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
《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经典今读:
“焚膏继晷”,是用来形容刻苦读书的:
天黑了,点燃油灯接着读,一年到头,春夏秋冬,读书从不偷懒。
韩愈任国子博士时,作《进学解》,其中写到了这句话。《进学解》是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名篇,其中有不少名句流传后世,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韩愈是个真正的学者,纯粹的知识分子,一生孜孜以求,勤学不辍,像许多有出息的人物一样,他的身世也是不幸的。韩愈三岁丧父,由哥哥韩会和嫂子带大,韩会喜欢读书,韩愈自小便跟着他读书。韩愈十岁那年,随韩会从京城南迁到广东韶关。路途三千里,一家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三个月,小韩愈硬是挺了过去。
旅途的艰辛累垮了韩会的身体,到了韶关没几天,韩会就病逝了。韩会本来是到韶关做官的,现在韩会死了,一家人待在韶关已经没有意义。嫂子又收拾行李带着韩愈返回故乡,两人这一路走得好生艰难。
人生的艰难磨砺了韩愈,他仿佛一夜之间懂事了,长大了。回到故乡,他发奋读书。每天早晨“闻鸡起读”,到了晚上,挑灯夜战,甚至把书本当枕头,吃饭没菜,就边看书边吃饭,吃得津津有味,好像书就是香喷喷的菜一样。成年后,韩愈到洛阳求学。他租了两间茅屋,继续攻读圣贤书。他在《进学解》中说,这期间,自己“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言下之意就是读书几乎没有休息,只要眼睛睁着就在读书。夜以继日的学习损伤了韩愈的身体,使他“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韩愈《祭十二郎文》),这是他为读书付出的代价。
韩愈终于成为一代文化巨匠,被称为“百代文宗”,苏轼夸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亦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有两句话常为后世学者奉为座右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慧眼看经典:
付出和收获永远成正比。今天,社会上掀起一股否定高考状元的风气:什么高分低能呀,什么死读书没有创造力呀。不论这些说法是对是错,单从人家成为高考状元所付出的努力——那种寒窗苦读、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就弥足珍贵,值得饶舌者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