铁笼子”里,孩子们大多时间与外面世界隔绝。上学后,尽管生活在一个集体的环境中,但学生从早晨六点多钟到校,到下午五六点钟放学回家,期间的大部分时间也主要忙于上课和做作业。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了一种缺乏与别人交往的基本品德。在“温室”中成长,不知道怎样去处理矛盾,不知道怎样去面对挫折,不知道怎样去处理亲子沟通。而实际上,当我们的老师和家长面对这种情况时,往往采用苍白的说教。然而,这种苍白的说教的德育效果是很脆弱的,有时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那么,当我们面对这些情况时,教师和家长该怎么做?怎样做才是有效的?依笔者愚见,应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该给孩子们一个榜样,一个英雄,让孩子在“示范”的引导下,不断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养成良好的心性和德性。那么,怎样给学生一个“英雄”呢?

(1)通过阅读,树立“英雄形象”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孩子的发展是由环境所给予的文化期望和内部潜在能力的乘积决定的。可想而知,孩子们在没有理想与期望的环境中生存,失去人格追求的动力,势必“软骨、缺钙”,就是智能高的也容易胸无大志、庸碌无为。更何况我们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期,孩子们的头脑要经受高尚与腐朽、现代与陈旧的价值观的碰撞。那么,如何让孩子充满理想、在逆境中不沉沦呢?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文学名著去教育孩子,用名著的力量给孩子们稚嫩的双脚注入脚力!让孩子通过阅读名著点燃心中的理想的火把!

读书,是孩子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我们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社会科学作品,都渗透着一种无形的力量,会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灵撞击,学生会把书中弘扬和推崇的英雄形象作为自己的一种追求,作为他生活的旗帜,作为他人生的坐标。然而,在学校中,学生仍被“大家的教科书包围着,很少有时间去读课外书。因而作为老师和家长,要鼓励学生去多读书,读好书。

(2)看电影或电视,树立“英雄形象”

大家知道,在19世纪末,电影才刚刚起步的时候,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就是在一部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中受到教育,从而弃医从文!然而,在当今的世界,作为一种艺术,电影或电视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已形成了相当丰厚的积淀,塑造了千千万万个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典型人物,极大地鼓舞着人类不断战胜自然,不断接受新的挑战,不断建设自己美丽的新家园。

我们知道,电影或电视通过引人入胜的画面,生动形象的人物造型,符合时代特点的故事情节,弘扬真善美,抨击假丑恶,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它不仅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我们成年人也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会分析影视剧中的人物形象,自己去发现、体验、学习影片中人物背后深含的知识、道理和情感。使学生在主观的情感体验和影片所呈现的客观世界之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中,体味到什么是深刻的情感、崇高的理想、正确的世界观和高尚的人格,从而激发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而,笔者呼吁:给孩子们一个“英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