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29586600000047

第47章 优质课之“忧”

笔者有幸参加了市里的初中思想政治课优质课比赛的观摩活动。我们知道,优质课的评选,对提高学科的教学水平和教师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它被教师看作是自身水平和能力的展示平台。这次有六位教师被推荐参加这次优质课的评比活动,是六所中学推荐的,事先并没有经过竞争选拔,直接由这六位老师上课比赛,全市工作未满三年的青年教师参加听课学习。从早上8:30开始,六位参赛选手按顺序依次登场,他们上同一课题:初二思想政治下册第九课第三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每位老师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六节“优质课”听下来,笔者有必要对其“忧点”进行一番总结。以期让我们在第一线教学的同志们有所借鉴和启发。

忧点之一: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贯彻不够。在这六节课上,都呈现出教师从头讲到尾的现象,满堂灌,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处于一种知识的传授者的主动地位,而不是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学习的主人。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课本知识,但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者的地位,师生关系依然是“师道尊严”,并不是我们新课程提倡的同心、同行、同乐的师生关系。

在这六节课上,与传统课堂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这可能就是一些教师认为的“新课程”。我们知道,多媒体教学的一个大背景就是我们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课堂里的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方式与时俱进的体现,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与我们新课程的改革是两码子事,不能划等号。笔者认为,把多媒体教学等同于新课程是错误的。新课程改革是重在理念,而不在于形式。

忧点之二: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在六位教师的课堂上,也出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等一些新名词、新概念。但是,笔者认为,在他们的课堂上,都是“伪自主”“伪合作”“伪探究”。诸如在他们的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看书回答问题,当老师布置后,不到一分钟就找学生回答了,这样,学生有时间去自主探究吗?有时间去独立思考吗?为了体现“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让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讨论时,教师随便大手一挥,这两组、那两组的一起讨论。这样的小组划分,其实学生之间根本就无法进行正常讨论,也就谈不上合作了,更谈不上对问题能够有深入的讨论了。因为,每个小组有十四五位同学,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头尾根本联系不上,怎么能形成小组的共识呢?实际上,表面热闹、好看,但对学生来说,根本没有深入讨论问题,有的同学也没有参与。最终,这些问题还是由老师自己回答了。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会认真对待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真正地把我们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而不是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忧点之三:课堂里的小品表演的目的是什么。在这六节课里,唯一的一个小品表演,是让学生表演警察抓人的程序。但是,这个程序教师也花费了好多时间在黑板上用图表的方式讲了,条理清楚,脉络分明,学生应该是十分明白了。教师还是让学生来表演小品,分两组,演同一个小品,一组由男生表演,另一组由女生表演,看哪一个小组表演得好。有五个角色:公安局长、检察院院长、法院院长、警察、小偷。表演在黑板的左下角进行,后面的同学及听课老师不但看不见,而且也听不到声音,根据教师的介绍,“剧情”大概是这样的:警察向公安局长报告,需要对小偷进行逮捕,公安局长向检察院院长申请逮捕证,然后,警察把小偷抓来,送给了法院院长,由他进行判决。当时,我们几个听课的就低声议论,这个小品有误导学生之嫌!实际生活中,对小偷并不需要这样复杂的程序,一般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罚和教育,因为,小偷的社会危害并不是很大,关键在于教育和预防。另外,40分钟的课堂,小品表演花费了10分钟。笔者认为:这个小品不仅没有达到教学效果,而且影响了其他知识的学习。课堂里的小品表演一定要有助于教学,来源于生活,贴近于生活,而不能是为了好看、热闹,或者应付新课程,一味地牵强使用或滥用小品。

忧点之四:教师被多媒体课件牵着鼻子走。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多媒体课件为指挥棒,多媒体课件是什么样的步骤,是怎样设置的,教师就按照课件一步一步的进行,如果课件出了问题,教师就会乱了手脚,一堂课就失败了。有一位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课件突然出了问题,教师急得满头大汗,把学生晾在那里,自己忙着修理课件,并且把带来的“助教”也叫上去修理了一番,修理了五六分钟没有修理好,接下来,他的课上得很糟糕,连课堂的教学目标也没有达到。笔者认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不应该是指挥棒,不能让其左右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上,多媒体应该是辅助我们教学的工具,处于从属地位,它可以帮助我们展示一些资料,以便学生能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点。而不是什么东西都放在课件上。因而,我们在对待多媒体教学方面,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忧点之五:教师设置问题的水平尚需提高。在六节课中,我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过于肤浅,不能让学生的思维深入和发散开来。很多问题的答案就是“是”“不是”“知道”“懂”“理解”“理解了”“我会的”等等。例如:“看了刚才的Flash,大家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呢?”“大家会不会这样做?”“我们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吗?”“大家能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吗?”等等。笔者认为,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从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出发,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出发,从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这才是我们教师教学的最主要目的。因而,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的水平和能力,以少而精的问题,让学生花费尽可能多的时间去探究,去深入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忧点之六:教师的综合素质尚需提高。在听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这样几个现象:(1)在每一位老师上课前,都带了一位老师为其装课件,调设备。从这个现象,笔者猜想:课件可能不是上课老师自己做的,而是请其他老师帮忙制作的。我们知道,现在的教师,熟练掌握和应用计算机技术,是一项基本功,就像写粉笔字一样。(2)概念讲错。在老师们讲到“谁有权颁发拘留证”这个问题时,出现了几个不同的版本。在这几个版本中,有三个说法是不对的。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稍微查一下资料就可以解决了。(3)错别字不少。在他们的课件和黑板的板书中,六位教师都出现了错别字,诸如,把“模”写成“摸”,把“人身自由”写成“人生自由”,把“深思熟虑”写成“深恩熟虑”等等。这在市级的评优课比赛中是不应该出现的事。因而,笔者认为,教师在平常不能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加强基本功训练,多读书,多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忧点之七:课堂气氛沉闷,无欢声笑语。按照计划,上午上三节课,下午上三节课。下午第一节进行的过程中,就有听课老师在睡觉,有的干脆走了。待到这节课下课了,几乎听课老师走了三分之一。在他们的课堂上,笔者总结出“六无”:无兴趣激发,无思维碰撞,无思想启迪,无知识迁移,无情感陶冶。一句话,一言堂,他们的课实质上是“闷课”。如何走出闷课,营造活课呢?笔者认为,必须发挥“三主”,即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思维的主线,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透出灵气,学生学得聪敏。

忧点之八:教师教学评价的模糊性。在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很突出的理念就是强调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因而,不少教师为了保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出现了在课堂上少评价或不评价的现象。为了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师在课堂教育中往往以鼓励为主,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好”声一片。比如:一位老师在问学生“谁有权抓小偷”,学生回答:“警察”“法院”“检察院”,甚至有的同学说,人人都有权。老师在每一位回答完都说,“不错”“很好”“好”“Good”。这实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缺陷,其对新课程改革的误导是不可低估的。这种现象,实际上大大削弱了教学效果,原定的教学目的也大打折扣,极易使学生形成模糊的知识概念,客观上造成了知识误区。

其实,学习方法的改变,教师角色的转换,并不意味着评价功能的削弱,而是从评价目的、评价方式、评价时机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如果对学生得出的错误结论不加以纠正,模糊的概念不置可否,学生的误解得到了老师的默认,其他学生也潜移默化接受,这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危害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