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
《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经典今读:
“凿壁偷光”来自于一个刻苦勤学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叫匡衡,西汉人。
匡衡出身于农民家庭,家人都是文盲,家里也没钱请先生教导幼年的匡衡。一个亲戚看这小孩挺可爱,就免费教他识字,这样匡衡总算会认字了。那时候,用竹简或者锦帛写成的书算得上一件奢侈品了,穷人家买书?想都别想。可是匡衡想读书,怎么办呢?父母和他商量,让他去给有钱人干活,工钱可以不要,但条件是可以借东家的书看。这些有钱人见他小小年纪就这么用功,都非常感动,何况人家不要工钱,就答应了。
匡衡开始给东家干活了。他打算白天流汗做工,晚上借回东家的书,去自己临时栖身的小屋子好好享受享受。但第一天晚上,等吃完饭,从东家手里借了书回屋之后,他就遇到一个难题:平时自己是白天看书,现在他必须在晚上看书,但天已经黑了,小屋里没油灯没蜡烛,这书怎么看呀?
小小的匡衡,不愿意向东家要烛火,手里拿着书,心里真着急呀。怎么办呢?能不能就着月光看呢?不行,屋子里没月光。他正郁闷着,突然看见屋子东墙一道缝隙处,透进一束光线来。匡衡急忙上前查看,发现这光线是从隔壁屋子透过来的,蹲下身子朝墙缝里一看,邻家的少爷在温习功课,旁边点着的烛火燃得旺旺的。
“有办法了!”匡衡在心里说。他连忙抓起书,蹲在墙边,借着隔壁的烛火,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看了一阵,觉得眼睛有些发黑,字迹越来越模糊,分析原因,是墙缝太细,透进来的光太少,亮度不够。匡衡就想了个办法:他悄悄用东西顺着墙缝轻轻刮去墙泥,把那个缝隙一点一点捅大。
就这样,匡衡每天晚上都能看书了。不论白天多辛苦,到了晚上,只要拿起书,匡衡就会忘却一天的疲劳。可惜好景不长,有一天匡衡翻书的响声惊动了邻家少爷,对方一追查,发现了这件事。立刻向匡衡的东家告状:那个干活的匡衡夜里想偷我房里的东西。东家一听,很生气,闯进匡衡的屋子质问:“人穷不能志短,念你好学,我才让你到我家做工,让你白住。你为何想偷东西?”匡衡只好红着脸把事情的真相说了,向东家赔不是。东家开始还不信,经过查验发现事实确实如匡衡所述,不禁深受感动,拿起书对匡衡说:你这孩子有志气!从明天起,晚上你就到我儿子的大屋子里,和他一块儿念书吧。
匡衡勤学终有回报,长大后做了汉元帝的丞相。
慧眼看经典:
多么可敬的匡衡,多么感人的事迹。年幼的匡衡偷的不是隔壁的灯光,而是照亮人生之路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