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
《战国策·秦策》: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经典今读:
曾子(曾参)是孔门的着名弟子,仁义道德而且身体力行,突然有人说“曾子杀人了”,恐怕没人会相信。
曾子当然没有杀人,说“曾子杀人”,只是一个谣言,也是一个故事。讲故事的人叫甘茂,是秦国的左丞相。甘茂是战国时着名的政治家,本是楚国人,他不为祖国效力,却为秦武王效力,因为秦武王欣赏他。
秦武王重用人才,说明秦武王是英明的。
但英明的秦武王想攻打韩国,却是甘茂不能苟同的。打韩国是一项重大决策,秦武王自然要征求甘茂的意见。秦武王说:“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三川是韩国的三条河:洛水、伊水和黄河。秦武王的意思是:我要派遣机械化部队(战车)越过韩国的三川,把周朝拿下。如能成功,我就能千古留名。周朝是当时天下的共主,秦武王想推翻周朝,自己取而代之,确实很有胆量。
甘茂觉得这不是一个好主意,依当时的力量对比,别说周朝,就是韩国,秦国也不能轻易战胜。但秦武王在兴头上,不能浇冷水。这个甘茂真会办事,他提出自己跑一趟魏国,最好拉魏国一起打韩国,这样把握更大。到了魏国,甘茂说服了魏王与秦国联手攻韩。兵发韩国指日可待,但甘茂却派人快马赶回秦国,对秦武王说:虽然我说服了魏王,完成了任务,不辱使命,但我还是要向大王坦白交代:其实我内心是反对攻打韩国的。秦王听后大吃一惊,“王问其故”,你这是玩的什么把戏,不主张打韩国为什么还要主动请缨去说服魏国,你赶紧给我说清楚。
甘茂道出了自己的苦衷:自从秦王提出攻打韩国的主张,重臣们齐声叫好,这时我提出反对意见,大王未必听得进去。我再给你讲个故事。于是甘茂对秦王讲了“曾子杀人”的故事:人说曾子杀人了,曾子的母亲听到这谣言,根本不信,只顾着织布,头都没抬。过了不久,又有人说曾子杀人了,曾子的母亲抬起头来看了看传谣者,说:“我儿子那么仁善,怎么会杀人呢?”继续埋头织布。又过了不久,第三个人来说曾子杀人了,曾子的母亲觉得不能不信了,如果曾子真成了杀人犯,她这个做母亲的也要受到连累。“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曾母吓得翻墙逃跑了。甘茂讲这个故事,是要叫秦武王明白:人言可畏,即使曾子的母亲,也会在谣言的蛊惑下失去对儿子的判断。何况秦武王对甘茂的信任比不上曾母对曾子的信任,而怀疑甘茂、反对甘茂的朝臣不止三人,在这种情况下,甘茂贸然提出反对意见,则极有可能激怒秦武王,“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我害怕你像曾母失去对儿子的信任那样失去对我的信任呀。
秦武王毕竟是个明白人,他接受了甘茂的建言,暂时打消了进攻韩国的想法。
慧眼看经典:
有句话说:谎言连说三遍就成了真理。
不管多么聪明的人,都可能受到舆论的误导。在舆论泛滥的信息时代,保持独立思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